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未來十年發展方向如何,移動互聯網如何滲透教育行業?

天津初中數學劉老師


1.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的供給和利用

教育資源的供給將發生明顯的變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行業,教育資源的供給將發生明顯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開發主體的多元化。以前的教育資源供應渠道單一,主要是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供應,現在已經初步呈現這樣的趨勢,個性化資源:由企業開發,學校購買;學校開發校本資源,校際之間聯合開發,共建共享。

資源形態多樣化:以往只是紙質類資源,今後,多媒體、數字化比例逐步擴大;虛擬現實技術:高沉浸性、強臨境感的教學資源將逐步走進校園;資源貯存體系化:目前教學資源貯存基本是文件夾,以後,知識圖譜、能力圖譜等方式將成為教師貯存資源的必選方式;同時,教學資源服務將逐步實現教的資源,學的資源服務個性化。

教學資源開發途徑逐步開放 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行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逐步發揮。眾籌眾創,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將為期不遠。

2.進一步提升教育行業的信息素養


替代職能,改變思維 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行業,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快速發展,不僅會逐步替代教師的部分職能,還會逐步改變人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改變教師的工作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

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培養合格數字公民 未來的教師、學生應該會逐步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適應在數字化社會中健康安全地生活、學習、工作。

學校管理信息化,教育決策科學化 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領導力將進一步提高,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化和學校管理信息化將成為必然趨勢。

3. 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

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行業,教學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教與學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將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點教學的融合:具體體現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法的契合,直接貫穿教學活動全過程;會積累一批高水平的學科教學案例;會逐步實現應用融合到創新融合。

4.人才培養理念的變化


在工業時代,人才培養的理念強調人的基本知識儲備、基本技能掌握。在信息時代,注重的是個體的創新、協作、批判、溝通能力;人在價值辨識、學習方式、創新意識,實踐能力與審美情趣等方面的需求都會發生深刻變化。

5.對教師要求的變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行業,信息能力成為教師能力結構標配。教師必須會應用信息技術分析學情,實現數據驅動的精準教學,在信息技術支撐下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可以預見,使用智能終端教學成為新常態應用技術,這將使教師角色發生改變,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資源提供者、活動設計者、教學組織者、學習指導者、過程管理者、信息整合者、學習服務者。


深耕細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作為一名IT從業者,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從大的發展層面來看,教育領域與互聯網的結合是一個比較明顯的發展趨勢,隨著5G通信的落地應用,未來移動互聯網與教育領域的結合也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不僅會帶來更多新技術在教育領域落地應用,同時也會讓更多人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未來十年,在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的資源整合能力會進一步增強,移動互聯網將全面進入到傳統領域,而教育領域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將走在諸多行業領域的前面。實際上,在當前疫情的影響下,大量的教育資源也都在加速向互聯網領域彙集,移動互聯網也為教育開闢出了一個新的教育場景。移動互聯網向教育領域的滲透,既需要從技術角度出發,也需要從模式角度出發。

從技術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將通過諸多技術的應用來提升線上學習體驗,比如VR/AR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等,在技術的推動下,線上學習的學習效果也會逐漸提升,從而會把更多的學習者吸引到線上來。對於廣大學生來說,合理利用移動互聯網,也會擴展自己的學習渠道,同時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從模式的角度來看,移動互聯網與教育的結合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優質的教育資源能夠服務於更大的範圍,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領域的傳統“痛點”。當然,移動互聯網與教育領域的結合本身就有比較大的想象空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更是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創新點。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最近網絡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也不禁讓人遐想,下一階段,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那麼,我們不妨來談一談。

移動互聯就目前來看,對傳統教育的影響還很有限。

像我們這裡,雖然每個教室都裝了電子白板,功能演示上也很先進:可以手機投屏、可以實時互動、可以有各種題庫。

但是在實際的使用中,老師們大部分也只是把它當做了PPT投影儀在用。

也就是說,設備雖然先進了,但是,大部分老師的認知水平卻還僅僅處在使用PPT的階段。

所以,決定一項科技能否普及的,其實並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使用的人他的觀念所能到達的高度。

