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新能源整車企業在2020 年所面臨的8大挑戰

挑戰1:年初爆發黑天鵝事件,階段性打亂主機廠產銷節奏和新車上市節奏

進入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也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 衝擊,影響嚴重。據據乘聯會公佈數據顯示,1月份全 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69.9萬臺,同比下降21.5%,創造了 自2005年統計以來的最低增速,2月份受到更嚴重的衝 擊,批發數量下降超過80%,工廠停工和消費意願的降 低將會造成更大幅度的產銷量下滑。預計國內車企陸續 在3月實質性復產,快速修復供應鏈、激活購車需求、 彌補缺口成為各大車企的首要任務。

挑戰2:政策端的補貼減少和積分規則調整對盈利和產量完成構成挑戰

從政策影響角度來看,疫情後補貼政策的走向還不得而 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整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從補 貼政策驅動走向積分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驅動。主機廠 無法再享受曾經的高額補貼,將直接影響產業發展初期 車企新能源產品自我消化或者完全依靠B端市場消化的 商業模式。主機廠需要開始重新思考真實的市場需求和 業務策略。

挑戰3:受到市場供應增加影響面臨更激烈的競爭,產品力之間的角逐加大挑戰

從產品供應角度看,經過幾年的發展,在整體市場新能 源車型供應相對有限的背景下,自主品牌主機廠在品牌 建設、產品佈局、市場營銷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 勢,贏得了一部分用戶的認可。但從2020年開始,以特 斯拉、大眾等為代表的外資、合資巨頭逐步擴大新能源 產品的投放,市場中的車型供應逐漸豐富和多元化。雖 然產品的造型、質量水平、智能化水平和技術構架水平 等參差不齊,但市場競爭勢必更加激烈,如何設計、研 發、製造出更有價值和吸引力的產品是主機廠需要面對 的挑戰。

挑戰4:業務體系盈利支撐依賴於傳統燃油車體系,構 建具有獨立盈利能力的新能源產品體系充滿挑戰

在業務體系上,雖然主機廠新能源業務的比重在提升, 但是目前大部分傳統主機廠還是在初步探索銷售、服 務、使用、二手車流轉等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業模式所 配套的相應底層數據、技術流程和標準還更多依賴於傳 統燃油車體系。例如,經銷商網絡和售後服務缺乏新能 源的專屬體系和流程,包括專門針對新能源二手車的體 系也亟待建立。整車企業內部如何實現新能源車的盈 利,不應只從車輛銷售這一個環節入手,新能源車專屬 服務、使用養車、二手車置換、電池和材料回收/梯次利 用等都是提高盈利性的全盤考慮的關鍵。

挑戰5:消費者購車開始把殘值水平納入整體擁車成本 考量,新能源不經濟的問題對車輛銷售構成挑戰

在購車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仍以節能環保為核心產品 優勢,單從能源節省和維修保養角度來看,電動車遠比 傳統燃油車更具優勢。然而另一方面,電動車的電池成 本逐年下降、市場續航能力提升,加之電池產品自身衰 減等原因,都對其整體擁車成本造成了不可忽視的負面 影響。

以某自主品牌2016款燃油車和同款電動車為例,據統 計,電動車在初始市場售價上高出燃油車3.7萬元,由於 相對更低的動力和維保成本,3年內使用成本較燃油車 節省了約3.1萬元。但是由於電動汽車的貶值速度過快, 若考慮3年後的殘值水平,該款電動車總整體擁車成本 仍然是高出燃油車~10%,即出現了新能源車不經濟等問 題。

這一情況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在一份1,500人 參加的國內調研中,有超過51%的受訪者選擇“殘值過 低”作為不考慮新能源產品的主要原因,新能源汽車的 殘值問題已經浮出水面。在購車金融服務方面,領先的 主機廠金融公司已經對部分電動汽車制定有針對性的貸 款產品和租賃產品,如殘值類貸款產品,以及包含質保 和維保服務的附加貸產品等,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殘值和 售後維保等問題已受到車企廣泛關注。

挑戰6:主機廠在如何保持盈利性前提下,通過技術和 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流通和保障車輛殘值,進而提升用戶 體驗面臨挑戰

