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一個城市的街道名稱就像一本書,走在街道上便可以閱讀這個城市”。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老昆明的牛角坡。

第十一坡:牛角坡

牛角坡: 牛角坡就是現在的節孝巷。東起青年路,西至平政街。因地形像牛角,清道光以前都叫牛角坡。清末民國初期,因巷中有姜孝子祠堂,故稱崇孝巷。街道兩旁的建築物依稀看得出幾十年前昆明老舊房子的樣子。巷道內還有中共雲南地下黨的建黨舊址,雲南革命火種就從這裡產生

晚清,因巷內一位姜姓寡婦與收養的“姜瞎子”相依為命,不離不棄,感動了鄰里建節孝祠堂,大清皇帝旌表節孝大匾,巷改名崇孝巷、節孝巷,1911年意大利在此設雲南領事館。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節孝巷名字由來

傳說姜孝子是乞討飯、錢來孝敬居孀守寡的一位老婦人。老婦人收養了姜,姜是個瞎子。姜為了報答老婦人養育之恩,認為義母。老婦人病故後,街坊鄰里捐款要為母親辦理喪事,但姜深深感謝街坊們的深情厚意,對街坊們捐贈的錢,他一分也不要。並請街坊把他平日乞討來的銅錢、銀幣從枯井中挖了出來,買了棺木,開支喪葬費用。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街坊鄰里。姜(瞎子)死後,街坊在巷中為其建姜孝子祠堂,以教育後人孝順父母。同時在巷西口建有三門石牌坊一座,上書“節孝巷”三個大字,“節”意老婦人貞潔、“孝”是姜孝子孝順父母,節孝巷因此得名。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醞釀雲南革命火種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圖片來源:昆明文明網

節孝巷中還有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1926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雲南第一次黨員會議在昆明市平政街節孝巷39號舉行,中國共產黨雲南特別支部正式成立,並將節孝巷39號作為中共雲南支部的活動地點。1927年2月,中共廣東區委派王德三等10多名共產黨員來到昆明,在特別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雲南特別委員會,王德三任書記。雲南黨的歷史發端於節孝巷39號,這裡也成為醞釀雲南革命火種的神聖殿堂,現在這裡是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遊客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圖片來源:新華網 羅春明/攝

遊客參觀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圖片來源:新華網 羅春明/攝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節孝巷廉潔文化走廊


走進節孝巷,映入眼簾的還有一系列廉潔文化宣傳櫥窗、彩牆。據昆明市五華區青年路社區介紹,節孝巷廉潔文化走廊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櫥窗宣傳系列,由二十二塊宣傳內容以“廉、節、清、正”為主旨的展板組成;另一部分則由八面彩繪牆組成,內容與櫥窗部分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青年路廉潔文化走廊。走廊在突出節孝巷“節”字的同時,也讓社區居民群眾自覺崇尚廉潔自律、身存正氣、愛國擁民的價值觀念。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為昆明常見的三坊一照壁普通四合院,坐東朝西,中式土木結構建築。在當時,環境幽靜、四通八達,便於地下工作者轉移。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在此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會上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決定正式在雲南建立中共雲南特別支部,吳澄任書記。1927年2月當時在廣州黃埔軍校任政治部宣傳科長的王德三奉廣東區委指示,率領幹訓部分黨員回昆,在雲南特別支部的基礎上建立中共雲南省臨時工作委員會,王德三任書記,李鑫、吳澄等任委員。現基本保持原樣。屬省級文物,保持完好。

