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各地方的国民党军队会被称为绥靖公署?

ipgks


绥靖公署的由来

绥靖这个词,意思就是安抚,维护地区治安的意思,老蒋这个人很有意思,在抗战的时候,把全国都划成战区,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三战区等等,以显示国家处于全面抗战中。

但是抗战胜利后,再叫战区很明显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形势,于是老蒋将战区都改成了绥靖公署,谁是境内不安定的因素,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名字上来说,绥靖公署表面是维护治安保境安民,实际上则是为内战积极做准备。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除了华东地区在老蒋的直接控制范围,其他地区都被军阀占据,为了稳定地方,老蒋就设置了绥靖处等部门,目的就是要安抚地方,稳定地方。

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所谓的“剿匪”,1931年的时候,更是在红色区域设立绥靖公署,围剿红军,随着抗战的爆发,为了应对抗战的需要,老蒋将全国划分为战区,绥靖公署虽然存在,但是形同虚设,抗战胜利后,老蒋将军事机构进行改组和重编,老蒋不仅设立大量的绥靖区,并且还有绥靖公署,实际就是要告诉国民党的军队,以前剿匪的任务又要开始了,而且更加艰巨。

为了内战,老蒋也是蛮拼的,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美国从中协调,然后国共双方进行减兵措施,自己就率先把国军的编制压缩一下,基本上军变成师,师变成旅,但是都冠上整编二字,并且配备美式装备。

抗战时期全国一共12个战区,全面内战爆发时只有四个战区没有改编为绥靖公署,但是随着战事持续,也都改编了成为绥靖公署。

绥靖公署的职能与发挥的效果

绥靖公署的职责其实就是地方性的军事组织,创建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剿匪”,除此之外,实际上也是老蒋将地方军政一体化的措施,绥靖公署以绥靖主任为行政官员,不仅承担军事职能,很多地方行政职能也多有涉猎,也就是一切以军事为重,政府为军事提供服务。

绥靖公署作为一曾重要的指挥机构,实际上是将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指挥机构复杂化,在抗战时期,军以上的指挥单位,基本上是“总部——战区——集团军”,但是解放战争后,指挥机构演变为“总部——行营——绥靖公署——绥靖区——兵团”。

一般来说,绥靖公署管辖的区域基本和战区差不多,基本都是一个省,或者一个地理范畴,但是也有大的比如西安绥靖公署、郑州绥靖公署、福州绥靖公署、重庆绥靖公署,其掌控的军队也很多,基本可以和行营一级的相抗衡。

其中西安绥靖公署也是剿匪的最前线,为老蒋天子门生第一人的胡宗南来掌管,西安绥靖公署下辖一个兵团,两个整编军,11个整编师,2个绥靖区,一个警备司令部,可以说是声势滔天,要知道在1947年的一个兵团,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存在,整编师也就是上文中说到的装备美式装备的“压缩军”,胡宗南可以调动11个,部队人数应该在二十万左右。

但是绥靖公署并没有为老蒋赢得最后的胜利,由于绥靖公署的出现,导致国民党的军事指挥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经常不能做到上行下效,越级指挥等现象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国军的战斗力。

比如胡宗南,带领如此闪耀的部队去进犯延安,但是由于指挥不行,三番几次都没能和西北野战军进行决战,最后反被解放军一点点击溃,反包围。

最后老蒋败退到台湾之后虽然没能带走他心爱的绥靖公署,但是复杂的行政指挥机构都被老蒋搬到了台湾,屁大点地方,还要管自己叫总统,又是国防部,又是这这那点,真是应了那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史论纵横


蒋介石和国民党自北伐胜利,掌握中央大权以来,国民政府的的组织机构及军队设置,就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始终处于变化之中。而为了对付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国民党蒋介石的敌人,蒋介石也喜欢取一些颇有古意的名词,例如戡乱、剿总、行辕或者行营等等,这其中也包括绥靖公署。


绥靖,从字面上的意义来看,有安抚、保持地方平静的意思,而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大量设立绥靖公署,意思就更为明确,则是希望剿灭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反对势力,保持对地方的稳固统治。


