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如果我只能拥有一盘黑胶,那我想它的名字一定是《kind of blue》。

三月的黑胶月推祭出宝器实在太有份量,这张发行于1959年的爵士乐专辑,取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极大成功,时至今日,仍然每周在全球都有近1000张的销量。然而在这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整张专辑是以何种颠覆性的创造,徒手扭转了爵士乐的发展浪潮并在后世的不断的融合中获得永生的!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我一直在想,这一切到底应该从哪里说起。

想来想去,还是该从Miles Davis这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号手讲起。

1

Miles Davis和同时期的年轻乐手一样,一路成长在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和迪奇·吉莱斯比(Dizzy Gillespie)一手创造出的Bebop时代。

那时候,传统的爵士乐并非什么小众的音乐风格,反而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表演性音乐流派。当时的swing(摇摆乐)几乎相当于现在的广场舞dj劲爆舞曲。而Bebop(比波普)的出现,不管从形式还是意义上都称为爵士乐跨时代的存在。

不需要多么专业的乐理支持,只用最简单的感受,就可以听出swing(摇摆乐)还留着大部分的传统爵士的影子,风格热情阳光,摇摆的节拍和big band(大乐队)的演奏形式,是当时各大舞厅和娱乐场所必备的大众音乐。

但从Bebop(比波普)开始,爵士乐逐渐开始脱离大众娱乐,以当时的一些具有先锋思想的爵士音乐家为首,

开始更多的思考演奏中的音乐语言和思想性,并将「即兴」这一爵士核心的演奏方式的比重增大。

因此,Bebop(比波普)听起来节奏更快,一方面对于乐手的即兴能力要求更高,但另一方面也提供给乐手们更高的自由空间。于是,复杂的和声和激进的旋律,成为爵士乐迈向中期发展的最重要一步。

也成为影响Miles Davis最深的一步。

2

之所以说Miles Davis是风格探索上的伟大巨人,是因为从成长到出新,他只用了9年。

13岁的Miles第一次拿到小号,22岁的Miles毅然决定离开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乐队,探索自己追寻的音乐。这张《Birth of the Cool》汇集了由Gil Evans和Miles Davis领导的九重奏在1949-1950年间录制的作品,虽然名字是在1957年后追封的,但依然体现了「冷爵士的诞生」

没人想得到热情洋溢了那么多年的爵士乐,能够在一夜之间被个年轻人变得如此清冷,沉静。没人想得到骨血里面天生带着热情洋溢的黑人乐手能在台上吹出似夜般冷酷的音乐。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1955年的一个夏夜,Miles Davis经历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现场,一首《Round Midnight》让他冷峻的小号吹进所有人心里,「黑暗王子」由此得名,而那次现场也在后世传承中不断解读,永为经典。

回忆起那晚,Miles这样写到

"All the musicians there were treating me like I was a god.(所有的音乐家都把我像上帝一样对待)"

至此,爵士乐被彻底降温,一路走向更加艺术化和思想化的形式之中。

3

1959年,这张伟大的《kind of blue》终于问世,除了Miles Davis,不得不提的还有当时的全明星六重奏阵容。说到Miles的六重奏,就不得不说到他独到的挑选乐手的眼光。自Miles开始单独成团领导后,几乎每一个时期的乐队阵容都相当牛逼。即使是启用新人,也会在之后成为各自领域的先锋人物。

而《kind of blue》这个时期,虽然不能算是Miles的最强阵容,但因为有了Miles Davis、John Coltrane和Bill Evans这三个大师人物,也算是黄金级的组合体验了。

在此之前,先给之前不太熟悉这张专辑或爵士乐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的六重奏成员分工。

小号:Miles Davis

次中音萨克斯:John Coltrane

中音萨克斯:Cannonball Adderley

钢琴:Bill Evans

贝斯:Paul Chambers

鼓:James Cobb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John Coltrane。当初第一次听到他那张《A Love Supreme》的时候,我几乎完全听不懂(现在也听不懂)只觉得惊为天人,可以说是我爵士乐的启蒙专辑了。John Coltrane的身上带有一种清明的孤傲,在与Miles的这次合作中,不管在音色上还是演奏风格上都是他早期的典范。

