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範院校畢業不發教師資格證,師範生與非師範生同考教師資格證的今天:師範生還有優勢嗎?優勢何在?

楊淵濱


在師範院校畢業不發教師資格證,師範生與非師範生同考教師資格證的今天:師範生還有優勢嗎?優勢何在?

這個問題相信有不少人有疑問,開始我也覺得師範生畢業與非師範生一樣,不再發教師資格證對師範生來說不太公平。覺得不發教師資格證為什麼還分師範非師範,不都差不多了嗎?

其實,差別還是有的,而且還不小。師範類大學畢業生是經過四年的專業訓練和薰陶的。在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素養相對非師範生來說是有相當的優勢的。如果混日子沒學習(那就算我沒說)。正常情況下,共同參加教師資格證的考試面試都是有優勢的。

都拿到教師資格證之後依然有一定優勢的,比如招聘應聘時,有的學校尤其是好點的學校會要求就要師範類畢業生,或者師範類畢業生優先。

除此之外,師範類畢業生更專業,在工作當中表現一般也會更突出一些,也依然會有一定的優勢存在的。當然你要不斷的學習充電哦,否則優勢會慢慢減少的,甚至落後都有可能[微笑]。

總得來說如果從事教育的話師範生相對非師範生還是有優勢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微笑]








教初中數學的楊老師


我來提供一個較為標準的答案吧。

國家規定,從2016級師範新生起,必須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合格,才能取得教師資格證,而不像以往直接由大學認定。這事實上意味著國家對師範生的培養要求提高。

在師範院校讀師範專業,與非師範專業相比,人才培養方案是不同的,開設的課程也有差異。學師範專業,重要的是受到專業的教育和薰陶,如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專業教學法等,還要到中小學進行必不可少的開展專業實習。

事實上,教育部門招聘教師還是更喜歡師範院校的師範專業畢業生,原因在於專業思想穩定,上手快。雖然則有地方招聘有教師資格證的非師範專業畢業生,但據聞深圳等沿海地區在資格審查時就將理工科專業畢業生排除了(不要用北大清華的畢業生來噴)。

此外,國家在2017年就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辦法。師範院校被認證為二級師範專業的畢業生只要參加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筆試,面試由所在師範大學組織;被認證為三級師範專業的畢業生由所在大學組織筆試和麵試,合格即可獲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

2019年,經高校申請、教育評估機構組織專家現場考查、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審定,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等2個專業通過第三級專業認證,東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等34個專業通過第二級專業認證。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2016—2017年通過師範類專業認證試點的專業,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組織專家複評、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審定,南京師範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等26個專業通過第二級專業認證。認證結論有效期六年,自2019年8月起至2025年7月止。

由此看來,北師大、東北師大等師範大學以及江蘇、廣西的部分師範院校的師範生是率先享受了師範專業認證的政策了。[呲牙]


高考志願自由談


我非師範考編上岸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我考編純屬偶然,我畢業工作一年後才通過別人說,我也能考教師,所以我辭職先考了教師資格證,由於教育學,心理學沒學過,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的。第一年考教師資格證筆試沒過,因為我沒怎麼好好看書,第二年我把書從頭到尾背了三遍筆試才過,然後教師資格證第一次面試沒過,第二次才過的面試,同年申請資格證,同年考編。讓我沒想到的是考編比考資格證更難,第一年沒過,第二年我又申請了一個和我專業相關的資格證,然後努力好好看書,考編上岸。所以對於師範生來說,我覺得考教師能少走很多彎路,並且對於教育學,心理學有個系統的學習,考教師做題目更得心應手,我覺得如果要是真要是想考,那就努力。


大牙發芽


讀師範院校沒有必須得發教師資格證的規定。我家住過兩個師院畢業的女孩,姐是通過報考事業單位考試成績為第2名,同時也獲得了教師資格證。聽她媽說過分到澄江一所中學當教師,現在她妹妹也畢業了,在中公教育那裡培訓也準備考試事業單位。優勢不優勢得順其自然順應潮流,得再去參加相關的考試。



阿鼎AD


師範院校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教學質量,以我自己的學校為例,小學教育專業和學前專業一直都在發教師資格證,在2017年開始發最後一批就不發了

我詢問院領導得知不再繼續發證的原因,發證影響了教學質量,因為教師資格證是入校做教師的通行證,含金量很高,而通過考試獲取教師資格證卻又很難(所在地內蒙古,難度中上)

學校發證就導致就業率虛高,周邊地區的學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根據以往數據發現,教師質量連年下降,因為很多學生就是在混日子,混到畢業拿個證,突擊複習就去考區內教師編(試題水平一般)最後導致一些濫竽充數的學生進入了教育體系內,直接影響教育質量,這其中還有個別地區為了爭強教師採取有證直接錄用等綠色通道。