這一場疫情,讓網絡教育鋪天蓋地地鋪開來,很多技術,比如網絡直播教學、錄課、釘釘作業批改、在線互動等,這些原先有,但都沒能鋪開的技術,大部分老師都被迫成為了這方面的高手。

現在,就有老師和我講,原先的時候,根本沒有發現現代科技的好,但是用過之後才發現,自己原來的授課方式太過落後了。等開學之後,我也要繼續嘗試這些方法。

接受科技這東西,其實就是如此,在沒有學會它之前,你會覺得它高冷、傲慢、桀驁,但是,等你熟悉它之後,你就會離不開他。

這就像我們初次使用智能機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是排斥的,覺得哪有傻瓜機方便啊,而且覺得,打個電話至於弄那麼多花樣麼?打遊戲有專門的遊戲機啊。但是,等你真正瞭解智能機之後,現在你還能離開它麼?

所以,隨著這次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整個中國的教師團隊勢必會受到一次大洗禮。在接下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多、更先進的移動互聯技術將會滲透到教育行業當中。

以後的教育教學會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假設一下:

  • 1、學校將會真正完善各類計算機、網絡設備,教室將會真正變成移動互聯終端的一部分,隨時讀取網絡信息資源為教學所用。(目前,很多學校其實是假互聯!)

  • 2、線下課程,仍由老師進行授課,但是作業回收、批改、錯題整理等等大部分機械化的重複勞動,將由人工智能代為完成。教師只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就行;

  • 3、微課會成為主流。很多內容,老師將通過錄制低成本的微課的形式,提供給在家自學的孩子更多自由學習的選擇。

  • ····

總結而言,線下教育還是主流,但是移動互聯教育將成為線下教育的一種有力補充!


君山老師


你所說的就是互聯網+教育。


我在學校負責信息化教學這塊,下面談談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這幾年信息化教學在學校推進的很快。我們是一個鄉鎮學校,以2019年為例,我校做了這些事情。

1.更新了學校微機室的電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19臺高配置新電腦。要知道,我們以前的老電腦還是N年前的,都要老掉牙了。

2.學校配備了6臺希沃一體機,後期還會繼續配備,爭取一個教室一臺。希沃一體機相比傳統的投影白板可以說是革命性變化。它是可以兼有電腦,電視,電子白板,投影,音響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設備,所以稱之為一體機。

現在老師上課方便多了,還有各種學科工具供老師使用,學生用起來也很方便,直接用手點擊。我的頭條主頁有希沃教學的視頻,可以去看看。

3.全市所有學校用釘釘辦公。在疫情發生之前我們就用上釘釘了,所以這次疫情發生我們反應很快。2月10號當天,湖北省啟用直播教學,但是湖北教育雲系統奔潰了,很多學生登不上去。我們迅速改用釘釘直播,一直到現在效果不錯。

現在我們學校家校溝通、考勤打卡、直播教學都是用的釘釘。

除此之外,我們學校還有一個現代化錄播室。既可以錄播上課還可以召開視頻會議。


我們只是一個鄉鎮學校,這幾年信息化發展的非常快。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十年我不知道會發生哪些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變化一定很多,我們要做好迎接變化的準備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就給我點個贊吧!

助力教師成長,讓教學更簡單,我是鄒智明,頭條主頁有很多信息化教學視頻。


鄒智明微課堂


教育行業未來的改變主要有兩方面!

1.科技對教育行業得改變!

這裡也分兩個方面。首先是互聯網教育的更新換代,互聯網+教育在2014和2015年算是互聯網行業的風口,吸引了大量融資。但是目前來看不算成功。賺錢的都是面對K12領域或者職業技能教育的!