早在土地革命期间,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革命根据地,就曾经设立过绥靖处。而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将全国的多个战区改编为绥靖公署,成为国民党统治地方的军事机构。绥靖公署下设几个或十几个不等的绥靖区。而绥靖公署的上一级组织则为行辕,管辖的范围更为庞大,例如华北行辕、华中行辕等等。

绥靖公署,由于大多为抗日战争期间战区所改编而成,所以,它所管辖的地域也多与战区相似。大多数绥靖公署都是一个省的范围,也有跨省设置,包含几个省地域的绥靖公署。

作为军事组织,绥靖公署当然会下辖军队,绥靖公署下辖的军队一般数万或数十万不等。例如胡宗南担任主任的西安绥靖公署,下辖一个兵团,两个整编军,十一个整编师,两个绥靖区,一个警备司令部,总数高达几十万大军,堪称兵强马壮。可惜胡宗南自身不争气,面对西北野战军几万兵力,居然被打得落花流水。


鸢飞九天2018


“绥靖公署”就是抚慰安定地方的军事管理机构。原本是一个寓意很美好的词,“绥”、“靖”在古代都有抚慰、保境安民的美好寓意,绥边抚民、绥靖八方。明朝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就是取自“嘉靖殷邦”的寓意。

“绥靖公署”其实就是之前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区”改编而来。解放战争时期,老蒋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绥靖区”,在重点骨干城市设立“绥靖公署”。有些绥靖区是由绥靖公署的长官管辖,有些绥靖区归那些个“剿总”司令管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任务:对外进行组织军事进攻,对内驻防地方、维持辖区内的稳定。比如白崇禧就是华中剿总的司令,阎锡山是太原绥靖公署的主任。

在侵华日军投降以后,老蒋为了给国军将领们论功行赏,激励将领们在之后的战争中出点力。就把之前的6级军事指挥机构(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扩大到8级军事指挥机构(总部-行辕-绥靖公署/战区-集团军-军-师-旅-团)。

为什么要扩大机构呢?机构大了才可以容纳更多的官僚呀,国军派系众多,你得把各个派系的人都得安排妥当了。这叫要让马儿跑,先给马儿吃点草。为了扩大编制是主要原因,改名则是顺便起个吉利点的好名字。

很明显编制大了,机构就会臃肿,就会人浮于事,就会有吃闲饭的。最重要的是指挥效率会降低,将领们相互扯皮事会更多。这些个问题,在后来被我军打得满地找牙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可是为时晚矣。


尔朱少帅


蒋介石总喜欢作有文化的样子,证明自己的文武双全,他所设立的很多军队分支机构,都有相当古韵和貌似拉风的名称,比如委员长“西北行辕”,委员长“桂林行营”,“东北剿总司令部”,郑州绥靖公署,第三绥靖区等等。



而绥靖公署是一个副战区级别的暂设指挥机构,可以跨省份和地区管辖,所以一般以指挥部所在城市命名,它以军事需要为主临时成立,也根据战场需要随时撤销,比如在1948年成立应对淮海战役的徐州剿总(战区级)之前,中原地区相隔不远就有郑州绥靖公署和徐州绥靖公署两个单位,头目官名主任,刘峙和顾祝同都任过绥靖公署主任。



汤恩伯在出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之前,就是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之后根据军事形势需要升格为战区级的警总。绥靖公署主任权力很大,不仅可以指挥辖区内的野战兵团,也指挥下辖的绥靖区等地方部队和守备部队,按军事第一的原则,同时可以插手地方行政,一般都是蒋介石较为信任的资深将领。

解放战争期间,其它重要方向成立的类似机构有:西安绥靖公署,有人称胡宗南为“胡主任”就是这么来的,重庆绥靖公署,太原绥靖公署,福州绥靖公署等等。


度度狼gg


“绥靖”的意思为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公署”为政府机关的意思。

绥靖公署简称绥署,是在作战区域或管辖区域内负责作战指挥、组织训练兵员、征集粮食等的行政机关,以区域或绥靖公署所在地命名。在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先后成立了西安、太原、衢州、保定、张垣、川康、川黔鄂湘边、松北、长春、沈阳、重庆、长沙、广州、晋陕绥边、黔桂边、湘鄂边、江西、西南、川陕甘边、川鄂边、贵州、云南、……福州绥靖公署。解放战争初期的绥靖公署多由抗战时期的战区改称而来,如太原绥靖公署就是抗战时期的第二战区,衢州绥靖公署就是抗战时期的第7战区。绥靖公署的长官为某某绥靖公署主任,如阎锡山就当过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太原绥靖公署)

