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黃鶴樓有哪些有名的詩句?怎麼樣?

朗格拉日


崔顥的《黃鶴樓》是一首弔古懷鄉的佳作,後人盛讚“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

唱”,尊為“七律之首”。村姑今天跟大家分享兩首有關黃鶴樓的送別詩,感受下不一

樣的黃鶴樓。


一、大氣磅礴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我們在學生時代背誦過,想必都耳熟能詳。全詩為:故人西辭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既然是送別詩,肯定描寫的送別離愁之事,這首詩全文確沒有一個體現“憂傷”“失

落”等詞眼。“西辭”似乎不是送別,而是去“煙花三月的揚州”旅遊觀光。


儘管如此,有個字村姑覺得用得分外巧妙,含蓄地表達了“故人”離去的惆悵,那就

是“孤”字。


老朋友的船在浩渺的江水裡逐漸遠去,消失在視野盡頭,只看到滾滾長江水流向天

際。“孤帆”說明朋友的船孤零零地離開,同樣,朋友離開,詩人也成了“孤人”。


論名氣,孟浩然不及李白,論歲數,孟浩然比李白長11歲,兩人是非常好的“忘年

交”。當時,李白聽說孟浩然要到揚州去,就特地約好在黃鶴樓為他送行,臨別時寫了

這首詩。


此時正值開元盛世,國泰民安,李白尚且年輕氣盛,意氣奮發,雖然離別,詩歌也是豪

爽灑脫,連黃鶴樓似乎都想去煙花三月的揚州遊玩一番。


二、依依不捨的《江夏送友人》


全詩如下: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 鳳無琅玕實,何以遠遊。裴回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這首詩的作者也是李白,具體創作背景尚不明朗,送的“友人”到底是誰也無從考證。


但我們可以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傷感和不捨。“淚下漢江流”更是一反“詩仙”平

日的灑脫和豪邁,哀傷之情溢於言表。


從“雪”字可以看出故事發生在冬天,這與“煙花三月”的春天景象也大不相同。白雪

皚皚的黃鶴樓,銀裝素裹,靜默無聲,只有喝酒沖淡憂傷。


此時,玄宗末年,已經由盛世轉衰,百姓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李白也感受到了亂世的

悲涼和動盪。同樣是黃鶴樓,同樣是送別,心境已經大不相同。徘徊顧影,淚眼雙流。

捨不得友人,確也無可奈何。整首詩讀完,黃鶴樓都憂愁了。


號稱“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建立於三國,自唐朝開始名聲大震。她雄踞長江之

濱,蛇山之首,見證三國雲煙、唐宋風月,成為中國文人精神棲息的家園。於是乎,留

下了如此多經典詩篇。


你也可以,寫一首關於黃鶴樓的詩。用文字來跟她來場約會。


村姑看世界


以黃鶴樓為題材的古詩句,除了崔顥的《黃鶴樓》還有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出了長江的浩渺和送別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此外,李白還作有《黃鶴樓聞笛》和《望黃鶴樓》。岳飛的《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抒發其殺敵報國的情懷。


一文讀書


【黃鶴樓名稱的由來】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沖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裡: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部分關於黃鶴樓的詩詞】


望黃鶴樓

唐代: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

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黃鶴樓

唐代: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鸚鵡洲送王九之江左

唐代: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黃鶴樓,遙愛江中鸚鵡洲。

洲勢逶迤繞碧流,鴛鴦鸂鶒滿灘頭。

灘頭日落沙磧長,金沙熠熠動飆光。

舟人牽錦纜,浣女結羅裳。

月明全見蘆花白,風起遙聞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宋代: 岳飛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寶貝國學愛朗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泛青翰舟,亭亭黃鶴樓。曾將黃鶴樓上吹,一聲佔盡秋江月。黃鶴樓前鸚鵡洲,夕陽西去水東流。黃鶴樓前秋水長,江天北望遠蒼蒼。


螞蟻聊齋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歷史悠久。

下面是關於黃鶴樓的詩句

1、西辭黃鶴去,不盡古今愁;夕照孤舟遠,滔滔碧水流。——《別江城》[原](五絕)  

2、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絕妙兩經佛,神奇五百尊;漢西第一境,楚國佛叢林。——《遊歸元寺》[原](五律)  

3、高山流水古琴臺,一曲知音動地哀;初遇卻成生死別,拋殘玉軫絕琴骸。——《古琴臺》[原](七絕)   

4、九省通衢會,中南繁華京;兩江匯夏口,三鎮矗江城;高廈岸邊逼,長橋江面橫;爭先為改革,商貿更崢嶸。——《船至武漢》[原](五律)

