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們的糧食夠吃嗎?還進口糧食嗎?

劉雙看三農


2020年,我們的糧食夠吃嗎?還進口糧食嗎?

答:今年,我們的糧食不但夠吃,而且吃不了,你放心吧!糧食還要進口,比如大豆,玉米,小麥都需進口,因為我國工業用糧,飼料用糧等。


三秦老趙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國人多地少,用佔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只能保證小麥、稻穀和玉米這三種主糧的種植。

袁隆平院士為祖國乃至世界做出來巨大貢獻!袁隆平1930年9月生,江西德安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他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雜交水稻科學技術高峰,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雜交水稻理論和應用技術體系,創建了一門系統的新興學科——雜交水稻學,實現了我國超級稻第一、二、三、四期大面積種植平均畝產700、800、900、1000公斤的目標。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咱們國家每年要從世界很多國家進口不少的糧食,無論是美國、巴西、阿根廷的玉米,還是澳大利亞、美國的大豆,這些進口量都是非常龐大的,因此很多平時不關注咱們國內糧食產量的朋友,會誤以為我們國內糧食非常緊缺。然而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只是一個錯覺,我們國內的量是非常充足,2019年我們國家小麥、玉米和水稻總產量突破6.1億噸,糧食總產量超過6.6億噸,平均下來全國14億人,每個人一年的口糧超過900斤,平均一個人一天基本口糧2.5斤,而一個正常成年人一天口糧1.2斤就夠了,所以我們國家實際上糧食總產量完全可以支撐咱們國內的口糧。

我國之所以大量進口糧食是進行結構型調整,結構型短缺已經成為當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突出問題,需要靠進口來調劑餘缺。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優質糧食的需求持續增加,。適度進口糧食是我國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的一環,只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取長補短,優化調整供需結構,才能保證糧食供應安全。

雖然今年全球災害連連,我們國家也是最先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面積感染的國家,但是目前我們中國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居民的消費和生活正在逐漸的恢復正常,而農業春耕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從今年全國冬小麥的生長狀況來看,今年小麥的長勢非常不錯,不出大問題的話,今年咱們國家小麥應該會繼續大豐收。

這個問題先討論到這裡,謝謝大家!


人在鞋途


你好,我是三農陸地,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2020年,我們的糧食夠吃嗎?還進口糧食嗎?下面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要說我們的糧食,吃那一定沒問題,絕對夠吃,不會像過去吃不上飯餓肚了,這樣的問題,國家會比我們考慮的全面,國家的庫存糧食,應該超出我們的想象,就算一兩年光吃不收也不會餓著我們的。在說現在我們也是糧食大國,每畝地的糧食產量,都在1000斤以上,每年的糧食都大量的存了起,人們的生活水平高了,每天吃的糧食比例也比較小。糧食夠吃這點就請大家放心就好了。

還進口糧食嗎?我想肯定會進口的,糧食不但人們要吃,沒有很多企業生產製造都需要它,像釀酒,做飼養,提煉各種元素等,用量也是非常大,進口糧食是必須的,這樣的問題,我想根本就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國家已經完全安排好了,我們只要好好工作就行。

上面是我個人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請給點評一下,您的點評會讓我進步,非常感謝。


三農陸地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場席捲全世界的疫情危機正在以一種不可控制的趨勢走向極端,亞馬遜蝴蝶煽動的翅膀已經卷起了全球的風暴,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越來越猛烈!

近日,越南海關宣佈,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此外,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俄羅斯、印度等國也紛紛限制本國糧食出口。

報道稱,作為全球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哈薩克斯坦禁止了小麥麵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等農產品的出口。

越南和印度暫停了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農業物資的出口,俄羅斯方面也表示將每週評估情況來決定是否出臺出口禁令。

危機在全球的蔓延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囤積糧食,糧食也成為了當下最搶手的硬通貨。畢竟不吃肉可以,但是沒糧食一定撐不了太久。而一旦都開始搶購糧食,勢必會引起更多的人加入到搶購的隊伍中來,形成惡循環,從而引發新一輪的糧食危機。

現在美國的情況正在處於失控的狀態,而歐洲各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由先前37天突破十萬到如今1天增加一萬,危機的持續爆發讓各國持悲觀狀態,而目前又沒有行之有效的辦法。

在此大背景下,這場危機開始波及糧食產業。

蝗蟲過境只能用“慘烈”二字形容:1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極大地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甚至威脅著全球的糧食基業。蝗蟲的侵襲讓東非地區的糧食生產陷入停滯狀態,但是蝗蟲的侵襲遠遠沒有結束。從東非一路飛躍紅海的蝗蟲已經波及到了巴基斯坦、印度,對糧食產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

巴基斯坦暴發情況超過了1993年曆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預計僅小麥就可能損失10億美元。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如果此時全球各國都宣佈禁止糧食出口,那麼引發的糧食危機將會對全球經濟形成新一輪的打擊。

雖然目前全球的糧食缺口並不大,但是蝗災、全球性危機的侵襲以及大家對市場的恐慌導致了糧食的搶購潮,而任由這樣繼續發展下去的極端情況就是引發全球性的糧食危機。

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由古至今,糧食在國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根本,在危機爆發的背景下,糧食生產發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停滯,也為糧食安全提了個醒,毋庸置疑的必須切實加大對糧食生產的重視。