我一直觉得John Coltrane最大的个人魅力在于他身上理性和感性的交融。有人说他和Miles Davis的演奏像是冰与火之歌,的确,站在舞台上那一串串喷溅而出情绪不止的音符和台下冷静孤傲,暗暗追求极致的形象实在差距甚大,但这种内敛与温沉正是他日后一步步积蓄力量,升华音乐哲学的关键所在。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钢琴手Bill Evans。作为六重奏里唯一的白人乐手,Bill Evans在这张《kind of blue》里承担了与Miles几乎相等重量的主创任务。实际上,在录制这张专辑的时候,Bill Evans已经离开了Miles的乐队。而这次短暂的回归,主要原因是Miles在意识到要创作以Modal improvisation(调式即兴)为主的专辑时,Bill Evans曾在George Russell那学习的调式即兴经验,成为最大的优势所在。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关于Modal improvisation(调式即兴)的内容我们还会在后面详细说明。说回Bill Evans,这个在我心中绝对的爵士钢琴王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本人看着就充满cool jazz感觉的脸,更重要的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cool jazz最灵魂的东西所在。

在他的音乐里,我感觉不到欢愉,也感觉不到悲伤。钢琴弹响的一瞬间就像是照在你身上的一束清冷的月光,你想披上件衣服,但并不想躲进屋里。他会把空气处理的很好,忍不住大口吮吸,直面他的思考和能量。

4

说回到这张专辑。

在被人们不断的赋予伟大之时,《kind of blue》又真正做了什么呢?之前提到了Modal improvisation(调式即兴)的概念。这一说法并不是Miles最先提出,它真正意义上的创始者是钢琴家George Russell,即以某个音阶作为即兴的基础,取代以和弦为主的即兴方式。这一说法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当时却是颠覆性的理论。因为在此之前,并没有人真的将其作为一整张专辑的音乐理念,不仅是因为这对于乐手们在专业上有着极高的要求,更因为在cool jazz刚刚成型时,这种演奏方式怎么看来都过于激进。

于是无人敢用的调式爵士在Miles Davis这里成为了现实。在录制这张专辑之前,所有乐手都不知道具体的曲谱,更谈不上提前排练。就带着这种无限的自由进了录音棚,几乎一气呵成,除了《Flamenco Sketches》录制了两遍,其他四首歌曲都是一次完成。

真是绝了。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除了在调式即兴上的探索,更重要的还是其作为冷爵士最具代表性专辑,在这之后对爵士乐发展的影响。

文章前面曾经提到的Bebop(比波普)应该算是对于传统爵士乐的第一个大的创新,虽然两位爵士爸爸们意识到了音乐性和思想性在其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当时的群体接受度,忽然变得杂乱不堪又带着炫技嫌疑的Bebop(比波普),让爵士乐丧失了大量的听众群体。

而cool jazz(冷爵士)则不同,虽然将整个音乐氛围变得冷静幽谧,但却让旋律变得舒服和温和起来,再加上Miles独具风格的空间层次,并不紧凑的乐句让听众可以跟随着一呼一吸,完全放松欣赏。

在我看来西海岸冷爵士,真的是绝美。


《so what》整张专辑最出名的曲目。

前8小节只有钢琴和贝斯,不得不说Bill Evans对于氛围的掌握真的是炉火纯青,神秘和冷峻感一瞬间就迸发出来,紧接着鼓进入铺垫节奏,贝斯和三个管乐开始相互呼应。至此主旋律结束,进入Miles Davis、John Coltrane、Cannonball Adderley三人的solo。

记得刚开始听这首歌的时候,竟然不知道是三个人吹出的声音。但现在看来,三人的风格完全不同,相互承接实在是听觉盛宴。除了器乐音色的区别,John Coltrane的solo开始,便带有强烈的「sheet of music」的特点。意思是说当时的John Coltrane在即兴时特别喜欢一连串的上行或下行音符,像是一口气喷溅而出的。音色简单直接,不带有过多的尾音修饰,听上去如同年轻人的桀骜不驯,极为精彩。

