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七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王益区“七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本报讯(记者 郭雷)王益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委、市委组织部长会议精神,聚力“七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深化主题教育,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探索健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论学习制度,推动形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向李秋莲同志和红旗街街道党委学习活动,积极培育更多“李秋莲式”的好干部及“红旗街街道党委式”的先进集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政治底线、坚定理想信念。

优化“育选管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全面培养“育”干部,通过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实施“雏英计划”等方式,增强党员干部能力和水平。精准识别“选”干部,坚持事业为上,突出岗位需要,因岗择人、优中选优。严爱相宜“管”干部,着力干部管理“六化”建设,推行“三事一究”监管模式,在服务管理干部上下功夫。落实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严格执行平时考核办法,激励促进履职担当。坚持人岗相适“用”干部,开展领导班子研判,为明年换届打好基础。

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以实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集体经济、促农村社会治理工程为统领,开展农村党建“整乡推进、整区提升”创建行动,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及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阳光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持续推广城市党建“红旗经验”,推进单位行业系统党建融入属地管理工作,提升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能力水平。深入开展“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完善“双提升双融入双服务”模式,扩大四星、五星级党组织创建比例。统筹推进机关、国企、学校、医院等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

细化“五项举措”,提升人才工作质量。出台《王益英才评选管理办法》,发挥王益英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径,加强与清华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深度合作。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学校,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人才服务团”,开展人才服务活动。实施“益智乡贤”计划,搭建王益籍在外人才交流及发挥作用平台。实化“四好”举措,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在思想上关心好老干部,做好“三秦夕阳红”信息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及离退休支部工作。在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持续开展“六联六送六必看”行动,提升老干部服务水平。在精神上关怀好老干部,完成老年大学迁入新址,丰富老干部业余文化生活。在作用发挥上鼓励好老干部,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组织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为全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发挥编制作用。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推进镇(街道)机构改革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部门机构职能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挖掘内部潜力,统筹使用编制资源,充分发挥编制调控效益。

硬化自身建设,打造“四铁队伍”和模范部门。突出政治过硬,做到公道正派、大气谦和、老实本分。突出本领高强,聚焦能说、会写、善干,开展组工干部大讲堂活动,提高组工干部业务能力。突出落实有力,实行重点工作“五化”推进机制,推行“马上就办”,落实“三督一考”,构建分工负责、责任明晰、任务明确、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