今年疫情的爆發,給了在線教育企業一個展示的機會,但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比如直播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教師無法對所有學生進行檢查。但未來應該會隨著5G的運行更好!

其次,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改變,比如在教育不發達的地區,分配一定量的教育機器人,可以直接連接發達的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平衡教育不公平!

2.教育理念的改變!教育現在以及將來都會放在人們特別是中年人比較重要的位置。

教育理念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改變,尤其是幼兒教育以及義務教育階段!但這個層面的改變主要在國家層面!

教育行業的改變不會像手機等行業那樣改變很大!

因為教育行業畢竟是對人的教育,現在技術對人的研究還比較緩慢,所以,教育行業的變化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吳知


1.互聯網+

這兩年,互聯網行業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互聯網消費也逐漸從PC端轉向手機端。互聯網本身是個瞬息萬變的大行業,從最早的搜索信息門戶,社交到現在的電商,互聯網金融等等,“互聯網+”已成為共識,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推動“萬物互聯”的時代到來。如果你厭倦了四處奔波的生活,想通過互聯網實現人生自由,說明你是一個把握趨勢的人。

2.人工智能

“誰贏了人工智能,誰就會贏得互聯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雜誌將人工智能技術列為十大通用技術之首。

3.心理諮詢行業

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和人們工作節奏的加快,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抑鬱症人群激增。

在發達國家平均每千人就有一個心理諮詢師,如果以這種1:1000的比例推算,中國至少需要40萬名心理諮詢師,而目前全國取得心理諮詢資格證書的還不到3000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我健康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師這一職業前景普遍看好。

4.教育和培訓

教育是一門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事業,隨著國家的發展國家和人民對教育重視的程度與日俱增,據2018年的一份統計數據得知,我國在民辦教育和培訓機構有6000億元的市場規模,因此時下很多學生的課外班補習和企業培訓機構都相繼在學校周邊和商場陸續開辦,預計未來三年還有10%-20%的增長空間。

5.大數據

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數據將變得至關重要,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基本上是空投。

6.旅遊行業

生活、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和追求。消費者對於旅遊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旅遊業也成為超強的“吸金”的行業,一次出遊,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7.文娛行業

近年來,搭乘著互聯網的東風,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泛娛樂視頻和直播平臺聚集了海量用戶及盈利能力的自媒體和新媒體,造就了papi醬等眾多的網紅明星。

8.健康管理行業

健康管理師準確定義為從事個體或群體健康的監測、分析、評估以及健康諮詢、指導和危險因素干預等工作的專業人員。國家正在推廣實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項系列化、數字化的龐大工程,是必須由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完成,其具體工作須由健康管理師來完成。保守估計至少需要200萬個專業的健康管理師,而目前我國專業健康管理方面的從業人員只有10萬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我國13億多的人口,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化群、亞健康群體體龐大,人民健康意識增強,加上我國醫療體系向以健康管理為主的預防系統逐漸轉型,作為健康管理師的您面臨的機遇是非常優越的.

9.律師行業

中國的律師行業還處在發展階段,經濟發展迅速的情況下經濟糾紛也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能意識到要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律師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一般同工齡的律師都比白領的收入要高,這也是馬雲預言未來十大熱門行業中未來前景最好的行業。

10.農業產業行業

將成為未來中國最熱門和最吃吃香的行業,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出臺意見,進一步提出積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這些無疑為日漸火熱的農產品電商添了一把“乾柴”。也將成為未來中國最熱門和最吃吃香的行業,因為中國一直以來就是農業大國。


孫遠遠


互聯網技術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某些行業可以說是革命性的。

就教育而言,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教育的場景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樣的場景才適合人的成長規律,目前來講,應該還沒有清晰的圖景。