Cannonball Adderley则与前两位不同,作为hard bop(硬波普)非常重要的乐手,其个人风格在这张专辑中发挥的并没有太过适合,尤其是在Mlies和John二人的对比之下,稍显黯淡。


《Freddie Freeloader》

与so what 相比,这首才是真正意义的kind of blue。

经典的12小节布鲁斯让音乐整体听上去就变得欢快不少。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钢琴换成了当时Mlies乐队的正牌钢琴手Wynton Kelly。不得不说,Mlies作为团队leader,实在是太擅于运用乐手长处,他了解Wynton在调式即兴上的功力大不及Bill Evans,但传统的bules却是他的优势了。

不出所望,开头长达4遍的钢琴即兴,也算是让Wynton Kelly立功不少了!


《Blue In Green》

它太浪漫了,它一定属于Bill Evans。

除了《so what》这首是我整张专辑里最爱的,可能是Bill Evans的音乐气质太过于契合我的口味,让我对这首歌的偏爱着实增色不少。而事实上,整首歌也真的是专辑里唯一一首不属于Miles Davis的,由Bill Evans领衔创作。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从1分44秒开始的那段钢琴独奏,简直美丽的不可一世,Bill身上一直以来压抑的古典风格也开始显露出来。一直以来我脑海里关于这首歌的画面一直在变,直到我找到了最合适的描述。

是国画。

Miles小号上的弱音器,就像是淡墨挥洒,不多不少。那留白的意味,清冷沉静的感觉,是在山里的诗人一个偶然失眠的夏夜,薄纱覆身,坐在石上。而Bill的钢琴则是从角落里穿过的一汪幽泉,清澈泠冽,悠远流长。

爵士乐里那句「in the moment」我在此刻得到最感动的体验。


《All Blues》

如同名字一样,又是一首12小节布鲁斯。但更加吸引人的是前奏独特的funky节奏和Bill的钢琴配合,紧接着仍然是三个管乐的连续solo。听到第四首,可以更多的去感受三个人在不同动机下的每一次即兴,如何在保持风格中不时的创作出几个极为精彩的乐句,又是怎么在稍显失误的点迅速修正还原。

Miles Davis那句经典的「爵士乐里没有什么错误音符」在这里显得意义非凡。


《Flamenco Sketches》

如果说前两首听起来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主要动机,那么到了《Flamenco Sketches》这里,干脆就只给五个音阶,完全展示了调式音乐的魅力。

每次来到最后一首,我又要开始感伤了。又多听了一遍《kind of blue》,但仍旧不能完整的将它拥有。至此,这张神仙专辑就这么结束了,有时候我常常会想,就这样5首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却让前面几十年的热情感彻底冷却,这是何种力量的思考下才创造的奇迹啊。

站在《kind of blue》这里向前看去,就能感到Miles Davis是怎样将羽翼延展了二十年的。虽然我知道抛开音乐这层外套,他内心也不过是个爱用女朋友头像做封面,脾气火爆,常年口吐芬芳的暴躁老哥。但音乐,还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进入六十年代,他开始对爵士乐进行更先锋的探索;七十年代,五十多岁的Miles Davis用一张《Bitches Brew》开辟了fusion jazz(融合爵士)的新天地,

他意识到爵士的未来必在融合。我们从今天的视角,难以想象这是一种怎样极具超前的思想。而在此之后,Miles开始在融合的路上愈探愈深。

全明星阵容,爵士之王的冷爵士传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你能想象到这样以为从传统爵士走出的大师,在90年代以一张电音嘻哈融合爵士专辑,拿下格莱美然后功成身退几十年后仍然可以说是当代所有爵士探索的根源老祖吗。

从Miles Davis的身上,几乎可以了解到整个爵士乐中后期的发展历史。我时常在想如果没有他,现在的爵士乐该是什么样子。对我而言,爵士乐的魅力在于他独一无二的发展方向。任何一种风格的起源,不论是美术、音乐、电影,几乎都是从小众开始,逐渐成为主流流派。而爵士乐不同,它是扎根生活土地长出,一开始便雄踞在最大众的视野,但却像高山般越向上愈稀薄、愈泠冽、愈神秘、愈动人。

这才是传奇。


*本文引用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