17年以後,學校意識到問題,停止發放教師資格證,即使是研究生也要自己去考證。這就從一方面阻擋了一些混日子學生的出路。另外學校也提高了教學監管力度,停止師範專業精英班(相當於初高中的快班)的組班計劃,所有人一視同仁接受同等教育(研究生更加嚴格)加大考試監管和判卷的力度,提升了人才輸出質量。

另外,除研究生可以使用人才引進計劃外,各學校也停止了綠色通道政策,整體提升教師入職難度

截止到19年,這兩年畢業的學生都很優秀,各地區學校的反饋也很好。

以上是個人意見,只是敘述其中的一方面原因,不代表全局。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友好交流。


淡墨青衫煙紫霞


個人認為,教育部這項規定的本意是為學校選拔更多更好的人才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求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但實行了一段時間後,發現了其中的弊端,又修改為教育部直屬的各大重點師範院校的學生畢業後直接獲得教師資格證,而各省市直屬的師範院校的學生經過本校或本市舉辦的考試後再獲得教師資格證。可以說,這個修改後的規定對師範院校的畢業生還算是比較公平了。教師在中國文革之前,一直是深受尊敬的行業,先生一詞從古至今,都主指教師。但文革期間,教師被扣上臭老九的大帽子,社會地位一落千丈,教師不再是受人尊崇的行業。近年來,教師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但地位低,待遇差一直是實際狀況,由此造成教師課外補課,收取補課費,收取家長的禮品等等,使得教師的形象嚴重受損。因此,提升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形象,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師範院校的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學習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也都要系統的學習;而且,學生們還要到學校進行教育實習,鍛鍊能力,掌握教育教學的技能,這也是非師範院校的學生所不具備的優勢。所以,個人還是堅決支持師範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前經過本校的資格考試後獲得教師資格證然後到學校應聘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其它非師範院校的學生在經過教育部組織的社會化考試後,若成績合格,當一名教師也無可厚非,也便於形成教師隊伍的良性循環和競爭。歸根結底,對我國的教育水平的提升還是🈶很大的好處。


0411無為


有優勢,但是是暫時的,有學習能力的人,不管是不是科班出身,一旦進入某個行業浸潤幾年,都非常的優秀,不要被你現在的師範或者不是師範畢業所限制。

非師範大學的畢業的學生,也有很多畢業了當老師的,經過幾年的工作之後,不比師範大學的教學能力差,我看很多優秀的教師,很多都是985/211工科類出來的,他們在自己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很紮實,讓他們學習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心理學之類的,也是上手非常的快,所以,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股乖精靈


教師資格證就是個笑話,完全是一些吃飽撐的官僚無事生非,一個博士碩士,本科畢業的連教個小孩沒資格?可見教師資格證多麼荒謬!


用戶55070067885


師範大學本身就是一種福利,只有中國有,民國時期發明的,亮點是免費,窮人孩子交不起學費,就讀免費的師範、軍校。參看《大浪淘沙》電影,還有日本電影《啊,海軍!》有人主張師範畢業直接發教師證,這很可笑!憑什麼你發?你佳木斯師範學院數學系畢業有教師資格證,北大南開復旦數學系畢業憑什麼沒有?


馬家西


作為老的師範院校畢業且是一名年輕的老教師來回答一下:

師範生相對非師範雖然在認定教師資格證方面是相同的,但其優勢是很明顯的。

一是系統的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眾所周知,師範生在校期間要系統的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我上學時,各學習了一個學期,這比那些非師範學生只是為考教師資格證才學習這兩門課,顯然更紮實。

可能有人說師範生上課的時候未必聽,但應試教育學的更不行。

教育學和心理學是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知識。

二是嚴格的教師基本功訓練。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教育知識外還要有教育基本技能。需要表達能力、肢體語言與口頭需要的配合,需要粉筆字,板書,課件製作等等一系列的訓練。師範生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訓練這些基本技能,而非師範生是沒有這些訓練的。

三是模擬或實際教學經歷。我上師範的時候,我們經常做微格教學,看看自己在講課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我們還去高中開展了半個月的實習。雖然半個月我們不是天天上課,但我們和老師們朝夕相處,和師父學習寫教案,一起探討上課,還真正的給學生上了課,聽了師父給我的點評,覺得自己實際教學能力確實有所提高。這些也是非師範學生不具有的。

所以,這就是師範生的三大優勢,這對於後面的教育教學大有裨益。

當然,不管是師範生還是非師範生,能不能成為合格乃至優秀教師,需要實踐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