在绥靖公署之下又设立了若干绥靖区,其长官为绥靖区司令,绥靖区司令掌管该作战区域的党、政、军大权。绥靖区有时归绥靖公署管辖,有时归比绥靖公署更高一级的“剿匪”总司令部管辖。国民党军的“剿匪”总司令部是1948年之后才设立的,下辖绥靖公署和绥靖区,如华中“剿总”就下辖黔鄂湘和川陕鄂边绥靖公署,第7、11、15、16、17绥靖区,前面写过的军统康泽就出任过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其驻地在襄阳,中原野战军发动襄樊战役时,将其俘获。


历史军魂


在中华民国史上绥靖公署这一行政机构是不能不谈的,无论是十年剿共,还是抗战,内战,绥靖公署都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开始设立绥靖公署本意就是为了更直接的管制地方军事,方便剿共,剿匪。

为什么把这个机构称之为绥靖公署,大概是因为绥靖这两个字的意思决定的,绥靖一词包含平定,安抚的意思,国民党无论是抗战还是内战都是平定动乱,所以绥靖一词恰好适用。

其实一开始设立绥靖公署是有这个必要的,国民政府建立于1928年,但建立之初全国各地仍然是军阀割据,南京政府的影响力其实并不是很大,政令根本无法有效贯彻,再加上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也正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所以设立绥靖公署有其特定的必要。

但抗战结束以后设立的绥靖公署其实就失去了最开始的意义了,当时国民党内部高级军事将领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唯恐官位不够,所以支持继续建立绥靖公署,美其名曰“为了党国”。但成立以后的绥靖公署并没有为党国起到多大作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经常越级指挥,给军令下达带来了很大麻烦。



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最终败退到台湾,绥靖公署也正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面。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知道了吗?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民国军事体系恐怕是最乱的军事体系,多次进行变革,抗战时期为战区为最高军事战役单位,抗战后撤销战区,设绥靖公署,负责一个地区(可跨省)军事行动,绥靖公署之上设立行营(行辕)作为大战区指挥部,后又改为剿总司令部,但是全国又没有统一编制,如东北地区不设绥靖区,由东北保安总司令部来负责军事。当时机构为国防部-行营(行辕、保安总司令部、军政长官公署、剿总司令部)-绥靖公署(战区、警备司令部)-绥靖区(兵团、集团军、整编军)-军(整编师、总队)-师(整编旅)。



各机构分工:

  1. 行营是军事行动策划、部署、指挥机构,他的设置通常根据作战需要进行变更,如军委会南昌委员长行营。
  2. 行辕由行营演变而来,设主任一名,代表中央政府实施军事、地方管理,是军政整合的机构,如熊世辉、陈诚先后担任东北行辕主任。
  3. 军政长官公署由行营演变而来,负责一个大区(数个省)的军政治理和作战,多设立在战事不激烈的地区,如维持最久的东南军政长官公署。
  4. 剿总司令部职能同军政长官公署,多设立在战事激烈地区,共有东北剿总、华北剿总、徐州剿总和华中剿等四个总司令部。
  5. 保安总司令部,负责一个省或多个省军事作战,与行辕、军政长官公署搭配,前二者偏重政治和行政管理,保安司令部负责作战,如熊式辉担任东北行辕主任时,杜聿明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后两个机构合并为东北剿总司令部。
  6. 警备总司令部负责一个省的军事作战指挥和地方守备,如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陈诚。

绥靖的意思为:负责一个地区的治安、安全,带有招安、安抚、平定的意思。避免过激字眼,刺激民众反战情绪。如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级别同绥靖公署),辖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每个绥靖区辖若干军,1948国军编成大量兵团,绥靖区基本改编成守备兵团,主要负责占领区的守备,如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而后期设立徐州剿总司令部,是针对性(针对解放军)很强的作战机构,如徐州剿总辖第2兵团、第7兵团、第13兵团、第16兵团等主力野战兵团,在华东一带与华野作战。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安抚国军将领,将抗战时期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六级机构增设到八级,提拔大量高官,并将全国地方分封给将领。每个绥靖区交由兵团级的将领管理,形成了军管。烟酒阁原创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烟酒阁大学士


