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清晰的愿景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调动一大群人,可以激发、鼓舞他们,并给他们指出清晰的方向。我们来看看几个实例。

“我有一个梦想”:推动民权


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博士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演说。我 们在哈佛商学院经常引用这篇演说,证明清晰勾勒出的愿景具有多大的力量。金的杰出演说能够名垂青史,成为今日众所皆知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正是因为他 连续使用那6个字作为几个强有力段落的开头。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沙漠之州,也将变成自由与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这是一幅精彩的愿景,也是一篇精彩的演讲。演说的其他部分相比之下就没那么有名,但通篇内容整合得相当出色。“我们绝不允许我们具有崭新精神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金提醒道。他也清楚地表明了与白人和其他重要族群结成盟友的必要性:“我们不能单独行动。”同时他也强调,尽管缔结上述盟友相当重要,但是这些盟友必须支持这幅愿景才行:“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决不能倒退。”

金在美国的多次巡回演讲中,不断地重复提到这幅愿景。而他的主要助手和追随者也将这幅愿景转化为特定行动与要务。这个具体转变也是我们之后要提到的主题。这场民权运动的结果,在当时是大家连想都没想过的:1964年《民权法案》的通过,是美国历史上少数族群权利的根本性变革。

脊髓伤害治疗:打造卓越的脊髓伤害研究中心

迈阿密脊髓治疗计划(The Miami Project to Cure Paralysis)创始于 1984年,以“脊髓伤害治疗”为机构愿景。当时脊髓伤害方面的相关研究很少,而 如此直白的愿景引来了诸多争议,有人认为此举过于大胆,甚至不够明智。但该计划的创始人尼克·博宁孔蒂(Nick Buoniconti)相信他必须这般大胆直白,才能激励潜在支持者加入这个行动。他挑战当时众人的想法,请他们想象再度看见病人站起来行走的情景。他在每一次的演说中,以及在跟迈阿密计划成员往来的每一封邮件中,都不断地提到这幅愿景。

这幅愿景确实动员病患家属和潜在捐款人都起身参与到行动中。25年后的今 天,迈阿密计划已募得超过300万美元的资金,并率先取得若干脊髓伤害治疗的重要研究突破,现在正致力数项前景光明的相关研究中。而一二十年前,这些进展看起来似乎绝无可能。

当然,治愈脊髓伤害至今仍是个梦想,而且这幅愿景大胆直白的程度,也引起研究机构的焦虑。脊髓伤害相比于其他病症并不常见,就算研发出有效药物,整体

市场仍不大,因此学术界与相关药物研究对钻研出突破性治疗方法的兴趣不高,脊髓伤害因而陷入了“医疗孤儿”的窘境。尽管如此,迈阿密计划证明清晰、直白的 愿景一直以来都有助于动员各界重要人士一起推动重大进展。


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迈向世界大赛:要做就做最好!

堪萨斯市皇家队创办人尤因·考夫曼(Ewing Kauffman)在1969年创办球队时为该队伍勾勒出一幅蓝图。他承诺,5年内堪萨斯市将会出现一支足以参加美国职业棒球世界大赛的出色队伍。他在对球迷、球员、雇员和其他重要关系人发表的每一篇演说中,以及在无数次电台与电视访谈中,都不断重复提到这幅愿景。

对大多数旁观者而言,这幅愿景不只是不切实际。毕竟堪萨斯市数年来连一支可以进大联赛的棒球队也没有。球队刚成立时,球队中有名气的球员没有几个,小联赛球队的规模还停留在最初阶段,而且从主要几个大都市的棒球队伍标准来看, 堪萨斯市的市场相对较小。

尽管如此,考夫曼仍无所畏惧,持续强调这个远大志向。在接下来的数年中, 他不断提到这幅愿景,从未改变过目标。他和整支球队所走过的每一步,都以此愿景为最高指导原则。他们所做出的每个决策,都必须通过费神耗力的检验:他们的行动,是否与“要做就做最好”这幅愿景保持一致?从选拔球员、建立小联赛球队系统、购买设备、挑选总教练,到决定球队训练方法,球队的每个决定都必须通过这层棱镜的检视。

