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紫禁城的“三希堂”,

因乾隆在此藏有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

王獻之的《中秋帖》

和王珣的《伯遠帖》而名噪一時。

然而在這不足8㎡的小暖閣內,

一面牆上竟掛有11只造型迥異、

釉彩紛呈的壁瓶,

加之臨床懸掛的2只,

總共13只之多,

可見乾隆對壁瓶的喜愛。

壁瓶,為諸多瓶式的一種,以掛於壁面而名。壁瓶的形狀宛如剖開的半個花瓶,靠牆的一面平坦而有孔,可以繫繩懸掛。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藍釉壁瓶 (一對)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霽藍釉描金螭龍紋壁瓶

據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記載,壁瓶造型最早出現在明代萬曆時期。其器型多樣,尺寸也有大小之分,所繪圖案豐富。看來,古人不僅審美能力高超,而且腦洞也是很大的咧!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明萬曆 青花花卉紋花口壁瓶

說起壁瓶,還有一段在民間流傳的小故事:

早在明朝宣德年間,在一家民間窯場裡,一窯新瓷燒成了,燒製的花瓶被一件件取了出來。其中一件花瓶胎質細膩,色彩純正,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大概是因為太興奮了,窯工在搬運花瓶時,一不小心,竟然把它摔成了兩半,窯工心疼極了。就在他看著摔成兩半的花瓶傷心時,突然腦子裡劃過一道靈光:如果把半個花瓶掛在牆上,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裝飾品嗎?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明萬曆 五彩花石鳳凰圖葫蘆壁瓶

傳說總歸是傳說,這瓶子掉地上還能正好摔成兩半?還不得碎成渣渣。不管怎麼說,從此,在瓷器的品種燒製裡又有了專門用於裝飾用的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洋彩御題詩玫瑰紋葫蘆形壁瓶

隨著壁瓶在生活中的運用,人們又把壁瓶和插花藝術結合起來,壁瓶的藝術再次得到了豐富和昇華,並逐漸成為美化居室的理想陳設。萬曆十九年的《遵生八箋》一書記載:“四時插花,人作花伴,清芬滿床,臥之神爽意快,冬夏兩可”。可見,當時文人對壁瓶的喜愛。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綠釉弦紋壁瓶 故宮博物院藏

入清之後,壁瓶從民間文人雅物成為皇家陳設之器,尤其盛行於乾隆時期,主要是在督陶官唐英榷陶珠山期間。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唐英

唐英極具藝術才華,將壁瓶的造型、紋樣和裝飾水平發揮到極致:紋飾富麗繁密,構圖頗見章法,既保留中國古典之精華,又吸收西洋之藝術,尤其是壁瓶上的繪畫,運用西洋琺琅畫法,無不精細入神,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錯彩鏤金,窮妍極巧,皆獨步一時!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故宮三希堂內景

乾隆壁瓶甚是喜愛,命人在三希堂的牆壁上掛了許多,裡面插的花是用各種珠寶做成的書齋內,書香與花香融合,加上絢爛多彩壁瓶的襯托,給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紫紅地粉彩開光式「靈仙壽慶」圖御製詩葫蘆壁瓶

此時清宮對壁瓶的稱謂也逐漸改為“掛瓶”、“轎瓶”,名稱的變化亦反映功能的轉變,因為乾隆時期壁瓶多出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懸掛在皇帝的御輦中。每一次出巡,乾隆皇帝喜歡將轎瓶作為其御輦的掛飾,供途中插花欣賞。讓繽紛野卉,隨轎起伏,賞心悅目,巡行路上為他排遣寂寥。故此,乾隆皇帝前後賦詩六首贊詠“掛瓶”,可見其珍愛之深。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乾隆 仿古銅釉御製詩文轎瓶 嘉德2011春拍 成交價667萬元