就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基礎教育,談談看法。

應該說,在基礎教育(幼兒教育、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方面,仍普遍只會是教學輔助手段,整體上不會發生大的改變。要推動實行近百年的教育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來變革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況且科學技術往往只能解決非感情因素的部分,比如教學,而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是目前和未來10年的科學技術還無法實現的,就算是有一天實現了,也還存在倫理的問題。

但互聯網+教育仍大有可為,從行政的層面看,幫助解決管理上的低效、無效、精準度不高等問題;從教師的層面看,注意不要從取代教師的角度去想問題,因為這個難度太大,那是國家考慮的問題,應該從如何解放老師生產力的角度去考慮,代替老師完成一些費時費力而低效的勞動;從學生的層面看,幫助家長及學生分析潛能、短板,基於數據分析進行生涯規劃。

如果是一個大型科技企業,以省、地市為單位的教育大數據系統部署,依靠人工智能算法,支撐組卷、聯考、閱卷、數據採集、精準分析、精準推送、精準評價、線上教學、線上作業、生涯規劃等功能的多場景軟件平臺,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向。如果是一個新創公司,瞄準某一方面或幾方面,在人工智能算法、場景應用、易用性、穩定性、安全性上下功夫,做精做強。

其它階段教育方面,如果講教育行業未來的10年,個人認為會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短期培訓、成人個性化教育、終身學習體系等方面都能夠深入滲透,發展的藍海也應該在這一方面。因為就實施互聯網+教育的基礎和條件來看,這一系列教育形式的受眾更自由、更有物質基礎,接受度也更高。


採星


未來教育的發展將會是從僅僅侷限於老師學校的教育到社會化大教育,接受教育將會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教育,接受教育已不再受時空限制,真正就要實現寄學於玩,寄學於生活,老師和學校只是製作提供教學資源,規劃,計劃,組織教學而已。


山居幽人


教育行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應該還是以線下教育為主,線上教育為輔,學校教學為主,家庭教學為輔的教育模式,各個教學階段要區別對待!

互聯網教學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學的主體——學生,需要一個長期適應過程,教與學亦需要長時間的磨合期。

一:傳統學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

1:過去的教學是以教室為載體,各科老師為教的主體,一群學生為學的主體,老師教完一個章節就不再重複性教學(除非複習),學生錯過了就只能課後找老師輔導了。

2:未來不一樣了,教室不是教學唯一的載體,黑板也不是唯一的授課工具,講臺也不是老師必須要來的地方,學生也可以不用來教室上課,教與學也可以不受課時的約束。

3:過去是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是機械式的被輸入教學模式,未來可不完全這樣,有一大部分主動學習的學生,不受課時的安排,通過互聯網教學渠道,可以提前完成學業,提前升學考試。

學校必須儘快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以前備一節課就上一節課的節湊,滿足不了未來教育發展的需要,互聯網教學工具的出現是教育必須變革的催化劑!

二:互聯網教學工具的滲透。

1:像“釘釘”一樣網上辦公軟件,同樣會滲透進教育辦公領域。

隨著未來城市人口規模越來越大,一些“大城市病”也會越來越嚴重,就像工業廢水,廢氣對環境的汙染,PM2.5指數越來越高,人民越來越習慣了在家辦公。就像這次的新冠肺炎,它必將催生出一大批互聯網辦公軟件公司,這將是未來互聯網教學的必要條件。

2:網課APP的規模化應用。

有了互聯網教育軟件,還必須要有與之匹配的APP大規模測試應用,不然那也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生根。

網課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於傳統教育思維和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沒有來得及做好準備,馬上迎接它的到來。各種網上課程也需要長期的沉澱和磨合,互聯網教學就像一個“新生兒”,有它自身的成長軌跡,急不得!