尽管5年内堪萨斯市并没有出现进入美国职业棒球世界大赛的队伍,10年内倒是真的出现了;而且该队在1985年赢得大赛总冠军。说实在的,如果尤因·考夫曼当年没有提出这幅清晰、激励人心的愿景,接下来的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只有一个美国:全美上下一心,齐心协力面对重大挑战

有位当时不怎么有名的伊利诺伊州政治人物,在2004年民主党全美大会上发表了政策演说。在这篇演说中,巴拉克·奥巴马勾勒出一幅国家愿景:“没有所谓的自由美国,也没有所谓的保守美国,我们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没有所谓的黑人美国,也没有所谓的白人美国、拉丁美国或亚裔美国,我们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这幅愿景道出了团结一致的梦想,描绘出一幅全美民众团结一心的画面,大家合力解决国家所面临的重大议题。奥巴马强有力的演说,让他自此跃上全美政坛, 成为知名政治人物。接下来,他经常提到这幅愿景。从2006年到2008年,他靠着这 幅愿景所得到的支持,打造出庞大的竞选团队,组成资深的政策制定团队,建立规模极大的捐款人数据库。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奥巴马最后赢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并于2008年赢得总统大选。他强有力的愿景,造就了成功的组织和动员力量,并且帮他赢得大选。


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升学愿景:为遭遇财务困难的优秀学生创造机会

1997年,TEAK奖学金成立了。这个机构的愿景,是让全纽约市优秀但经济方面 有困难的中学生,与家境较好的同学有相同的机会升入优秀的高中。

该机构成立之后便规划出详细蓝图,努力达成这幅愿景。他们和学生家长、潜在受助人密切合作,以帮助他们通过奖学金批准程序及财务援助流程。该机构每年只接受20名受助人,每名受助人皆需通过层层审查和面试。之后该机构会提供数学、英语、音乐及其他学生升学所必需的密集辅导课程。

由于愿景清晰、蓝图翔实,TEAK成功招募到职员、捐款人、强大的董事会成员,以及最重要的元素:符合高要求的学生。13年来[2],在该机构帮助下进入美国境内最优秀的高中与大学就读,而且顺利毕业的学生,已经超过300名。

即使是街角餐馆也有愿景

我目前刻意列举了政治与非营利机构领域的例子,来说明愿景这个概念。但其实商界也不乏愿景动人的实例。不论在哪个领域,伟大的企业都建立在清晰的愿景之上。说实话,很难想出哪个成功企业是没有远大愿景的。这幅愿景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发生演化,但愿景一直都会存在,并引领企业迈向未来。

我在纽约市的住宅附近有家小餐馆,这家简朴的餐馆是我15年来最喜欢的用餐地点。餐馆老板开店已超过30年,当时他的愿景是在往来便利的街角开一家风格简朴、待客友善、价格公道、服务周到,并提供实惠快餐(汉堡包、鸡肉、汤品、沙拉、基础早餐,还有好喝的咖啡)的邻家餐馆。店家老板和他的伙伴所做的每个决定,都与当初这幅愿景保持一致,这些决定包括:精简人力、只收现金(省去信用

卡手续费),以及替未预约的客人设置的宽敞吧台等。

容我再说一次:这家餐馆的成功来自其背后的愿景。他们可能不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的就是“愿景”,但他们的运作方式却恰好体现了“愿景”这个概念。

构筑共同愿景

如果你也同意勾勒一幅清晰的愿景是很重要的,那要怎么构筑出一幅愿景呢? 我曾与许多来自商界与非营利界的领导者、资深管理团队合作过,合力构筑出属于他们的愿景。通常只要深入多数领导者与其资深员工的内心或探究他们的过往经 历,就可察觉其中潜藏着强烈的志向。关键在于厘清这份志向,让当事人听见内心的声音,最后再将其写下来。

我发现几个有效的练习方法能帮助众人舒缓身心、抖擞精神,并集中精力。例如,我通常会问下列几个问题(并站在黑板或白板前,写下我所听到的回应):

你为什么要在这家企业工作?你大可以到其他地方工作,为什么要选择这里?你喜欢这家企业的什么特点?

