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PMI數據對股市的影響分析

中國3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2,前值35.7。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前值29.6。看到這個數據,人們會打很多問號。到底經濟有沒有企穩?這個數據背後對未來投資又有什麼重要啟示!


一、3月PMI數據說明了什麼?說明一個小V

1、單純從數據看,1-2月和3-4月之間的淺V型還是客觀存在的。3月的PMI數據還是略超預期的

2、3月製造業PMI明顯回升16.3個點至52,表明3月企業經營生產狀況較2月有明顯改善。

3、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就業繼續存在壓力,出口承擔壓力。綜合考慮歐美的管控措施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4月的出口壓力還會延續。


二、不能說明什麼?不能說明經濟企穩。

首先,數據樣本量不夠。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稱,通常情況下,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僅僅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並不能判斷我國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實現趨勢性好轉,還需持續觀察變化。


其次,數據指標口徑有特殊性。"採購經理指數是環比指數,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月發生的經濟變化情況,變化幅度與上月基數有很大關係"、"由於採購經理指數是在定性調查基礎上形成的量化指標,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生產量等各類指標絕對值的變化,3月份PMI數據的回升僅能代表本月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相較於2月份有所好轉"。

簡單理解就是,PMI調查採用非定量的問卷形式,被調查者對每個問題只需做出定性的判斷,在(比上月)上升、不變或下降三種答案中選擇一種,進行綜合彙總就是統計各類答案的百分比。在2月至3月這種特殊情況下,3月比2月好是一個多數情形,3月PMI的最終數值可能最終對斜率的反映較少,會部分高估景氣程度。


3月中國的PMI數據只是表明中國經濟已經從2月份的谷底處緩慢上行,但是復甦力度並不強勁。


三、小結

3月28日,最高層會議提出"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有效擴大內需,全面做好'六穩'工作",顯示中央已經意識到了疫情對中國經濟衝擊的複雜性和嚴重性。

在疫情帶來國外供應商破壞、外部需求復甦還需時日的情況下,二季度需要很多中國自身託底政策的扶持。


這個PMI數據,短期微超預期,配合4月兩會的密集強維穩政策可能帶來市場的小幅反彈。但中期在全球化的現在,真正企穩要看全球性的疫情拐點和外需企穩。按照目前歐美的疫情管控進度,大概率二季度要承壓的。目前只能推演到這個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