之後,制瓷匠人將乾隆御製詩文書寫於瓶壁上,為御瓷壁瓶之上品。有統計顯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48件乾隆時期的各式壁瓶,其中的138件壁瓶上有不同體例的乾隆御製詩。這些詩文中,大多數是乾隆的《詠掛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洋彩描金卷草皮球花開光皇家狩獵圖墨彩御題詩文夔龍耳葫蘆形壁瓶

乾隆御製詩其一:

官汝稱名品,新瓶制更嘉。

隨行供嘯詠,沿路擷芳華。

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

紅塵安得近,香籟度帷紗。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唐英制仿古銅青綠浮雕夔龍開光石紋釉詩文壁瓶

清代乾隆時期的壁瓶,從裝飾紋飾風格方面來看:無論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繪,或者是堆塑、鏤空、雕刻、貼花等工藝,往往採用華麗的裝飾釉色,大部分釉上彩器物均用色地襯托,形成“彩上彩”的新品種。較常見的彩地有紫、黃、綠、松石綠、藍、胭脂紅、紅等,都是富麗繁密,細緻精巧,同此時的所謂“太平盛世”的氣象相應,吉祥圖案十分流行。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造型方面:更加多姿多彩,有葫蘆形的,還有雙耳蒜頭口式的、有仿汝窯三方形雙耳式的、觚式的包袱式的、犧式的、瓜稜式的、四方式的等等。其製作精美,品種之豐富,遠非前朝所比。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宮舊藏壁瓶

此前於1996年出現在中國嘉德的乾隆粉彩摺扇形壁瓶,猶如一把打開的摺扇,書卷氣息濃郁,以82.5萬元的成交價。2007年蘇富比拍出一對束帶琵琶包袱狀壁瓶,以536萬港元的價格成交。2015年蘇富比拍出一簇造型如高低相擁之靈芝的像生瓷壁瓶,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為目前市場上所見壁瓶中的佼佼者。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粉彩牡丹紋摺扇形壁瓶(背面)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檸檬黃地粉彩金錢冰梅紋“束帶琵琶包袱”壁瓶 (一對)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粉彩像生瑞芝壁瓶

紋飾方面:均有嚴謹的構圖和工細畫面,這些器物圖案紋飾滿密,一面保留古代之精華,一面吸收東西洋之藝術,一面又有新意之創造,可謂集瓷器之大成矣。特別是花紋兼施以規矩之錦地,且參加幾何畫法,錯彩鏤金,窮妍極巧。其滿畫花朵,種種色色,給人一種榮華富貴的感覺。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御製霽藍地描金御題詩洋彩堆塑荷蓮配仿黑漆描金座大壁瓶

乾隆之後,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改變和國力的日漸衰亡,到清代中、晚期以後壁瓶逐漸銷聲匿跡。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光緒 粉紅料浮雕蓮瓣紋壁瓶

壁瓶,只是中國古代器用中一個很小的門類。古人飾壁,講究雅趣,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懸置於壁作為裝飾的器物並不多,屈指可數。壁瓶能身列其間,得其雅,和文玩清供一樣,系掛著中國古文化中的小資情懷。上至帝王,下至庶黎,概莫能外。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民國 粉彩琵琶形壁瓶

作為一種裝飾功能明顯的大於實用功能的器物,壁瓶的產生源於人們希望對現實生活予以點綴的美好追求。它的設計巧妙、充滿文人氣,並與建築裝飾、雕塑藝術相結合,是中國陶瓷器形中極為特殊的品種。

更多壁瓶欣賞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唐英款粉青釉墨彩詩文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粉彩山水樓閣雙耳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畫琺琅“太平有象”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藍料彩錦地書卷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乾隆 豆青釉粉彩仿竹節形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雕漆套三色花籃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中期 嵌綠松石竹簧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紅釉龍蝦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粉彩五子登科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代 石灣窯人物壁瓶 (一對)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民國 紫砂樹樁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石灣窯彩釉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石灣窯綠釉雙魚壁瓶

乾隆皇帝的心頭肉,三希堂裡隨處可見!


清 石灣窯彩釉蟹籮壁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