你打算如何告诉你的孙子们,你待在这地方工作超过30年的原因?再提醒一次,你大可以到其他地方工作,你要怎么解释自己留在这儿的原因呢?这家企业做出了什么伟大的贡献或有何诉求?

10年后,你希望这家企业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呢?你希望这家企业到时缔造出怎样的成就呢?

这家企业的特色在哪儿?如果这家企业不存在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

面对上述这些问题时,众人通常会让想象力自由驰骋,而潜藏心中的梦想也会慢慢浮现。这个练习最能发挥作用的场合,是当资深管理层(包括首席执行官)在轻松的气氛中齐聚一堂,没有特定的人主导谈话且在场所有人都要开口说话时。

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我们才谈起这件事?

根据我的经验,让长年相处的同事共处一室,彼此倾听,能使他们从中深受启发。他们通常到这时候才首次了解,长年以来彼此就特定关键决策僵持不下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先前未曾察觉到,原来彼此对公司的愿景大不相同,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时最常见的评论莫过于:“我总算了解为什么你当初固执得要命,坚持要推动X方案或Y措施了!我现在懂了,如果我能早点儿理解你的动机,我想我也许就会 支持你,而非一直反对你的意见了。”

在许多个案中,上述愿景会议都能帮助同事对彼此之间有更多新的理解和重 视,同时也迫使这些主管彼此检视,并重新正视组织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能随着时间而有所变化,例如,随着世界不断发生改变,有些核心能力的优势可能逐渐消损,而同时其他核心能力则随着改变而产生。当初组织的愿景仍能反映在今日的核心能力之中吗?在进行这些讨论前,通常需要做点儿准备工作,探索大家内心的想法,并做好最新的宏观分析及竞争力分析。

我鼓励每家企业每年至少做一次这种练习。在变化接连出现的时期,不确定感日渐增强(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更强化了这种感觉),若要追求一贯的愿景,则很容易偏离正轨。此时此刻,你非做这个练习不可。

为什么有些高管不愿意做这个练习呢?在充满艰难考验与改变的时刻,有些领导者可能不自觉地出现防备心态,他们希望自己看起来“知道问题的答案”,因此不想表现出犹疑不决的样子。他们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反应,可能是因为“拒绝面 对”的心态在作怪,或是害怕承认“犯错”的事实。领导者需要意识到这些倾向, 并督促自己克服这层障碍。

完成这种练习后,领导者通常会意识到,领导层之间共享一致的愿景,对形成决策、构思策略及做出重大取舍有多关键。我听到主管们的典型反应是:“我真希望几年前就开始这种练习!如果可以早点儿开始,我们就不必花上数百个小时针锋相对、困惑不已了!”他们告诉我,如果这种练习早些开始,就可以帮他们省下大笔金钱,及时避免公司的竞争力下滑,还能帮助他们重点关注可以让他们事业成功的关键方案。


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生物科技僵局

一家中型生物科技公司近来研发的两种关键药物已取得重大进展,令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十分欣喜;但该公司的资深领导者之间却争执不断,针锋相对的程度令他

深感挫败,内心甚为担忧。他们最严重的分歧在于接下来该研发其他何种化合物。因为这场争执,公司内部已经开始出现裂痕,而这位首席执行官不知如何打破僵 局。

与此同时,首席执行官也强烈地感到,根据公司的现金耗用率及未来研究议 程,明年势必要另行筹资。尽管如此一来可能要选择合资企业形式、进行私募或首度公开发行股票,这位首席执行官仍十分确信公司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增加经济资源。这件事遭到公司内领导层的强烈反对,导致气氛有些紧张。距离上次募集资金才不久,短时间内又要另行筹资,使许多人怀疑首席执行官的动机何在。而首席执行官也警觉到,他已无法凝聚领导层的向心力,率领众人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也难以带领团队前进了。

