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成为法律之光",火遍全网的罗翔老师,一个幽默的理想主义者

面对法律,我们多数人对此都感到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签合同,拆迁补偿,结婚...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

陌生则是因为,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文,离我们那么疏远,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大半辈子都记不住其中几条。

2020年,一位百万级法律科普UP主——罗翔老师,以一天一个视频吸粉100多万,成为了新晋网红。



多数人在看罗翔老师的视频前,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对法律产生兴趣。

这位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用一种奇妙的方式,拉近了大众和法律间的距离。

无论你是喜欢段子,还是喜欢法律,无论你是什么专业,都能在罗翔的视频里有不一样的收获。

罗翔老师的火不是一蹴而就,事实上,早在担任讲师的时候,罗翔在学生中就有着超高的人气,多次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的十大最受欢迎教师。

在校园里,每次有罗翔老师的课,他的课都是一座难求。没抢上课的同学甚至搬着板凳去旁听。每次听课的总人数会超过教室容量三四倍。

而后,因为给培训机构做培训课程,他的视频被大量网友搬运到了各类视频网站。

甚至你在某些奇怪的网站上,都能看到有人在听罗翔老师讲法律。


而后,他入驻B站,开通账号的第一天就是百万粉丝,一周的时间达到两百万粉丝,已经成为了B站吸粉最快的UP主,可见罗翔老师的受欢迎程度。

截至目前,罗翔老师的粉丝数已经达到356万。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老师会让你爱上一门专业,

在他的课上,你会知道,去特殊场所也可以开发票,但被抓的原因是虚开发票。

他会从法律角度告诉你,男对男服务到底算不算嫖娼。

从诗词歌赋到人生哲学,他都能信手拈来。

而在他的课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出现在视频里。

他会拿着大便去抢劫,去池塘里放生毒蛇,花100块造50块假币,给树浇开水。

他触犯过几乎刑法上所有的法律,累积蹲监狱能够坐好几个世纪,

他就是张三,一个活在案例中的法外狂徒。

甚至有人还专门为他做了款游戏。


01.

罗翔老师总是会用一个贴近生活的故事为你解释冗长复杂的法条,用段子引出人们关心、感兴趣的问题。

如,律师为什么要为罪大恶极的被告辩护。

每当我们看到为恶性事件罪犯辩护的律师——特别是当他们巧舌如簧,为罪犯开脱的时候,我们总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些黑心律师是犯罪者的走狗,帮凶。

几年前,马蓉律师因为代理这起案件,被骂上了热搜。



有的网友很愤慨,认为律师代理这种案件,是道德败坏。



但罗翔老师用法律人的角度,从更高的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里,他反问道。

如果某天,你成为了被告人,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你是否希望律师为你辩护?

律师的工作,是竭尽全力为他们的当事人开脱,保护自己的委托人。

如果连被告的律师都不能信任自己的代理人为他辩护,那法律一词就形同虚设。

无论是聂树斌案还是呼格吉勒案,在当时都是人人喊杀。

但在判处死刑的多年以后,才发现做错了。

作家萧乾在二战结束后,担任远东国际法庭的采访工作。

在审判时,他看到,那些律师为那些犯下磊磊罪行的战犯竭力辩护,极力开脱,撇清关系。对此,他感到十分愤慨。

直到晚年,他切身感受到。

正是因为有了辩护制度的存在,一代代律师们通过“找茬”,不断发现司法过程的漏洞,来维护整个判决的公正。

所以辛普森杀妻案中,即使80%以上的美国人都认为他杀了人,但大家都遵守着约定成俗的游戏规则。

在很多人看来,那些穷凶极恶的罪犯,根本无需审判,把他们送进监狱处以极刑才是民意。

民意固然重要,但如果审判夹杂着民意,那我们把法律置于何地?

我们都不是神,这世上有太多事情我们不知道。

所以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希望用程序的正义带来最公正的审判结果。

罗翔老师在讲课最后,说过这么一句话。

“法应该聆听群众的声音,但又不能盲从群众的偏见。”

02.

说道正当防卫,可能是最触动群众神经的那个点了。

因为正当防卫的前提,肯定是这个人遭遇了非法侵害。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确保,自己绝对不会摊上这样的事。

在讲到正当防卫的时候,罗翔老师举到了一个经典的案例,“粪坑案”。

这也是关于罗翔老师视频中,播放量名列前茅的经典案例。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冬天,一个女人走着山路碰到了歹徒,意图强暴她。

这个女人发现没有办法,于是假装同意,对歹徒说,想找一个平坦的地方办事。

歹徒一听太开心了,于是和女人一起找到了一处平坦的冰面。

当歹徒正在脱衣服的时候,女人一脚把歹徒推进了粪坑。

出于求生欲,歹徒拼命挣扎逃离粪坑,女人死死踩住歹徒的手不让他上来。

歹徒每爬一次,女人就踩一脚...如此反复,歹徒再也没有爬上来。

这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很多学法律的人,在评判案件时,仅仅依靠冷漠的法条,苛求遭受侵害的防卫人理性。

例如曾经有一个很轰动的案件,歹徒求爱不成,带着水果刀闯进追求对象家里,捅伤追求对象一家三口,最终被反杀。



受害者一家都是朴实的农民,造此飞来横祸,好不容易死里逃生,却又要遭遇牢狱之灾。

当地公安认为这超脱了正当防卫,

理由是加害人在未确认死亡后,继续对受害者实行伤害。

但他们却完全不考虑,如果一旦错误判断,拿着凶器的歹徒可能会导致全家丧命。

罗翔老师在科普这个案件的时候,讲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事后人标准。


我们不是谁都精通法律,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次的反击都伤害的恰到好处,稍微心软,就会把自己带入万劫不复。

如果遇到同样的遭遇,罗翔老师的回答是:


03.

为什么我们不对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处以酷刑?

我们在讨论各种不法事件中,特别是拐卖妇女,尤其是看到公布他们作案细节,都会恨得咬牙切齿。

如前段时间呼吁的。对拐卖妇女儿童死刑。

但罗翔老师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


凌迟这种酷刑虽然解气,但是它不是法律的目的。

人类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为了把犯罪分子当泄愤的工具。

所以法的威慑力,不在于惩罚有多残酷,而在于形成“伸手必被抓”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对这类恶性事件定极刑,只会把穷凶极恶的的罪犯推向绝路。

他们没有了退路,会毫不犹豫的杀死受害人,因为这样反而不容易暴露。

制定这样的法条,不一定会降低强暴案的发生概率,却会极大增加受害者的死亡率。

制定法律,毕竟目的是人的法律。

04.

罗翔老师曾写过一本书,叫做《圆圈正义》。

他引用了《安提戈涅》的故事。把绝对的正义比作绝对的圆圈。



你能用圆规画出一个圆,但你画的那个圆真正圆吗?其实是不圆的,我们能够用仪器画出来的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但人类从未放弃画出一个真正的圆。

我们在现实中画不出一个完美的圆,但不代表圆这个概念不存在。

比起作为讲师身份,手帐娘觉得,罗翔老师更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在给学生的书上写寄语时,给学生的寄语是“愿你成为法治之光”。



正因为现实中的正义不完美,所以希望他们对理想中的正义心存憧憬。

我觉得罗翔老师最可贵的是,比起认识法条,他希望引导所有听课的人,去认识什么是法制精神。

可能有生之年,没有人能触碰到绝对的正义,但一代代的法律人从没有放弃希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