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間,你孩子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經緯大腦智力開發


我覺得疫情這段時間,小孩在家,家長都愁死了。

第一愁小孩的成績,雖然說能上網課,但是家長又不能時時刻刻盯著,一走開又開始玩遊戲,明著是上網課,可是小孩真的學到知識那嗎?

第二小孩又不能出門玩,在家就只能看電視,家長都愁死了,以前總是想好好陪小孩,但是現在總覺得在家天天陪著就會覺得好多問題都出來了,小孩做作業都不認得了,總是想玩手機,我都不知道用手機上課是不是對小有用,我只覺得小孩越來越迷戀手機了,成績沒見上進。


周婷在農村


回答了:疫情間,你孩子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我的孩子今年大三了,疫情期間,他和平時一樣也和大部分的大學生一樣,自由散漫,不求上進,不自律,經常是深更半夜不睡,日上三竿不起床!在疫情期間,剛剛封鎖在家時,他常常焦躁難安,常常抱怨:"悶死了,我想出去打籃球啊”!

我多次試圖和他交流,都被他的不耐煩而中止了。後來,我對他發了一通脾氣,告知他我對他的諸多不滿,並且通知他如果再不做個“正常”人,我將拒絕為他提供任何經濟上的援助。好不容易,終於靜下心來,母子可以好好溝通了。因為他有個考研的計劃,我就從考研應該做出哪些努力談起,讓他好好珍惜這次千古難逢的災難帶來的寧靜,沒有任何人的打擾,沒有任何應酬,沒有任何的外出,我說你為何不把這次“災難”化為一個機遇呢?這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好時機,也是一個兒子成年後難得的母子三人天天廝守在一起的機會。

終於,兒子答應配合我做個“正常”人了,我們母子每天早早起床,每天早晚堅持鍛鍊半到一個小時,讓他每天完成學習任務,把這段大部分人認為壓抑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們又過上了母慈兒孝的好日子。兒子也終於學會從任何糟糕的事情中找到相應的美好的一面。


天地合而萬物生


疫情間我家三個孩子存在以下問題:

老大上六年級了,剛開始在網上上課時,每節課,有時上十幾分鐘左右就下線了,老師找我談,我找孩子談,談完正常上課了,(認真上課不上課咱就不知道了)。課後偷玩手機,為這個玩手機我娘倆還值了兩三回氣,手機沒收了,現在正常上課,正常完成作業了。

老二上二年級了,每天睡到上課前才掙眼,手機都是塞手裡。上課時你不盯著,他就跑一邊玩去了,小動作特別多。

老三上幼兒園大班,老師不上網課,每天留作業,我家孩子在學校,每次都是寫作業基本上都是第一個交作業,在家就是不寫。在家都玩

我呢瘋了。,每天和俺家的神獸們鬥智鬥勇,氣的快要瘋的時候,就勸自己,自己生的,自己生的。現在我們家這三個神獸都基本正常上課了,正常完成作業。他們也習慣網上上課了。



鄉村裡的小靈


  • 高一的大兒子主要問題就是

1、手機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第三者”,親子關係受到極大挑戰,母子倆天天上演“心理大戰”

2、精神比較萎靡,從早到晚上網課,做作業,現在倒是可以出門了,反而沒時間出去,浪費這好春光啊!

3、本身就800度近視,這一天天在上網,真擔心這視力……

4、雖說網課的效果因人而異,但是肯定的說,普遍不理想,因為學習氛圍不濃嗎

  • 一年級的小兒子問題不大

1、作為家長跟的比較緊,每天堅持有規律的學習,即使不太情願,心裡也清楚必須完成,就是很多時候比較拖拉

2、也是手機,電腦的問題,因為一年級的學習內容不多,空閒時間總想著玩手機,看動畫片,主要是擔心視力問題


王二少上一年級


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生活習慣,一個是學習習慣

一、生活習慣

1、勤洗澡

洗澡能夠促進我們的新陳代謝,在消除我們一整天疲勞的同時讓我們有一個好睡眠。對於孩子而言洗澡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2、勤洗手

很多小朋友得各種疾病都是通過手口不衛生接觸造成的。我們要教會孩子經常洗手,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同時需要教會孩子正確洗手的方法。

3、勤換衣

衣服是我們的外在表現,展示了我們的精神風貌的同時也能保護我們的身體。在人群中呆上一段時間各種病菌會依附在衣服上就容易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各種各樣的危害與困惑。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進屋換衣和勤換衣服的良好習慣。