三:教與學的互相適應。

互聯網教學對學校,家長,孩子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教學的主體學校。

教學設施必須更新,老師的網課水平必須提高,傳統教學與網課教學相輔相成,相互融合,這就涉及到教育公平的問題了,現有的教育資源,很多學校還遠遠滿足不了互聯網教學剛需。

2:受教育的主體學生。

學生的自律和適應能力,家長的輔導能力,尤其是農村孩子學習工具,這些都是互聯網教學最薄弱的地方,這既是未來教育急待改善的首要條件,也是互聯網教學能夠推行的必須條件。

有的家長自身受教育水平就不高,對互聯網教學工具都不會使用,怎麼輔導孩子?有的家庭三孩子就一個手機,Aipd都沒有,別說電腦了。這些都是互聯網教學必備“硬件”,也是弱點!

互聯網教學融入教學體系,這是一個未來教育行業必須面對的現實,教育的模式也必將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準備,兼顧教育公平,迎接它的到來!謝謝!


zli陳記


未來十年,互聯網+教育,將會是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時代,具體發展到什麼程度,難以想象。就目前的互聯網發展速度來看,應用於教育的軟件更迭之快,已經讓一線的老師目不暇接了。最大的體會是一個軟件還沒有運用熟練,新的軟件就開始在學習中了。這是科技發展的興盛時期,是互聯網+教育融合的第三個時期,是大勢所趨,應該積極響應。

為什麼說現在是互聯網+教育的第三個時期?縱觀應用於教育的技術革新,我們不難發現,早期80年代我們上學那會,老師一手拿粉筆,一手拿小黑板,能有張掛圖,就算是很精心準備的一堂新穎的課了。後來到了90年代漸漸有了投影儀,有了掛布式的白板,這個設備還不是班班通,上課前老師要提前大包小包的安裝此設備,調試好了,還要在透明塑料紙上用水筆寫好內容,一張張投影放大,很不便攜,不常用。這應該算是最早期的技術應用於教育的實例了。這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技術。

直到後來電腦開始普及,ppt等辦公軟件運用於教育教學,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不再單調。電腦、白板、投影儀等三位一體機實現班班通,這樣的教學大概進行了10年左右。但這是單向的輸出式教育。直到互聯網發展的迅猛,交互式白板軟件的開發適用,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教育。

比如最初的普羅米修斯、希沃軟件,走在了教育行業的前列,雲端第一次進入人們視野,學生可以上臺來演示,指尖可以隨時在白板屏幕上做批註,課堂有了互動,提升了師生交互的效率,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

如今翻轉課堂的興起,國際上可汗學院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廣泛的讚譽,真正的網絡時代來臨了,帶給教育的衝擊,是必然的,未來的教育會更開放,受眾面會更廣。教學助手、優學派、電子書包……在課堂的終端平板,已經在我們的課堂上應用了。手機,電腦,納米黑板的三位一體硬件升級,更為此刻互聯網+教育的模式提供設備支持。

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在雲端形成數據,從課前導學,開始授課,課後檢測,在大數據的彙集中,將測評出教師的教學特點,能準確的為教師職業發展進行規劃,並進一步修正教學過程中不佳的環節,為教師的教學水平發展提供數據化的支持和幫助。

對於學生未來的發展將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教育的兩極分化有可能會變大,有可能會縮小。經濟發達地區,設備先進的地區,在互聯網資源的共享能夠實現的前提下,越是自律的孩子越能在這個時代走向人生的巔峰,反之懶惰的、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則表現平平。這可能是加大兩極分化的一個因素。當然經濟落後地區,只要有網絡,互聯網優質資源實現共享,讓人人都能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權力,對於想要改變命運的這部分地區的孩子來說,是縮小教育不公平化帶來的差距的一件幸事。

未來學生在互聯網的學習活動也將在教育雲端形成數據,對於人才的選拔、按興趣選擇專業、報考專長的院校、未來就業、性格取向、婚戀指導、人生規劃……都將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我想這就是未來互聯網+教育,深度融合後對於教師和學生的改變,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該順勢而發,考慮如何將互聯網更好的運用於課堂教學。當然我也並非唯技術論,畢竟線上教育替代不了線下的教學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