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或引發糧食危機,我國這波操作實力逆轉局勢!

全球疫情下或引發糧食危機,我國這波操作實力逆轉局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範圍的不斷蔓延,看著每天都在上漲的數字,讓人十分擔憂,而疫情引發的一系列問題,不僅是確診人數的增加,相關專家認為,如果疫情再繼續發展下去,全球糧食危機或許會爆發。

多國面臨糧食危機

全球疫情下或引發糧食危機,我國這波操作實力逆轉局勢!

如果疫情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全球性的糧食危機爆發概率則非常高,近日,世界各國為了應對疫情可能帶來的糧食危機,紛紛開始了屯糧計劃。不少國家開始動用國庫,增加糧食的儲備,還有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本國糧食的出口,甚至擴大進口規模。

如今,多數國家已經意識到,糧食是目前最重要的資源之一,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認為,如果後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發全球糧食危機的風險將是大概率事件。

程國強認為,疫情對全球糧食供需所產生的影響,加上部分國家受到了蝗災的影響,有可能會演變成各國搶購、限賣和物流不暢等疊加效應,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演變為國際糧食價格猛漲。

因此,疫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許將釀成嚴重的世界糧食危機,也將直接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

我國有能力應對糧食危機嗎?

全球疫情下或引發糧食危機,我國這波操作實力逆轉局勢!

相對於各國的保糧“神操作”,網友們表示更關心國內情況。我國有足夠的能力應對或將出現的全球糧食危機嗎?

首先,給大家吃一顆定心丸: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看到這,網友們總算鬆了一口氣。

其實,我國糧食保障的底氣主要源自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糧食自給率高。目前,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這是因為,我國曆來有重視糧食和農業生產的傳統,糧食生產能力強,依賴進口程度較低。

第二,糧食儲備充足。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餘糧相當充足。這是近年來我國通過政策支持、科技驅動、深化改革,穩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結果!

第三,對外依存度低。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主要以大豆、粗糧等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

專家認為,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我國難以形成直接的衝擊。相反,如果國際糧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國內糧價上升預期,有利於促進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對穩定今年糧食生產具有積極作用。

保供還有三大“定海神針”

全球疫情下或引發糧食危機,我國這波操作實力逆轉局勢!

中國式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大國,本身就擁有自身的“獨門絕技”,在關鍵時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國擁有健全完善的糧食儲備和調控體系,最近20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我國不斷完善建立相關糧食儲備體系和協調機制。目前,我國的糧油庫存量都處於高位,無論是中央或者地方,儲備量都十分充足。

第二,我國在很早之前就對各種突發事件做了緊急預案的保障機制,在我國的不少城市當中,有不少大型的糧食儲備基地,至少可以滿足當地半個月左右的糧食供應,物資基礎較為雄厚。

第三,我國早在國內疫情發生期間,就做好了2020年春耕工作的緊急預案,所以今年的春耕形勢相對較好,而且在各地的不斷努力下,夏糧的豐收也指日可待,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全力組織春耕和復工復產工作,保障了國內糧食收成的穩定。

其實,之前我國經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災害等多發重發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也成功應對了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來勢洶洶,但我們有信心戰勝疫情,中國永遠和世界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