4、不挖鼻孔

鼻孔中存在著大量的細菌。鼻腔是我們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禦體系,通過鼻粘膜產生的液體,空氣中進入鼻子的一些灰塵與有害物質粘在了鼻腔內,形成固體鼻珈自然吹出。會將鼻子裡面的髒東西全部粘在手上,同時也容易使細菌進入我們的嘴巴里面,讓身體產生疾病。

5、養成打掃衛生的良好習慣

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環境裡面,都是環境的一份子,我們除了保持個人衛生,也要對自己的環境進行徹底的打掃,確保我們生活在一個乾淨安全的環境當中。

6、出門戴口罩

生活在城市裡,霧霾是躲不過的,所以教會孩子養成出門佩戴口罩的習慣無可厚非。同時經過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在公共場合如果自己患有感冒和呼吸道疾病,自覺佩戴口罩也有利於隔絕病毒。這不僅僅是習慣,如果大家行動起來就能夠避免很多呼吸道疾病傳染的風險。

二、學習習慣

1、網課是趨勢

由於疫情,學校無法按期開學,全國的中小學都開始用網上開課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在家學習。許多專注線下的培訓機構也紛紛推出了網上課堂,而且不止課輔,還有很多興趣教育類型的課程。

網課這樣的形式並不稀奇,各種培訓機構早早就推出了各種網上課程,學校也在推動網上微課,但往往對於學生而言效果並不理想。

網課成為我們未來獲得知識的趨勢是一種必然,所以我們要借這次機會教會孩子們怎樣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怎樣利用網課達到學習效果

在家裡學習最大的問題是學習環境無法與學校課堂等同,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達不到學習效果。所以對於怎樣營造好的學習環境就非常重要。

常用的做法是,全家人在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一起工作學習,形成互相監督,互相促進。

另一方面教會孩子通過學習網站,尋找各種學習課程,或者手機APP尋找問題答案。

3、學會做計劃

怎樣有意義的度過在家裡自我隔離的每一天,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所以在可以預見的這段隔離時間裡和孩子一起做計劃,井井有條的度過每一天就很有意義。

可以把每天的時間分為學習、娛樂和鍛鍊,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讓他們學會做計劃,並和孩子一起按照計劃安排行動。

4、學會獨處

懂得獨處的人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心,他們懂得如何在孤立的情況下照顧好自己,更懂得如何在遠離喧囂的地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所以趁著隔離的這段時間,教會孩子獨處,讓他們靜下來,發現自己的問題,帶著孩子審視他們的過往,幫助孩子找到問題,一起解決問題


戒聞


孩子是社會的,不是你我個人的,當孩子離開了學校的約束,似乎真的生活變得不太正常。

1,沒有了時間觀念,起床,學習,睡覺都沒有了定時定點

2,離不開手機的習慣,成人可能拿手機來辦公,但孩子看到你在玩手機,他們也是要拿來玩,長此以往,視力肯定有所擔憂。

3、上網課還比較按時,但是上完課後,作業卻需要三番五次督促。

4、愛發小脾氣,和家人呆久了,誰都看不慣誰

有沒有同感的,真的希望疫情過去,孩子能早日迴歸到他們的學校,一切如往常



商業新路徑


疫情間我家孩存在的問題,就是本來以前他就很宅,現在變得更加宅了還有就是,壞毛病就是不好的毛病,一個一個的體現出來啦,比如說以前他從來不玩手機的,只要以前他放學回來都是自己看書寫作業什麼現在你教他寫個作業好難哦,以前我可能覺得他很乖,但是一群這段時間我發現她也不是我想象當中的那種很乖的孩子,比如說以前他從來不跟我頂嘴,一群期間因為他沒有什麼事幹,所以他老管我要手機玩,要是不給他手機玩,各種生氣,各種鬧情緒。以前我們家孩子是很勤快的一個孩子,現在因為大人都在家裡面嗎?很多事情的不要他做了,結果讓他的懶惰性質已經養出來了,變得我不特別是寫作業,我叫他寫催他寫,他才寫不催他寫,他壓根時在那裡玩手機。這樣讓我很疼很頭疼,希望學校快點把我夾在兩隻神獸給收了吧,相信很多家長也跟我有同感,應該很多家長跟我有共鳴吧。好了,我就回答到這裡。拜拜。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639780231c04e359b472e8899b66dad\

80後湘妹子芳芳


疫情期間,孩子主要存在心理問題。

疫情危機,卻也是教育的契機。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現在已經開學了。以往開學後,許多家長就會把孩子交給老師了。

而現在家長和孩子呆在家裡,老師管不了孩子,卻也正是家長重新認識父母之責的契機。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把改變自己孩子的擔子交給老師,其實是一種不負責的做法。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自己的。家長才 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成長。說一千道一萬,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但你不一樣, 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因為老師再好再負責任,他也不可能做到以下5個方面。

01

老師給不了孩子的五個方面

▼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業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老師無能為力!