目前我國的危機已經得到了控制,農業生產也逐步開展,這場大危機對於我國農業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糧食的來源不會受到影響。再者,我國的糧食儲備足夠國人應對危機之下的需求。我國的大米進口主要來源於泰國,對越南大米的依賴程度較低。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的大米不僅夠吃,在2019年還對外出口270萬噸左右。目前我國的大米庫存還有1.15億噸,就算中國農民一年不種莊稼,不從國外進口一粒糧食,依舊可以供全國人民吃9個月。

當然在穀物以及小麥的生產上,我國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自給率。也就是說,這幾個國家的禁令對我國的影響很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中國糧食能從進口國轉向出口國,保證糧食安全,多虧了舉世無雙的袁隆平院士,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中國糧食產業的安全,讓中國人從此吃得飽,吃得好。

90後的袁隆平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的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大家都沒有飯吃,叫花子過去討飯,飯都沒有,你討誰?”

當記者問他,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時,袁老連答兩次“不可能了,不可能了!然後長舒了口氣。

這2句不可能的背後,包含了他一輩子的努力,背後又有多少心酸和欣慰!怕我們餓著的袁老憑藉著一腔熱血解決了我國幾百年來的糧食危機,不可能了,再也不可能了。就算在全球性的危機下,中國也可以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這就是中國的底氣所在。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必需品,只有手裡有糧,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才能走的更遠。

所以目前大家不必擔心我國的糧食安全,隨著危機在我國的逐步解決,我相信一切都會有撥雲見日的那一天。

歡迎各位小夥伴評論轉發關注點贊👍謝謝🙏!







北漂山東小肖


我們糧食夠吃嗎?最近總有人私下討論要不要屯點糧食?

我們普通人都想到的問題,國家早就注意到了糧食供應產生的變化,中國一直有積極準備。來看一組數據:

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人口140005萬人,那麼人均口糧是474公斤。

可以說綽綽有餘,而這還不算進口的啊。

按照目前我國的國產小麥、玉米、稻穀等穀物產量和進口量對比,當前我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

在這裡,我們都要感謝袁隆平爺爺,是他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中國人。

今年1月27日,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外表示:

全國糧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儲備充足,供應充裕。具體來說,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穀物自給率超過95%,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

我們有沒有必要囤糧食?

沒有。

一、普通人根本不需要擔心糧食夠不夠吃的問題;

歷史上出現的饑荒,並不是某一年出現災害導致儲存量不夠,而是因為戰亂自然災害等諸多疊加因素。

而且中國在1942年已經經歷過了饑荒,國家在儲糧方面一直非常重視。

二、囤積太多的米啊面啊,很容易壞掉長蟲;

因為普通人家裡對糧食的儲存條件有限,勢必會導致浪費。

三、屯糧,會加重糧食危機,讓奸商大發橫財。

全國人都開始屯糧,勢必造成漲價,越漲價大家越恐慌,就越囤貨……

這中間獲利的,就只有那些囤積居奇的奸商,把一些不達標的口糧拋售市場。

總而言之,如果是正常食用,囤個兩週沒啥問題。

但真的不要聽信謠言,大面積屯糧,沒必要。

還記得袁隆平之前說的那句話嗎?

記者問:“中國會不會再發生饑荒了。”

袁老:“不可能了。”

當然了,如果是身在國外,特別是美國意大利英國瑞典……等國家,請你們多囤點。

在這一點上,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真的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相信,糧食危機還到不了中國普通人身上,不用過度恐慌。





冒泡的漁魚


河南應該屬於種糧大戶吧,可糧食價格卻一直壓的非常低,2019年我爸所有的稻穀到現在還在家裡,因為價格實在太不划算,才1塊錢一斤,所以一直庫存在家裡,可前幾天有人來收說是1.2一斤,我爸還是放著,說是目前看不清楚到底咋回事,所以他也不急了。其實我很少關注這方面,我總覺得種田太辛苦,而且想掙錢除非大面積,不然不會有利潤。

我爸說的是今年估計糧食價格會相對高一點,正如樓主所說其實我們國家還是有很多糧食,從國外進口的一般都是大豆之類的…至於大米還是可以自給自足的。

而這次疫情讓很多國家都禁止糧食出口。

越南工業和貿易部3月25日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如果大米出口繼續以這種速度增長,越南國內或將面臨大米短缺風險。另有媒體報道,越南政府聲明稱,在3月28日前,越南將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自3月22日起,哈薩克斯坦限制出口11種農產品,包括麵粉、白砂糖、葵花籽油、葵花籽、蕎麥、甜菜、洋蔥、胡蘿蔔、土豆、白菜和蘿蔔等。

