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核心問題

因為目前的社會現象總會出現空巢老人,或是子女忽略陪伴家人而導致老人被騙的一些案例發生,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問題的根本。

原生家庭的核心問題

而從子女的心態來看,因為父母受到傳統文化和觀念的影響,在他們成長時期所受到的教育和家庭的引導都是在比較封閉式的,特別是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傳宗接代一些類似的長輩的語言引導,很難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性,也很難去實現自己曾經年輕時候的夢想,才導致問題的核心發生了惡性循環的現象,於是會督促子女婚配生子,這樣可以從中得到另一種精神上的寄託——“讓子女去完成曾屬於他們沒有完成的目標”,但是他們絕對無法理解子女所感受到的壓力和關懷,很多情況下,總會產生一些扭曲的情節,“我都是為了你”,“我怎麼努力還不是希望我們家能夠過得好一點”,“以後你長大了就會知道媽媽(爸爸)是為什麼了”,等等,一些這樣的語言傷害,在父母而言,只是真實的表達出了他們的內心的苦楚,而在子女所理解的卻是“我是不是哪裡做的不好”,“是不是他們又聽說了什麼”,“他們是不是又想控制我做什麼事”,等等的恐懼心理,多麼可怕的溝通方式,也許父母從未想過他們的加倍關心換來的卻是子女的無情的理解。也造成了另一種現象,子女開始冷漠不著家,不關心,不聯繫,甚至不見面的問題,孰不知他們內心所期望卻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只需要爸爸媽媽能夠好好的讓自己開心點,子女都在成長,畢竟是您們親手養大的,您能不能自信點,別被外人看出您的不自信呀!所有的嘮叨和打點確實都可以感受到,他們只是暫時的沒來得及安慰而已,也許是沒到時間,也許是您的關懷被誤解了而已,但是一定不會是您擔心的那樣沒良心。人心是肉長的,就算您認可了外人的話,也得防著點,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節奏下的社會,別被外人給挑唆了!

在另一個方面,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大的家庭,沒有誰希望自己生活在垃圾堆裡,所以不要輕易的去埋怨家庭或朋友,在現在的環境裡,我們還可以做到收起自己對情緒的抱怨,給每個人一點尊重,一點微笑,這也是一種成長的提升,畢竟我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都希望創造出好的環境和高質量的生活習性,自己的那點小情緒其實是可以消化掉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所有問題,目前全部都在一直進步發展中,有權威性的解決方案,更有免費專業的人士在一直跟蹤。

原生家庭的核心問題

所以啊,中國發展是靠每一個人去實現價值的,只需要一點信任和知識都能夠把握屬於自己的幸福,而原生家庭的傷害,在子女內心其實都只是一種成長中的誤會而已,不要去攀比或羨慕別人家怎麼樣好或幸福,因為那根本成為不了自己家庭中對子女的不信任或絕望到放棄的問題,只會加速孤獨感。子女是父母的基因,所以父母有的情緒和習性,相信他們會比自己處理的更合理一點,因為社會的進步還是給年輕人多點機會的好。做好了自己有面兒,做不好學習學習也沒什麼的!

原生家庭的核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