▼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

手機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有著天壤之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可能強迫孩子做到呢?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好學生。所以, 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你家裡的藏書多,孩子自然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人和人之間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後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展現出來。

▼ 老師不能幫你培養孩子的意志

老師更多的交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的。老師沒有義務幫你去培養,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 老師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

02

一起在家的日子

教育孩子就是你最重要的事業。有人曾經統計過從2008年到2019年全國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情況,其中,排在首位的是老師。雖然我們看不到他們背後的那些故事,但猜也能猜到,所有的狀元家庭,肯定都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當然,並不是所有成績好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師。但父母是老師的家庭,確實存在一個優勢,那就是和孩子擁有同樣的假期。而現在由於疫情的因素,大多數父母都和孩子呆在家裡,都擁有一段和孩子共處的超長時間。一起在家的日子裡,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借這次超長的居家假期,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有意義的親子時光。首先可以試著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張學習生活的計劃表。有些家長直接給孩子定個計劃,孩子是執行者,家長是監督者,那就很容易使親子關係緊張。可以先讓孩子自己定計劃,再由家長協助修改計劃。只要期間家長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孩子就會在一遍一遍的計劃執行中,自我糾正、自我成長、自我完善。其次,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藉助各種網絡課程資源或書本讓孩子嘗試自學。對孩子來說,自學是其一生都需要的一項重要能力。

在家的日子,家長可以給孩子充分的時間試錯,讓孩子自己感受一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學會哪些知識,又有哪些知識自己學不明白,還需要幫助?在這期間,家長要充分肯定孩子通過自學取得的進步,培養孩子自學的信心,激發學習內驅力。同時,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加強拓展學習。可以鼓勵孩子上網查找資料,提出自己的觀點來,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所謂教育,就像是陪一個人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就是戰友,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疫情的危機,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機。

除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家長還可以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責任教育、感恩教育,引領孩子的精神成長。

03

返崗後每天6個“一分鐘”

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三月到了,全國大多數企業已陸續復工了一段時間。白天重又忙碌起來的家長們,其實每晚只需6個高效的“一分鐘”,就可以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畢竟, 陪伴孩子的精髓不是時長,而是時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

▼一分鐘傾聽

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不要總是父母說,孩子聽;不要總以為“孩子還小,他還不懂”。其實,從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每天一分鐘,換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一下他們的呼聲。這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用心傾聽,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什麼都懂!

▼一分鐘示愛

愛與陪伴,是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每天一分鐘,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頭,給他最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你是多麼的愛他。不要在公共場合罵孩子;別總是抱怨他的成績,剝奪他的愛好……愛孩子,請給他足夠的自由和尊重。

▼一分鐘參與

努力發現你和孩子共同喜歡的事情,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尋大人們的世界,並參與其中。每天一分鐘,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中,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多聽取他的意見,並儘可能達到共識。當然,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並重,不能什麼都順著孩子。

▼一分鐘讚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為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錶拆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聞說道:“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帶那個小孩到修錶店,孩子十分興奮,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師傅修表。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優點,不要從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優劣。每天一分鐘,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恰當的讚美。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

▼一分鐘鼓勵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別把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陶行知在武漢大學演講時,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雞的頭,掰開嘴,大公雞拼命掙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鬆開手,自己後退幾步,大公雞就開始自己吃起米來。教育就像餵雞一樣,把知識硬灌給孩子,他是不情願學的。每天一分鐘鼓勵孩子,使他充滿自信,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分鐘矯正

