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舍家為業 引航專班書寫擔當

世上最樸實的堅韌,就是明知道困苦,還依然向前。

當境外疫情持續擴散,輸入風險不斷增加的時候,引航,這個小眾的行業,被歷史推在了時代的最前端。“一手防境外輸入、一手保復工復產”,責任擔當之下,“引領疫情重點國家和地區船舶”的引航專班應運而生,一場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力保港口經濟正常運轉的保衛戰已經打響。

上級有命令,下級有行動。引航專班成立之初,張家港引航站黨支部全面動員,吹響了自願報名的集結號。不論是黨員、還是群眾,面對著未知的工作模式、不確定的疫情形勢,主動報名的人數遠遠超過了第一批專班需求的10個人。青年引航員陳鵬說:“穿著這身制服,平時也許體現不出,但這時真的能體現出我們擔負的社會責任。”

班組長蔡文鵬被選入了第一批引航專班,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專班成立的第一天,他給一家人做好早飯後,帶上行李悄悄地合上房門,前往專班居住的定點酒店,開始了“抗疫情、保生產”的戰鬥之路。而他背後,則是剛出生幾個月、需要時刻照顧的小兒子和同樣奮鬥在一線工作的妻子。像他一樣的還有10名引航員,在小家和大家的取捨面前,他們毅然選擇了舍家為業。

在引航工作期間,專班成員全程穿戴好防護服、口罩、護目鏡、防護手套。為了保持空氣流通,他們克服寒冷保持駕駛臺的雙門對開;為了避免在船上就餐,他們自帶方便麵上船;為了避免上衛生間,他們幾個小時不飲一滴水。當14天換班期到來的時候,為了保證引航專班“四班兩運轉”的工作模式,需要4名同志繼續工作7天,蔡文鵬、王洪根、陳鵬和王韌選擇了留下來。

3月27日,當四名引航員真正可以回家的時候,已經堅守了22天。22天裡,他們共引領了來自疫情重點國家和地區船舶43艘次,累計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工作315小時,為港口企業引進油品6.4萬噸、化工生產原料4.7萬噸、鋼材4.5萬噸、元明粉1.8萬噸。

或許在以後的總結報告中,引航專班引領的船舶只是一堆關於艘次、貨物種類或者噸位的數字。但是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困難時期一位位專班引航員舍家為業的堅持,是一個個在平凡崗位寫就的感人故事。

22天舍家為業 引航專班書寫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