5、長天摟上憑欄處,十里東湖雨色朦;天問閣前參屈子,磨盤碑下拜朱公;遙村近郭雲山外,暮靄晨煙碧水瀧;雨後嵐光亭榭綠,風搖樹影透花紅。——《遊東湖》[原](七律)   

6、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7、因讒遭放逐,汩水怒濤揚;卓絕傳千古,離騷一曲殤。——《拜行吟閣》[原](五絕)   

8、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跨黃鶴。——岳飛   

9、楚思渺茫雲水冷,商聲清脆管絃。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唐·白居易《黃鶴樓》   

10、樂平裡上嘯聲湮,漫步沅湘熱淚潸;萬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禱屈平冤;披堅夜行星當燭,仗劍晨遊雲作驂;一曲離騷唱永晝,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1、夢覺疑連榻,舟行忽千里。不見黃鶴樓,寒沙雪相似。——劉禹錫   

12、城下滄浪水,江邊黃鶴樓。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維《黃鶴樓》 13、黃河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黃鶴樓》   

14、誰家笛里弄中秋,黃鶴歸來識舊遊。漢樹有情橫北斗,蜀江無語抱南樓。——南宋·范成大《黃鶴樓》   

15、吳頭楚尾雨湖濱,不息人流拜時珍;玄妙觀前贊濟世,昭皇寺裡謁僧身;卅年涉險成醫著,萬代施恩感藥神;人傑彬彬教授縣,東風拂拂又逢春。——《遊蘄春古城》[原](七律)   

16、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築的精品。它處在山川靈氣動盪吐納的交點,正好迎合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


棗莊24小時


除了大家比較崔顥的《黃鶴樓》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這幾首非常好聽的詩詞之外,我最喜歡的就是毛主席的《菩薩蠻•黃鶴樓》了。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主席於1927年春作的這首《菩薩蠻•黃鶴樓》。

在1927年4月27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迅速加強土地鬥爭”的建議未能得到討論。毛澤東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把妻子和三個孩子送回了湖南。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宣佈“清黨”,國共兩黨徹底分裂。在大革命前夕,毛澤東曾途經武漢,懷著蒼涼悲壯之情登上黃鶴樓一吐心曲。

這首詞,題目只標一縷,通篇只有四十四個字。但所囊括的時代氣氛、階級鬥爭、路線鬥爭和澎湃情懷,其內容之錯綜複雜,並不亞於長篇。全詞扣緊登臨情景,突出大江形象,自然哲理、政治鬥爭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主題思想特別集中、深邃和感人。寫景以重點刻劃與氣氛渲染結合,抒情以寓景於情和寫意手法相結合,境界含蓄高遠。語言之沉著有力,迭詞動詞之新穎精警,用韻之錯落有致,與內容也十分和諧。(詩詞解析內容整理自毛澤東詩詞全編鑑賞。)

毛主席的詩詞大多胸懷寬廣,積極向上,讀後很能啟迪人的心靈。



海峰99


君依黃鶴樓

邢文操

君依黃鶴樓

我偎青鸞山

念誠天開眼

相遇東江邊

秋來氣正爽

隱約入夢鄉

參商染白霜

月明灼華光

孤舟碧海央

凡心生寂涼

織女望牛郎

晝夜念蒼茫

清風引君往

攜手話情傷

相依訴衷腸

但求今夜長


楚客


黃鶴樓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樓因山而得名。傳說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年間(222——229年),後歷經興廢,屢毀屢建。清代曾多次修葺,光緒十年(1884年)毀於火。有關此樓有多種神話傳說。如《齊諧記》雲:“黃鶴山者,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又如《述異記》說:“(荀瑰)嘗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等等。歷代文人雅士,登樓抒懷,題詠甚多。唐崔顥題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更名傳千古。1985年,在遺址所在地重建新樓。


文藻巧翁


岳飛有到過黃鶴樓登高,寫過一首抒情感懷詞。

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全詞由詞人登上黃鶴樓所見之景發端,追憶了昔日汴京城的繁華,再回到眼前講述戰亂頻繁、生靈塗炭的情景,最後懷想來日得勝後的歡樂之情,抒發了詞人對國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復中原的強烈願望。



星花木蘭


黃鶴樓

千年風雨黃鶴樓,

慣看人間演春秋。

武略文韜出新策,

嘔心瀝血入舊疇。

堤前依舊漢陽樹,

蘭蕙還戀鸚鵡洲。

回雁年年東逝水,

白雲明月兩悠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