每天一分鐘,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當行為。首先應弄清孩子行為的原因,其次,要講究教育的方式。一次,陶行知見一個男孩打同學,便阻止他並叫他到辦公室。見到男孩,陶行知拿出一粒糖說:“獎勵你,你比我先到辦公室。”男孩不敢抬頭。陶行知又拿出一粒糖:“我阻止你,你就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男孩遲疑的接過糖。陶先生接著說:“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你很有正義感,再獎勵你一顆糖。”男孩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人。”陶校長笑著說:“你已認錯了,再獎勵你一塊糖!”天底下沒有哪個孩子能隨隨便便成功,堅持每天6個“一分鐘”,做孩子最好的老師!疫情過後,當你又忙碌起來時,記得無論多麼忙,也要抽出時間陪在孩子身旁,伴他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可以陪伴孩子的時間真的很短,等他長大了,他會遠走高飛,他會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再想和他多說幾句話都很難。所以,請珍惜孩子陪在身邊的每一天!孩子的世界乾淨純粹,他需要的,僅僅只是18年裡一天天的陪伴和鼓勵。那些來自父母的愛,是他跌倒時重新站起的勇氣,帶著這些愛上路,孩子的腳步會充滿力量。一個人事業上再成功,也彌補不了子女失敗的缺憾。那些落下的工作,你還可能通過加班趕工補回來;而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卻會變成最深的遺憾,讓你悔不當初,卻又無力追回。








汨羅小易


疫情期間孩子們在家裡學習上網課,普遍表現的行為是缺乏自制和耐心,沒有責任心。

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如何,能否養成學習和生活的好習慣與父母的監督和教育密切相關。父母在家裡花點心思為孩子營造有利的環境很重要。例如你很想讓孩子吃健康的食物,但是你卻經常在家裡儲存一些零食;你不想讓孩子多看手機和電視,但是你自己卻沉溺於網絡和追劇中;你想讓孩子對人有禮貌,特別是希望孩子聽話懂事點,但是你自己卻對孩子動輒吵罵沒有耐心。在這種環境裡,你又怎麼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犯錯不聽話的時候也要堅定地糾正孩子。為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就能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好品行。


一樣的愛


疫情來襲,對於面臨考學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突來的變化讓很多人心裡沒底,容易出現緊張、焦慮、易怒的情緒。日前,哈爾濱市心理危機干預熱線心理專家們針對近期接聽的電話進行分類,總結出青少年及家長面臨的幾大心理挑戰以及應對方案。

學生容易遇到的三大心理挑戰及應對方案

1. 高三學生認為學習壓力大,怕因疫情晚開學影響成績。

應對方案:如果感覺到壓力大,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應該找到合適的方式進行舒緩,並瞭解疫情信息,不要過度恐慌。同時要注意學習與生活勞逸結合。健康相對於學習更重要。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對於學習的自我要求是正確的,但是即使是在家自己也可以正常面對學習的壓力和競爭壓力。

2. 停課放假在家期間與父母衝突增多。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難得的假期玩遊戲也不行,睡懶覺也不行。

應對方案:首先讓孩子釋放自己在和父母對立中積壓的情緒。與孩子探討在停課放假期間自己的時間是否利用充分。並且和孩子探討怎麼和自己的父母溝通會感覺更加的舒服和有效。通過改變溝通方式來促進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3. 在家時間過長,情緒波動較大,不知道如何處理。

應對方案:首先判斷自己的情緒產生是否合理。如果是合理的情緒要充分的接受它,若是不合理的情緒,找到產生的原因。遇到問題可以選擇與家人、老師、朋友溝通,有助於更好的瞭解自己。也可以通過放鬆訓練更好的控制自己地情緒。

學生家長容易遇到的心理挑戰及應對方案

除了未成年人,家長來電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種:

1. 很多家長擔心疫情之下,孩子免疫力低會不會受到影響。

應對方案:建議家長們通過主流媒體的宣傳科普,掌握科學的疫情知識和防護措施。並找到合適的方式舒緩自己的焦慮情緒,家長平穩的心態有助於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2. 孩子年紀較小,想要出去玩,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釋疫情。

應對方案:首先,家長在疫情面前要放平自己的心態,照顧好自己,做孩子的堅強後盾,並及時答疑解惑,給予他們信心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3. 孩子停課放假在家時間過長,平時玩遊戲時間太長。不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並且在最近和孩子衝突增多。

應對方案:首先家長要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只有在良好的情緒下才能和孩子進行順暢的溝通。其次,家長要思考一下,對於孩子的教養方式和溝通方式中,是否還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建議家長和孩子都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儘量做到以身作則。並且在放假期間多做一些親子活動,增加感情。

4. 放假期間,孩子的作息顛倒。擔心復課後孩子無法回到原有的學習狀態。

應對方案:建議家長與孩子做個約定,讓孩子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規劃,逐步恢復日常作息,逐步恢復學習狀態。在放鬆的同時也不忽略學習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