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教育培训机构的“进化”

疫情仍在继续,多个产业近乎于“停摆”。随着聚集性的教育活动逐一被叫停,租金负担,师资难以为继等各类问题涌现,教育行业的线下培训也经历“寒冬”。

而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下,线上教育机构瞄准时机招生引流,如火如荼地进行业务拓展。反观线下培训机构,则面临被动坐等和主动转型的生死抉择。


转型与迁移,技术与效果是核心竞争力

突如其来的疫情倒逼所有教育从业者快速行动,开始线上供给。“转型”、“迁移”成了抗击疫情下的教育热词。

把教学从线下迁移线上,技术和效果是两大挑战。对于老牌大型机构来说,要完成几十万学生陆续接入“云课堂”,上万老师适应线上平台,亦非易事。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采访中谈到,如果没有过去一年在直播系统上的准备,这次就会是个大灾难;昂立教育负责人也庆幸昂立“科技赋能一体两翼”、“OMO(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战略的提早布局。

对于大部分中小机构来说,由于缺乏线上基础储备,必须依赖第三方免费直播平台,其中大多数都是基于阿里、腾讯云计算下的二次直播平台,流量突然激增,稳定性是个大考验。如果技术上处理不好,老师讲得再好,出现卡顿、掉线,体验也会很糟。


即使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没有开发能力和运营经验的线下培训机构转型线上,但“搬家”并不易。

线下转线上短时间很难真正起效,因为要考虑线下教师对线上教学全流程的熟悉和把控程度,原有的线下教育内容与线上技术、教学场景是否匹配,线上服务环节能否满足用户需求等诸多因素。

如果在系统不完善、老师没有线上经验的情况下仓促转线上,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难免引起“退费潮”,进而影响机构的品牌形象。


不能一蹴而就,而要久久为功

据悉,这次教育战“疫”中,进入中国二十多年的老牌教育巨头英孚教育在全面停止线下授课的10 天内,便拿出了一整套高度还原线下教学的线上课程。

同时在农历春节后的三周时间里,完成了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员线上迁移——成功把 15 万名学生转到线上,并向全国公众送出价值超过2亿人民币的免费内容,“教科书”级的表现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


对英孚教育而言,线下到线上的迁移绝不是无奈之举,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三大方面的久久为功:


①师资为王。英孚的老师均为国内外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全职教师,疫情把教室从线下搬到了线上,高质量教师团队的优势更加凸显。

在线上授课前,老师们都接受了集中的在线授课技巧培训,并模仿师生角色互换,充分磨课、试课,对新平台教学都得心应手。

有了师资力量还不够,线上课想要为学员带来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互动性和个性化的保证。

英孚线上精品小班课把班级人数降了一半,再加上老师在线下和学员早就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和默契,有效保证了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三角支撑”互动和粘性。

课堂兴奋度和参与度极高,老师与学员间的个性化匹配,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出英孚作为行业先驱所研发的24*7 教师在线教学系统的优势。


②服务至上。线上课堂便捷,不等同于线上课堂中不需要课程体系。体系化的教学,才能确保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

也能够保证学员在课程中遇到不适应的情况时,机构可以及时调整。无论是传统线上教学还是 AI+教育模式,脱离了课后服务,都很难保证学员的学习质量。

英孚线上课服务流程具体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沟通、教务和服务,有班主任的 1 对 1 关心,也有家长微信小程序的实时反馈。

比如,开课前发送电子书本/材料等给家长时,会鼓励家长首次上课尽量陪同孩子一起完成,课后会把特制的家庭练习资源一对一发给家长,鼓励家长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及时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③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疫情来临,英孚总部研发团队、系统支持团队、教务团队、培训团队、服务团队无缝衔接。

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了一整套线上教学的替代解决方案,而且和运营团队做到了事无巨细的实施对接,保证学员顺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的连续性。这背后的支撑,是根植于英孚教育的互联网DNA。

自 1996 年起,英孚教育就开创了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线上学校English Town;开创了首个教师 24*7 在线教学的模式;迄今为止超过 2000 万学员在线授课;在过去的 5 年中,输出了4000 万节在线课程。


风雨之后将迎来“教育新格局”,教育仍要回归教育本质

疫情爆发后,公立学校相继延期开学,全国的家长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在线学习模式,线上教育的渗透率和转化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

短期影响下教育机构改变或者调整赛道,加速了行业OMO(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有助于提升教育培训行业整体的数字化程度、迭代速度和运营效率。

未来 AI、5G、大数据等新科技的不断入局,为教育赋予新动能,也将对教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技术最突出的作用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工具来提升效率,老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教研上,学生可以学得更精准、更精确。

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技术也促进着教育的公平化,使得优质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得以传播。

此外,优质教师的技能也可以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方式传授给经验缺乏的老师,解决距离教学资源稀缺性、规模性、及时间性问题。

未来的教育,相信会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学习状态。


但在当前形势下的互联网+教育当中,大多从业者的实质仍是“互联网”,而非教育的“互联网化”。

互联网的基本打法是流量为王,要迅速拉人气、迅速扩张。

但遗憾的是,很多机构将过多精力用在增长上而不是体验和效果上,直接导致了复购和转介绍比例低。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偏离了教育应有的轨道,带来非理性竞争,也促推着市场到了真正不破不立的时候。

获客成本、转介绍率、续费率、学员生命周期等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数据,最终全部指向学习效果和口碑。

“技术更迭下的教育改变,一定要回到“定位”这两个字,重新思考每个人的角色是什么。

教育是核心,技术是承载和辅助教育的形式,我们需要的是思考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哪些事情要通过技术去实现,而哪些东西必须要通过教师去做。

在师资和教学研发上的投入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机构的教研能力及发展方向。


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技术是手段,不应改变教育的本质。”英孚教育负责人强调。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及口碑是教育的本质追求。

在这样的行业乱局中,只有真正扎实的内功修养,以客户价值为驱动力,加强产品的研发以及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最终提高客户的学习效果和口碑,才是培训机构的长存与久治之道”,英孚教育负责人表示。

未来,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内容的研发升级、师资的培训、教学模式的输出等才是教育的关键。

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科技助推教育发展,改变教育生态,才是我们所期待的互联网+教育的结果。


疫情之下,教育培训机构的“进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