最早的绥靖机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陈章甫、黄清扬和国民党人黄祖培在广东省设立的“两阳恩平绥靖委员会

”。

两阳指的是现在广东省阳春市和阳江市,恩平则是现在的恩平市。这个绥靖委员会是一个横跨三个县的军事单位,它的前身还有一个稍微粗俗的名字,剿匪委员会


“绥靖”是古词,原意是用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维稳”。

之所以在大革命时期成立“绥靖委员会”,是因为国民政府当时决定北伐,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为北伐军提供充足的后援。所以“绥靖委员会”应运而生,工作核心就是四个字“维持稳定”。


国民党北伐成功后,鉴于全国各地区的局势并不稳定。大部分地区被军阀占据,政令无法贯彻下达,加上国共分裂,中央政府更需要稳定地方。

由于广东各县的绥靖委员会非常成功,因而被推广到全国,尤其是在“剿共”的地区,全部都设有绥靖公署,工作重点还是那四个字“维持稳定”。


所以,绥靖公署其实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产物。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除了本身就是共产党的陈章甫和黄清扬外,当初设计这套制度的国民党人黄祖培,后来也起义了。等于说,这个机构从制度设计上都是共产党人搞得!



嘎嘎嘎...党国玩的东西都是人家玩剩的。我党的革命怎么岂能不成功?


Mer86


呃,看到了关于“绥靖公署”的问题,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题主的说明是有错误的,国民党军队在地方上并不是在各地都叫做“绥靖公署”的,”绥靖公署“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机构。说白了,该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八路军以及解放军。


关于”绥靖公署“的释义已经有不少朋友回答了,大部分讲的是绥靖公署后期的发展,也有朋友谈到了在绥靖公署出现前,出现的有关“绥靖”二字的机构情况。所以感觉还是需要补充回答一下,“绥靖公署”的由来问题。


南京政府时期的“绥靖公署”正式名称是什么呢?它又是什么时候正式出现的呢?


(先放一个杨虎城的“绥靖公署”主任名片吧。)


”绥靖公署“全称为”绥靖督办公署“这是在1930年12月11日,南京政府正式核准的《绥靖督办公署暂行组织条例》上,正式成为一个军事机构的。为了跟题目相对应(其实我是为了少打俩字儿),以下除了引文之外,我还是用”绥靖公署“这个名称。


当时南京政府组建“绥靖公署”的目的是:“为剿灭各省边区及苏省匪共起见,特设绥靖督办,以专责成,而靖地方。”


“绥靖督办是由国民政府特任的,并且隶属于陆海空总司令部。”“特任”是民国时期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其他任命方式还有“简任”、“荐任”、“委任”、“派用”几种。简单理解呢,可以认为是按级别,按资历的一个任用方式。不过呢,不在本题范围呢,等有空儿的时候,可以单独聊聊民国时期的官员任用问题。


(下文中也提到,“绥靖公署”主官一开始定名为“督办”,后正式任命各主官时,开始定名为“主任”,上图中,来访宾客的铜质名牌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事按下不表,接着说“绥靖公署”。那么在1930年的条例中,指出最初组建的三个“绥靖公署”是“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公署”和“江苏绥靖督办公署”。“绥靖公署”作为一个特设的军事机构,并非全权负责该区域内的军事事务,而是在其所谓的“剿匪”问题上,需要与其管辖区域内的各省政府、该区域内的军队总指挥军长等协议,共同划分若干个“绥靖分区”,在这些各个“绥靖分区”的指挥部,就是由在该区域内驻扎的“国军”也就是中央政府直属的军队,或者是省军的高级人员兼任,并不另设。”绥靖公署“军队的来源呢,那基本就是驻扎该区域内的“国军”还有省军的警察、保安队、民团什么的来充任,不过担任“绥靖”任务的“国军”军队,是根据总司令的命令来确定的。同时在组织条例里还非常理想化的规定了时间期限,即“从各该绥靖督办公署成立之日起,限四个月内一律肃清,以前两个月为剿匪期,后两个月为清乡期。”呃~呵呵~当然了,大家都知道结果了,第一次反围剿,就活捉了敌方江西剿匪总指挥张辉瓒,有毛爷爷《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为证:“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不来个张辉瓒图片,怪不合适的。)


