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區“七化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王益區“七化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本報訊(記者 郭雷)王益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和省委、市委組織部長會議精神,聚力“七化”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深化主題教育,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探索健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的理論學習制度,推動形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向李秋蓮同志和紅旗街街道黨委學習活動,積極培育更多“李秋蓮式”的好乾部及“紅旗街街道黨委式”的先進集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守政治底線、堅定理想信念。

優化“育選管用”,鍛造忠誠乾淨擔當幹部隊伍。全面培養“育”幹部,通過組織舉辦各類培訓班、實施“雛英計劃”等方式,增強黨員幹部能力和水平。精準識別“選”幹部,堅持事業為上,突出崗位需要,因崗擇人、優中選優。嚴愛相宜“管”幹部,著力幹部管理“六化”建設,推行“三事一究”監管模式,在服務管理幹部上下功夫。落實好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嚴格執行平時考核辦法,激勵促進履職擔當。堅持人崗相適“用”幹部,開展領導班子研判,為明年換屆打好基礎。

強化基層組織政治功能,提升黨組織組織力。以實施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集體經濟、促農村社會治理工程為統領,開展農村黨建“整鄉推進、整區提升”創建行動,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計劃及村級黨務、政務、財務公開“陽光工程”,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持續推廣城市黨建“紅旗經驗”,推進單位行業系統黨建融入屬地管理工作,提升黨建引領社會治理能力水平。深入開展“評星晉級爭創雙強”活動,完善“雙提升雙融入雙服務”模式,擴大四星、五星級黨組織創建比例。統籌推進機關、國企、學校、醫院等領域黨建工作,全面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

細化“五項舉措”,提升人才工作質量。出臺《王益英才評選管理辦法》,發揮王益英才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徑,加強與清華大學和西北政法大學深度合作。建設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學校,壯大“土專家”“田秀才”隊伍。聯合相關部門成立“人才服務團”,開展人才服務活動。實施“益智鄉賢”計劃,搭建王益籍在外人才交流及發揮作用平臺。實化“四好”舉措,提高老幹部服務管理水平。在思想上關心好老幹部,做好“三秦夕陽紅”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及離退休支部工作。在生活上照顧好老幹部,持續開展“六聯六送六必看”行動,提升老幹部服務水平。在精神上關懷好老幹部,完成老年大學遷入新址,豐富老幹部業餘文化生活。在作用發揮上鼓勵好老幹部,圍繞全區重點工作組織開展視察調研活動,為全區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優化資源配置,更好發揮編制作用。強化機構編制剛性約束。推進鎮(街道)機構改革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優化部門機構職能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挖掘內部潛力,統籌使用編制資源,充分發揮編制調控效益。

硬化自身建設,打造“四鐵隊伍”和模範部門。突出政治過硬,做到公道正派、大氣謙和、老實本分。突出本領高強,聚焦能說、會寫、善幹,開展組工幹部大講堂活動,提高組工幹部業務能力。突出落實有力,實行重點工作“五化”推進機制,推行“馬上就辦”,落實“三督一考”,構建分工負責、責任明晰、任務明確、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