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小主作為一個終身有效學習的嚮往者,參加過拆書活動,印象頗深,因為它促發學習者的行動,把輸入轉化成輸出。拆書是一種書籍的閱讀和使用方法。就是字面意思“把書給拆了”。那你可真是個耿直boy耿直 girl,好好的一本書,你拆了它摺紙飛機還是什麼?拆書適用於哪一類書的閱讀?對於職場人士到底有什麼用呢?


為什麼要拆書?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why。黃金圈法則What,How.Why,其中Why是最重要的本源。

為什麼要拆書?在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大家都在拼命的往前奔跑,生怕被人甩了開去,往前奔跑的過程中,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我相信像我那樣願意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的人大有人在,但是所有的學習都是“輸入”,只有從輸入轉換成輸出,自己改變行動,才真正從“學”到“習”。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黃金圈法則


什麼是拆書?

“拆書”是一種成人學習方法,把知識關聯學習者的經驗、規劃具體的運用,進而提升能力、解決問題。具體步驟三個,以下圖說明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拆書法三大步

R=Read在讀書時,遇到某一個讓你心動活著感觸的片段或者句子,停下來,劃下它。相信我,你劃下這句話時,怦然心動的大部分原因還是觸及到了你的痛點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

I=Interpretation 理解知識本身,用自己的話複述原文知識,達到理解知識本身是什麼的程度

A=Appropriation又分為A1、A2

A1:寫和這個知識有關的自己的經驗,通過反思自己的相關經驗,讓這個知識真的和自己有關。

A2:寫下針對這個知識點,自己可以如何地進行下一步行動,讓知識真的應用在起來,有所改變,生活和工作才能因為它變得更好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拆書和講書的區別


拆書和講書什麼區別

說到這裡,你也大致瞭解了和講書的區別了吧?下面這個表可以清楚看到拆書和講書的區別: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拆書和講書的區別

如何來拆書?

拆書學習中的角色可分為2個角色

拆書家——需要閱讀整本書籍,清楚書中的前因後果,然後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書中7~8片段供學習者使用。

學習者——不需要閱讀整本書籍,只需要在拆書家的引導下閱讀書中的節選內容,根據拆書家的引導,將節選的內容結合自身經驗,轉化為行動。


拆書活動,拆書家一般會談及幾點:

1.我們這次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2.為什麼要搞這次拆書幫現場學習?

3.為什麼要拆這本書?

4.你的期望是什麼?(互動)


作為一個拆書家,該如何去搞定一個拆書活動呢?

①閱讀完整本指定書籍

針對學習者目前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有些是他們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以及他們迫切需要提高的技能,去閱讀相關的書籍。

②在書籍中節選幾個片段

在閱讀該書籍時,節選出幾個書中片段,每一個片段的文字在600字~2000字之間,保證學員能在3~5分鐘閱讀完一個片段的內容。

③準備三色便籤紙

在拆書過程中,我們會應用到“便籤紙學習法”,即在拆書開始前,我們需要準備好三種顏色的便籤紙,假設我們用的是“紅黃綠”三色紙,,我們可以在“RIA”三個步驟中,產生如下對應關係。

I——紅色紙

A1——黃色紙

A2——綠色紙

④正式拆書學習

針對拆書家節選的書中片段,我們需要一個片段一個片段逐個進行學習。

R——拆書家引導學習者閱讀指定片段,持續3~5分鐘;

I ——拆書家針對剛才閱讀的片段做必要的講解,同時引導學習者將剛才閱讀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總結,字數控制在30字~50字之間,把總結的內容寫在紅色便籤紙上,拆書家邀請部分學習者分享他們的總結內容,持續10~15分鐘,;

A1——請學習者討論反思,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在大腦中找到與I中所說的內容相匹配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並寫在黃色便籤紙上。拆書家邀請部分學習者進行分享,持續15~20分鐘。

A2——反思自己在這方面的經歷,規劃自己在以後的工作或者生活中的具體應用,這是最重要的一步,實現拆書的核心目的“拆為己用”。

⑤回顧目標實現情況


拆書學習結束,還需定期回顧自己定下的目標有沒有實現,不然之前就只能算是寫下了一句“口號”。由於這個目標是自己制定的,跟自己非常貼合,所以拆書定出來的目標會比原著更具實用性和指導性。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拆書的精髓:將知識拆為己用

看起來拆書只是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交流讀書心得,其實最重要的是從紙上談兵轉化為奮起行動。拆書最終是“書-讀書-行動”的簡便有效的方式,培養“通過讀書創造價值“。

再好的書或者經驗,那是“別人”的生活和觀點,於我無關。學以致用,要真正變成“自己的”,是需要去“習”的。實踐的基礎是認同某個觀點或者方法,才會有真正動力去採取行動,改變自己的生活。


知識不能改變命運,只有知識帶來行動,行動帶來結果,結果改變命運。你同意嗎?


我參加的一個拆書活動:

R :閱讀指定書籍《拖延症再見》的第一章的這部分內容


拆書-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的學習方法

拖延症再見的一個片段

I :本片段主要說的我們生活中會遇到拖延時各種的理由,這三種是最常見的:機會沒到,時間還多和僥倖的寄希望於奇蹟出現。


A1反思和對照:這三個情況我個個躺槍。

1)關於時機不對。回想我自己寫這篇頭條的文章就是,去年就一直想把自己知道的拆書法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呢採取行動,那麼到底是簡書寫好,還是知乎寫好,結果是哪裡也沒寫,拖到今年疫情了在頭條開始寫作,才提上了日程。

2)時機還很長。最近開始寫頭條時,覺得300字的微頭條一會會就寫好了,也有的微頭條有了幾千的瀏覽量,覺得寫篇文章應該就是幾個微頭條加起來也不難,到了給自己規定的死限的最好一個晚上才寫,才發現鵝的媽呀,一篇2000字的文章不等於5篇400字的微頭條,開篇佈局,努力回憶自己參加的活動,找出來當年的學習筆記(幸虧百寶箱裡還有),寫完了自己覺得不滿意又改,弄到了12點還是沒完成

3)拖一拖會有更好的解決。週末的時候好放鬆,覺得在寬鬆的氛圍下也許不適合寫,我這種人呢只能在迫在眉睫,火燒眉毛的時候思如泉湧,於是一個大好的週末什麼也沒寫。


A2:我的反省和採取行動

1)正視自己的拖延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不迴避不隱藏,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2)想改進的意願:拖延是問題,不能一下子解決,那麼先部分解決我自己最關心的幾件事情。方法還是列清單裡打鉤自己覺得重要的幾件事情

3)建立自信,列優先清單。我既然過去能克服很多困難,對於客服拖延症也有信心。深層次的還是動力不夠足,事情不夠緊迫。若我遇到的問題是失業了,那麼我找工作的第一步需要更新簡歷這件事情還會拖延嗎?


具體做的是:時間不夠用,想做的事情多。列任務優先級,做最優先的,儘量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多花時間,有些需要捨棄。


雖然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書中的內容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是不變的,再好,也是作者的。拆書,從知識的買家(拆書的學習者)到知識的“有用”家,也許就是這麼三張便籤成為你行動的催化劑,從紙上談兵到奮起行動,你只需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