1926年5月、中共廣東區委派遣雲南籍中共黨員楊青田、王復生回雲南建立中共雲南地方組織。但是,兩人在昆明受到政府的嚴密監視、無法立足和開展工作。又秘密返回到廣州。同年8月,中共廣東區委再次派滇籍黨員李鑫到昆明籌建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又派遣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的滇籍學員周霄、黃麗生等回昆協助李鑫、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李鑫到昆明後與雲南共青團組織接上了頭,並發展吳澄等人加入了共產黨。1926年11月7日、由李鑫主持,周霄、吳澄、楊靜珊等人秘密聚於青年路節孝巷24號(現55號)的周霄家,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根據中共廣東區委的決定,建立了中共雲南特別支部,由吳澄擔任特支書記,由於周霄家住戶過多,不宜經常開會,於是特支的機關從節孝巷24號(現55號)搬出,進入到節孝巷42號(現39號),也就是黃麗生的家裡。1927年,中共廣東區委再委派王德三等十多名共產黨員到昆明,在特支的基礎上建立了中共雲南特別委員會。雲南的革命鬥爭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由於特現支召開第一次黨員會議的節孝巷24號(現55號)被日本飛機炸燬、所以就將節孝巷42號(現39號)定為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李鑫主持創建了中共雲南特別支部,是中共雲南地方組織的創始人之一。後來,他到滇南開展礦山工人運動。由於礦山資本家擁有武裝,對工人施以奴隸式的嚴密管制,共產黨組織難以立足和深入礦山。李鑫畢業於北京農大、一副書生相,為了從意志、體質、形象上都能適應礦山環境,進礦區前進行了艱苦的磨鍊。他打赤腳、背重物長途跋涉,光著上身在烈日下曝曬,使其皮膚起泡脫皮,又用河沙、炭灰塗抹臉上身上,使皮膚變得粗糙起來,還蓄起鬍鬚,同時刻苦學習工農的語言,使自己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從苦役重壓下掙扎過來的礦工形象,成功地進入了礦區。他與礦工打成一片,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很快就打開了礦山工作的局面。後來,他被敵人抓捕,敵人對他軟硬兼施,欺騙利誘,嚴刑拷打,妄圖從他身上打開缺口,破壞黨組織。他寧死不屈,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宣傳共產黨的主張。敵人無計可施,殘酷地將他殺害了,年僅32歲。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重溫入黨誓詞


王德三在中共雲南特別支部成立後回到雲南,加強雲南黨的工作。王德三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陝北地區共產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主要領導人,曾任北京區委委員,參加了北京工人運動的領導工作,任過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教官,並在廣州大沙頭滇軍第三軍留守處主持培訓以雲南進步青年為主的政工人員培訓班。王德三回到雲南後,歷任中共雲南特委書記、省臨委書記、省委書記等職,代表中共雲南地方組織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六大。被捕後,龍雲親自審問,曾用廳長的高官厚祿誘惑,也曾用毒刑拷打逼供,他都沒有屈服,視死如歸,在遺書裡寫道:“古人說:‘人各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要把身子獻給人類了。”最後被敵人殺害,犧牲時年僅32歲。他和哥哥王復生、弟弟王馨廷都為革命獻身,被譽為“一門三傑”。

趙祚傳1927年初隨王德三一起回到雲南開展工作。他將個人利益和生死置之度外,曾3次變賣家產以解決組織活動經費的困難。在他最後一次回家鄉大姚縣變賣家產籌措工作經費時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毫不動搖。在就義前一天,給父親、妻兒留下遺書,表示“我為主義而犧牲,為民眾而犧牲……我心很坦蕩安然”,表達了視死如歸的革命豪情。犧牲時,年僅26歲。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吳澄在中共雲南特別支部成立時任書記,是雲南第一位女共產黨員,也是雲南婦女運動的傑出領導者。後來歷任省特委委員、省臨委委員、省委委員。1930年中共雲南省委遭到敵人破壞時,她被捕入獄,面對嚴刑拷打,毫無懼色。她對難友說:“一個革命者要有犧牲自己的精神,才會敢於革命!”她把對革命忠誠之心、對愛人忠貞之情,飽含在送給同在獄中的丈夫李國柱的一縷青發和一塊用血染成紅心的手絹之中。李國柱是在雲南省內入黨的第一個共產黨員,雲南青年運動的傑出領導者。他與吳澄同時被捕,敵人的淫威和利誘都沒能動搖他們堅定的革命信念,他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了他和吳澄生前表達的豪情壯志:“憑我們不平之血的飛濺,把全世界來塗染遍!”吳澄和李國柱這對革命夫妻,互相勉勵著昂首走向刑場。犧牲時,吳澄年僅30歲,李國柱年僅24歲。

說說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十) 牛角坡


自中共雲南地方組織成立以來,雲南各民族的共產黨人懷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堅定信念,懷著英勇獻身的精神,為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雲南人民乃至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書寫了雲南革命文化的精彩篇章,他們的精神彪炳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