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在位時間長,乾隆在位時間短,清朝歷史會改變嗎?

憶恆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雍正和乾隆都取得了哪些歷史功績。

首先是雍正皇帝,他是歷史有名的勤政皇帝,同時還是改革型皇帝。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如下幾項:

1、整頓吏治。對貪汙行為嚴懲不貸,成就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官場氛圍

2、整頓財務。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也增加了國家收入;火耗歸公,減輕了人民的額外負擔,增加財政收入同時還整治了貪腐,一舉兩得。

3、設計軍機處。加強中央集權。

4、平定西北叛亂。平定了羅布臧丹增叛亂,奠定西北穩定局面

5、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官員地主也得繳納賦稅,加強了清政府的統治。

雍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及自身的勤勉,使康熙末年空虛的國庫再次充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也為乾隆接手打好了政治基礎,乾隆上任後,照例執行。可以說,雍正在位的十三年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一個銜接作用。為後來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堅實基礎!

再說乾隆,他是歷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他掌權時間,清朝的領土面積達到了巔峰。他的主要功績有如下幾項:

1、編修文化典籍。包括《四庫全書》、《御製五體清文鑑》、《京城全圖》等重要文獻典籍。

2、統一新疆,平定準噶爾。

3、平定西藏大小和卓叛亂,完善治理西藏。

4、實現中華各族大一統。開創清朝國土面積最大版圖。

乾隆作為康熙皇帝都看重的接班人,也從側面證明了他是個很有本事的皇帝。

迴歸問題,如果假設成立,雍正皇帝在位時間長一些,我個人認為也不會對歷史有什麼本質性的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兩位清朝皇帝都是封建王朝帝王中的翹楚,個人能力和文治武功不相上下,歷史的特定環境造就了他們的歷史地位,但即使真能順序互換,也不一定誰做的就更好!因為封建制度本身就有極大的侷限性,這不是因人的個人能力而能改變的!所以,即便他們足夠優秀,也更改不了歷史滾滾向前的必然規律!




雜家說古今


看到這個問題後,我心中也不由一顫,為何呢?因為這個題主說的是雍正如果當朝六十年,那清朝的命運會如何發展。眾所周知,雍正帝是清朝所有皇帝中的實幹家,大清王朝最好的繼承者,也是最好的鋪路者。他不僅把自己老爸康熙晚年留下的諸多弊政都給改過來了,還大大充盈了國庫,而這也給他的兒子乾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也最終幫助乾隆獲得了“乾隆盛世”這麼一個名聲。

但是也正是因為雍正的勤政,才使得他的身體不堪重負,最終在他57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也就是這樣一位兢兢業業的君主,在位時間也不過才有十三年之久。

但是我們也說了,雍正在所謂的“康乾盛世”中起到一個承上啟下作用,但是反觀他的老爸,在位六十一年,兒子也在位六十年。可為何自己就是十三年呢?

實際上這也不難理解,因為雍正繼位的時候就已經四十四歲了,所以在位時間短也不奇怪,再者來說,因為他在位的時候整天都是點燈熬夜的工作,這樣巨大的工作壓力,也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日下,所以自然難以長壽。

但是,我們不談論這些主觀存在的條件,我們就來假設一下,如果雍正真的能繼位60年之久,清朝真的會發生巨大的改變嗎?

我的答案是“否”的,為何呢?

首先來說,雍正帝之所以能在繼位之後迅速實施新政,並且所實行的新政都是有很強的的針對性的,例如什麼整飭吏治,實施“火耗歸公”、“養廉銀”、“攤丁入畝”等等,基本上都是康熙晚年所遺留下來的弊政。他為什麼能做到快、準、狠呢?實際上這跟他當了四十多年的皇阿哥還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早年的時候他就在全國四處跑,後來也在京城裡擔任要職,所以,對於朝廷內外的大小事務基本上他都瞭然於胸。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國庫的虧空和吏治的腐敗。

但是因為本身自己就不是皇帝,所以這些事情基本上也就難以實施下去。康熙六十一年他在暢春園繼位以後,便立刻下旨征討拖欠國庫銀子的官員。而這一切都是雍正還沒當皇帝的時候,就預先所構想好的。可見他真的是一個清明的君主。

但是我為什麼說雍正如果要是當六十年的皇帝,清朝不會發生巨大改變呢?實際上這跟他的施政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我們暫且不說他的身體狀況,我們就來說他的施政方式。

雍正帝的施政方式極其嚴峻,當然了,他的目的也是為了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讓國家變得富裕,但是要知道,當時可是封建社會,可是獨裁君主制的時代。雍正帝實施的新政確實是富裕了國家,幫助了人民,但是這樣嚴厲的政策,就勢必會侵犯到官僚和資本家的利益,那麼也就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是怨恨。他們之所以還沒有發作,是因為這時的他們還正處於一個適當的程度中,故隱而未發。若是超出這個限度一直持續下去的話,那麼就會以某種形式爆發出來。