听他解释完整体状况后,我请他勾勒出这家公司的愿景。他有些怀疑地看着我,但还是很尽责地照本宣科,背诵了几句关于价值、道德和关键措施之类的句子。

我告诉他,尽管他背诵得很清楚,但我在这些陈词滥调中听不出任何所谓的“愿景”。

他听了有些不悦,但又试了一次。由于他试图避免重复之前的措辞,这次他讲得更结巴了。结巴的讲述经历及我们接下来的讨论,让他发现他至今尚未为公司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愿景。他们的确是想要研发出可以上市的药物,也的确是想打造出一家赚钱的强健公司。但是为什么他们要研发药品,打造一家强健的公司呢?

他感到气馁、恼怒,并问我这个问题有什么要紧。他想要讨论的是他公司目前遇到的问题,但为什么我却老是逼着他讨论什么愿景?我重申了前述几个论述后, 他才逐渐了解到,缺乏清晰有力的愿景可能正是他的“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如果他自己无法详细道出公司愿景,那么他的高层领导可能也有同样的问题。如果这是真的,那他们怎么可能在讨论公司未来的走向时,针对种种关键决策形成一致看法呢?他这才了解到,原来他过去未能规划出清晰的公司志向,而现在正是重新检视这幅蓝图的时刻。

我们决定做个实验。我在一家酒店会议室见到了那位首席执行官和他的15位高层领导,并在会议室前面的大型白板上写下了几个重要问题:15年后,当你要向孩

子解释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这家公司工作时,你会说什么?10年后,你希望这家公司看起来是什么样子?除此之外,我根据这家公司的状况,增加了几个特定问题,并仔细观察在场成员给出意见、倾听彼此意见时的反应。

这次练习让在场所有成员获益良多。即使这群人已共事10年之久,直至今日, 他们才发现对彼此的了解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深入,而且早在数年前就已不再用心互相倾听对方的想法了。

听了他们的评论后,我在白板上写下了对愿景的陈述。这些人的愿景可以浓缩成下面这句话:打造一家拥有优秀研究员、致力研究出新药的公司。这是他们努力工作想创立公司、研发出新化合物的理由。这个愿景源自他们的梦想,也源自众人对这家公司核心独特能力的理性评估。我让他们对这句话加以评论、更改,直到团队内达成基本的共识。

这个练习花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接着我们根据得出的结果,反复讨论、辩论出要实现这幅愿景的关键要务是什么。随后的60分钟内,这些人辩论不休,最后终于达成了要研发哪些化合物、不研发哪些化合物的共识。他们很清楚,哪些化合物更有可能被用于医疗中;并且他们得出结论,公司应该专注研发那些可被用于医疗中的化合物。他们也对如何及何时筹集资金达成了共识。他们意识到,实现共同愿景与资金的充裕性密切相关。突然间,大家终于明白为何首席执行官一直在推动增资方案了。他们若想实现共同愿景,研发出可以用于医疗的化合物,就得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因此增资议题的重点不是“要不要做”,而是“要如何做”。

一旦大家对愿景有了一致的看法,解决核心问题就简单得出奇,首席执行官对这个结果惊讶不已。他现在明白了,原来他们一直以来争执不下的不是手边这些特定议题,而是以这些特定议题为代表的更根本的议题。他们争执的真正原因,是每个人对于公司未来的走向所持有的观点各不相同。大家对愿景形成一致的看法之 后,要解决微型议题就简单得多。自此之后,这家公司采用的策略都很成功,而且我从内部领导层那里得知,公司的领导层如今运作有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效的团队,因此他们在面对议题时更能提高自身能力,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

这一幕在我眼前上演过许多次,主角从商界、非营利机构到政府机关的领导 者,应有尽有。领导层和组织全体人员勾勒出共有的清晰愿景时,这股力量常常令我震撼不已。一旦愿景清晰了,就可以平息争端,让组织上上下下的人都了解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并成为每个人前进的动力。愿景清楚了,如先前实例所示,下一阶段的练习也随之浮现:找出关键要务。


实例:清晰愿景带来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