通过上边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绥靖公署“仅是一个特设于某区域的具有特殊使命(“剿匪”)的指挥机构,但是由于”绥靖公署“下属的部队分属于“国军”和“省军”还有保安队、民团什么的。自然是无法成功“剿匪”的,因此也就从1930年底一直到全国解放,这个军事机构都一直存在着。


(1931年,“绥靖公署”最初组建时的主官。如图可以看到,在具体实施时,绥靖公署已经扩充为9个,这也说明,在当时多变的政治、军事等形势下,民国政府自北洋政府时期开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策是复杂多变的,当然这个问题就需要很大的篇幅去阐明其原因和具体实施了,这里不赘述。)


(上图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就是各“绥靖公署”首位主任的照片儿,名字和对应的职务我就不敲字儿了,根据上边儿的表自行对应吧。)


(上图为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绥靖公署”的设立及主官情况。)


(上图为,国民党败退前夕的“绥靖公署”设立及主官情况,也看到了阎锡山依旧是主官,所以大家也都记得历史书上说的一句叫,张学良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但实际上一些地区的军阀统治还是一直存在的。)


具体到各“绥靖公署”的主官督办,在1931年首任主官开始就改称为主任了,由于该条例是在1930年12月11日才获批的,因此,各“绥靖公署”的主任,是在1931年才开始任命的。在任命的同时,又根据形势调整增加了“绥靖公署”的数量,其后一直到1949年,根据国共形势的变化,“绥靖公署”的设立与裁撤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过呢,都敲字儿的话,都成一个文章了。我,就直接上图了啊,不敲字儿了。对数据敏感的朋友自行总结吧。


所以最后说一下,百度百科的“绥靖公署”词条是错的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


恬然说历史


蒋介石一生最仰仗的是两样东西,第一个钱,蒋介石背后有大财团支持,所以说钱这个方面蒋介石一直比较看重,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蒋介石从来都不要求自己手底下的人去掺和,都是安排自己最信得过的人去和美国联系,为什么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和美国搞好关系,就等于解决的钱的来路。

第二个东西就是军队,蒋介石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校长,他最为仰仗的就是他那部分最为信赖的黄埔军校的学生,有了他们掌握的军队,有了蒋介石不断地通过前武装起来的中央军,蒋介石才认为这个天下是安定的。

所以对于地方上的各个地方官,蒋介石表示我不信任,你们这帮人会接下来,会干什么事情?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你们曾经是就有的是旧军阀,有的是旧官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我只相信我的军队只相信我手底下那帮黄埔的学生。

因此找一个借口让自己的学生那帮黄埔军校的五大三粗的将领去掌管各个地方,上面的其他事情。这是蒋介石当时一直想做的事情。

但是军队只能够给打了干什么?打人或者是剿匪,其他事情不能干,你干了你就是越权了。蒋介石必须创造一个新的制度,让军队体系能够融入到政治体系里面。

这也就是蒋介石为什么要创立绥靖公署这样一个特殊的部门。

这个部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清理地方,上面不稳定的因素,保证地方和平,但是这个保证地方和平可并不单指剿匪,那么简单。

蒋介石玩这一手玩的特别厉害,就是比如说某个地方出现盼望了,出现有反对势力了,蒋介石不管这个地方军阀什么脸色,立刻派自己的中央军插进去,插手,然后在这地方建立中央军自己的地盘,不断地蚕食你的政治实力,军事势力,最后把你彻底抹平掉。

我建立这个东西一开始你肯定以为我只是过来剿匪了,但实际上不是我还得保证地方上的和平,保证地方上的和平,我不能靠军队不能只靠枪杆子呀,我得靠我的军队去管理的人民,比如说管土地,税收或者是去把你的那些任命的官员全部改掉,换成我军队的人去管理。

事实上,这个名字的创立也是方便蒋介石派到各个地方上的军队能够将手伸到政界,并且代替蒋介石控制地方上的权力。

所以我们发现在解放战争期间,各个地方上的绥靖公署实际上掌握了一个地方上的生杀大权,权力之大,让人无法想象,蒋介石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