關於師道的古老話題

關於師道的古老話題


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儒教之鼻祖、華夏教育之聖人也!

問題來了。孔子有沒有老師?如有,他的老師是誰?誰又能當他的老師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入列”唐宋八大家“的聖人韓愈在他關於什麼人能當老師的博士論文中是怎麼說的: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這裡,韓愈就列出了孔子的四位老師。老聃者,老子也。老子是孔子名正言順的老師是不用討論的。

子,是先秦時對大學問家的尊稱。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墨子/曾子/韓非子,還有令孔子單相思的紅顏知己南子……

如果有人懷疑韓愈說的不對,那麼,我們看孔子自已是怎麼為老師下定義的。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焉“。

孔子只說了一個數量關係,沒有說到學歷、文憑和社會身份等質的標準。還是韓文公在《師說》中作了進一步的詮釋: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中國先人是很有智慧,更是尊重人才的。成語中有一字之師、師者如父、一日之師終身為父、不恥下問,所謂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師重道,無以復加,此之謂也。

韓愈又進一步歸納總結什麼是老師: ”無貴無賤,無長無幼,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我來用大白話歸納翻譯一下孔子、韓文公關於老師定義: 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另一個人的老師,與下面這些因素都沒有關係: 社會政治經濟地位身份、姓別、年齡、民族; 只與這樣一個因素有關,那就是你是否解答(解決)了對方提出的一個問題,甚至是指出了他的一個錯別字。這就叫能者為師!

這也就是韓愈說的"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後,孰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古訓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何為師?最後歸於活到老,學到老這樣一個哲學命題。

關於何為師?孔子還強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