但其實,在雍正晚年的時候就已經有表現了,那就曾靜的“自白書”,他把雍正的各種罪行都一一羅列了出來。當然了,裡面有很多是虛構的。但是通過這件事足以看出,一些資本家和官僚們對雍正所推行的一列政策已經開始出現反抗行為了。

所以,如果雍正一旦以這樣的方式執政60年的話,那麼清朝勢必會引起一場皇權和官僚乃至貴族的一場劇烈爭鬥。至於最後哪一方能勝出,這就不得而知了。






中東二皮條


不會,打個比方,雍正是新鞋,乾隆是舊鞋。穿著新鞋走老路和穿著舊鞋走老路,有什麼不同?能有什麼改變?一個國家出現變革,是需要思想上做出改變的。思想有多遠,我們才能走多遠,就像魚能跳出水面找到方向,再越過龍門一樣。要不然你跳不出水面,在河裡遊得再快,也只能順著河流走向。





歷史當日趣事


歷史不能假設,但可以想象。雍正皇帝堪稱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刷新吏治,改革經濟。不大興土木,不巡幸地方,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但是人無完人,雍正皇帝同樣有著很多缺點,也是清朝被黑最多的皇帝。當然大多都是捕風捉影,深文周納,穿鑿附會。但也不能說全是空穴來風,有些傳聞在他在位期間就已經有了。他還親手寫過一本《大義覺迷錄》來為自己辯白,結果是越描越黑。乾隆覺得影響太壞,即位後直接就把這本書給禁了。

相比於康熙乾隆,雍正的知名度相對較低。民國以前,甚至連有的歷史學者都忽略了雍正的存在。以為康熙下來就是乾隆,康乾兩個年號是相連的。一直到建國以後,雍正的神秘面紗才被漸漸揭開,人們才開始知道清朝有這麼個皇帝。起初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是作為一個負面形象存在的,直到電視劇《雍正王朝》播出後,雍正皇帝才開始慢慢洗白。

乾隆皇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帝,有個好爹,他登基時國力已經很強盛了,舒舒服服當了六十多年的太平天子。前期基本上還能保持勵精圖治,後來隨著國家的海晏河清,乾隆開始追求奢靡享受,好大喜功。一味的追求十全老人的虛名,地方上報喜不報憂,朝中貪風日熾。乾隆皇帝卻還沉浸在大清盛世的美夢中而不自知,關起國門,自詡為天朝上邦。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孰不知,大清朝的種種危機正在潛滋暗長,國運也開始急轉直下。

當然,歷史有他的侷限性,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思想來要求二百多年前的乾隆皇帝。況且,事務的發展也有它的自然規律。都要經歷一個開始、發展、鼎盛、衰落的過程。國家如此,家族如此,個人也是如此。誰也不可能在頂峰永遠屹立不倒。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大清朝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頂峰過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衰退。如果換成一個更優秀者,可能會有短期的苟延殘喘。但要想跳出這個事務發展的怪圈,絕無可能。

何況,乾隆時期還遇到了以往歷朝歷代前所未有的新情況。那就是整個國際大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乾隆時期,美國已經完成了獨立運動,建立了美利堅合眾國。英國的工業革命進行的如火如荼,整個世界開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蛻變。幾十年後他們便殺到了家門口,清朝的大刀長矛怎麼敵得過各國列強的洋槍大炮。道光時期,鴉片戰爭,英國人打到了大沽口,成功的撬開了中國的大門。你不能說道光是個昏庸的皇帝,他比明朝的有些皇帝好太多。此時此刻,就是把道光換成康熙,他來了也無濟於事,只有望洋興嘆的份。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社會體制,意識形態的問題。換成誰都沒用。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命運,環境在發生變化。崇禎皇帝若早出生幾年,絕不會是亡國之君,可誰讓他趕上了呢?同樣的道理,乾隆換成了雍正,一定會比現在好嗎?我看未必,雍正在位十三年,執政剛猛,扭轉了康熙後期官員頹廢的風氣,短期內很見成效。可雍正末期也出現了新的問題,雍正為人苛刻,吹毛求疵,矯枉過正。致使天下臣工戰戰兢兢,有些小人開始趁機興風作浪,投皇帝所好,羅織罪名,雍正往往會拍案大怒,不經詳查便即定罪,一時間天下冤案頻發。

雍正執政時間比康熙乾隆要短很多,執政時間長了往往會出問題,因為皇帝整天聽到的大多都是歌功頌德的聲音,時間長了,很可能就麻木了,以為就是真的了,很多皇帝都是前期聖明,後期昏庸,比方說隋煬帝,唐明皇。善始容易,善終難。幾十年如一日,更難。雍正皇帝如果在位時間再多個幾十年,誰也不敢保證他還會像前期一樣。因為人都是會變得,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