在用車方面,用戶首先關注的是電動汽車的質保,雖然 主機廠對於新車都提供不同年數和公里數的質保承諾, 但從全生命週期來看,二手車質保尚處於較為空白的地 帶,沒有官方的質保承諾勢必會對二手車的回收和銷售有不利影響。目前業內提供二手車質保的主機廠較少, 承諾也僅限於官方認證二手車,如特斯拉對官方認證二 手Model S提供4年8萬公里或6年16萬公里的延長有限質 保,可以有效保護二手車的價值並促進流通。質保會造 成成本的增加,但也是二手車消費者的剛性需求,主機 廠需要思考如何進行平衡,提升質保的成本開支真實性 和合理分配等。

此外,消費者對充換電網絡的需求較大。目前大部分主 機廠仍以私充加公共樁合作的形式為用戶提供服務,採 用車電分離的換電商業模式的車企較少。雖然換電模式 可以幫助終端用戶剝離電池資產,免於承擔電池在使用 中價值變化的不確定性而維持車輛殘值穩定,但換電模 式對品牌主機廠的換電運營和生態合作能力都提出較高 要求,一方面是換電網絡資產的投入和管理,另一方面 是電池梯度利用和拆解的閉環商業體系建設。


羅蘭貝格:新能源整車企業在2020 年所面臨的8大挑戰


羅蘭貝格:新能源整車企業在2020 年所面臨的8大挑戰


挑戰7:新能源車業務長遠發展需要主機廠構建獨立的 後市場服務體系,對主機廠現有能力形成挑戰

在養車方面,目前大部分主機廠新能源汽車的服務網絡 並沒有與傳統渠道分離,只有少數擁有獨立新能源品牌 的主機廠開始佈局獨立的新能源渠道網點。由於新能源 產品的零部件和服務與傳統燃油車有較大的差別,特別 是三電系統的配件流通及維修技術;在保有量慢慢上升 後,新能源零部件的售後服務專屬供應鏈、後市場維修 服務能力能否滿足用戶需求對主機廠品牌和銷量來說非 常關鍵。

同時,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水平也在慢慢提升,通過OTA等技術維護車輛並且推送增值服務不僅一定程度在 收益上替代傳統的機械維保,同時能夠維持車輛價值的 長期穩健。然而大部分傳統主機廠在數字服務技術和商 業運營上不具備足夠能力,如何儘快建立有效的商業模 式和支撐能力也是這類主機廠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後,電池的報廢處理是養車環節的終局。政策規定主 機廠為電池回收第一責任人,在新能源車輛回收、報廢 或車主電池損壞更換後,主機廠如何在未來處理大批量 的廢舊電池將是新能源戰略中必不可缺的部分,無論是 循環梯度利用還是拆解都需要聯合外部合作伙伴建立起 有盈利能力的合作體系,才有可能最終建成有經濟性 的、可持續的新能源業務閉環商業模式。

挑戰8:新能源保有車輛普遍缺乏回收渠道,如何構建 可持續的二手車流通循環體系對主機廠挑戰巨大

最後是換車,消費者新車置換週期正在不斷縮短,但新 能源二手車市場還處於摸索階段。尤其是大批保有車輛 存在於B端市場,進入C端和二手流通市場的數量相對有 限;其次早期產品品質不高,缺乏市場需求,二手車商 或電商平臺給出的估值和回收意願都很低,造成流通難 題,直接影響C端用戶的置換意願,進而波及主機廠新 車的銷售。目前部分車企嘗試在新車上市時由金融公司 推出保值回購方案,通過向用戶承諾在將來以相對市場

殘值率較高的固定價格進行車輛回收或提供置換選擇。 類似方案在執行中實際效果並不理想,較大的價差較大 和回收量對主機廠資金挑戰巨大,最終成為高成本的營 銷手段,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總體來說,消費者期待更好的新能源汽車全生命週期體 驗,主機廠如何能夠打破企業內部壁壘,真正的實現充 換電、金融、電池租賃、維修保養、二手車等全環節的 貫通對於消費者的體驗提升至關重要重要。單一的舉措 無法長期有效的維持殘值,如何設計覆蓋全生命週期的 殘值管理模式,如何有效管理電池技術進步、整車產品 迭代、後市場服務和二手車流通各個環節的順利轉換, 形成整體良性循環將是主機廠面臨的重大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