還有塞爾維亞,俄羅斯,這幾個國家現在都有一定時間的禁止出口。






歸於平常67297321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對民眾的重要性就如同石油之於工業,疫情期間同樣如此,不少國家的民眾在疫情早期就開始搶購糧食等必需物資。不過,受疫情影響已經有國家開始停止糧食出口,這對一些嚴重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算不上一件好事,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對此發出警告,需要全球各國共同採取措施。所幸,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儲備糧食,同時堅守著18億畝的耕地紅線,因此不用過於擔心。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糧食對民眾的重要性就如同石油之於工業,疫情期間同樣如此,不少國家的民眾在疫情早期就開始搶購糧食等必需物資。不過,受疫情影響已經有國家開始停止糧食出口,這對一些嚴重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算不上一件好事,日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對此發出警告,需要全球各國共同採取措施。所幸,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儲備糧食,同時堅守著18億畝的耕地紅線,因此不用過於擔心。

1、多國暫停糧食出口,越南囤積大米,卻可能提升糧食危機風險

據觀察者網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近日警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預計4月至5月就會出現糧食供應鏈被擾亂的情況。由於疫情,糧食種植、收購、運輸、出口和進口等環節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FAO正呼籲全球一起採取行動,"如果不盡快採取措施保護最脆弱的人群,維持全球食品供應鏈並減低疫情對糧食體系的衝擊,那麼我們將面臨迫近的糧食危機。"

因此,目前已經出現不少國家暫停了糧食出口,據《聯合早報》報道,主要小麥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禁止小麥、胡蘿蔔,糖和馬鈴薯等產品出口,塞爾維亞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並會每週檢討禁令中的產品清單,另外越南也已經限制大米出口,俄羅斯開始停止成品糧出口,哈薩克斯坦則暫停小麥粉、蕎麥、糖、葵花油和某些蔬菜出口。

其中越南作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和泰國,其2019年出口量為637萬噸,還宣佈要囤積糧食了。據金融界網站報道,越南計劃在6月15日之前儲存19萬噸大米,以確保在疫情期間有足夠的糧食,今年以內還將儲備8萬噸水稻,而在2019全年,越南已經儲備了20萬噸大米和8萬噸水稻。

不過,產糧國囤積糧食卻可能增加糧食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全球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國際在其報告中提到,為了確保糧食安全,部分國家可能會實施貿易限制或者大量囤積,從而很快導致局勢升級,並撐高穀物和籽油價格,從而擾亂到全球糧食供應,這對那些依賴進口糧食國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2、中國穀物自給率已超95%,未來還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

全球糧食流動受限,受影響最大的顯然就是那些糧食一直依賴於進口的國家,比如中東地區、日韓等,於是就有人開始擔心中國的糧食儲備是否足夠,對此,日前我國官方也給出了回應。

據新華社報道,3月28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中國國家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594萬噸(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目前,我國穀物自給率已超過95%。

其實中國一直都是產糧大國,而且每年還會再收購一些糧食作為儲備。據第一財經報道,中國的口糧完全能夠自給自足,而且中國主糧的庫存世界第一,其中水稻庫存約1.15億噸,小麥庫存1.4億噸,按照中國年消費量計算,在全國不種和進口糧食的情況下,水稻可以吃9個月以上,小麥則夠吃一年。

中國去年更是5年來首次成為稻穀淨出口國,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出口的稻穀達到272萬噸,比進口稻穀多出12萬噸,而中國最大稻穀進口國的稱號也讓給了菲律賓。未來,到2022年中國還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以此可以穩定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約佔中國糧食總產量的80%。


每天更新爆笑視頻謝謝


我國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2017年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889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2但是我國每年還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我國糧食夠吃,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呢?這是因為當前我國糧食供給的結構性矛盾。 3一是品種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口糧雖然在數量上已經得到保障,但是玉米已連續兩年出現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 4二是國內優質糧食供給不足。如國產小麥以中低筋品種為主,蛋白質含量較低,製作高端面包所需要的高筋小麥國內供應不足,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

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但當前,城鄉居民糧食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優質糧食需求持續增加,而國內優質糧食供給不足,需要通過進口來解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必然選擇——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889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我國每年還要進口超過1億噸的糧食,大豆對外依存度更是超過80%。多位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國口糧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糧食安全的內涵發生深刻變化,糧食供需存在結構性短缺,糧食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在我國人多地少的現實國情下,通過適度進口優化供給結構,可以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LXL淡然


很高興可以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對於2020年我們糧食夠不夠吃這個問題。

我國在糧食方面產業技術是飛速發展的,是可以實現糧食自給的。而且我國每年還會出口一些糧食。其實我覺得一個國家沒有必要什麼東西都要自己生產吧,而是應該生產自己比較佔優勢的產品,用貿易來換取其他所需的產品,這是全球化經濟的理性選擇。現在很多年輕勞力不願意從事農業勞動,很多地開始拋荒,這也使得我們糧食減產一個重要的原因。

我國可耕面積還是非常大的,我國南方北方都有非常好的土壤適合種地。是完全可以實現糧食自給的。





鄉村農人小磊


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可能會來一次像豬肉價跳躍式漲價,由於許多國家已禁止出口糧食,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而且我們的糧田好多已荒廢,就算國家及時下令開耕也要一年時間,所以今年糧價穩中有升,建議有田地的老鐵們多種水稻、小麥等農作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