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古代最美的一句詩或詞是哪一句?

瀛幻


美的範疇很廣,詩詞表現出來的美,有寫人美,抒情美,寫景美等等。寫人寫景抒情這三個方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最美的詩詞。


寫景的詩,最近看了一首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便被它的美驚豔到了。原詩如下: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大不相同。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像與天相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鮮豔嬌紅。


同樣是寫西湖,不同於蘇軾“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精雕玉琢擬人化描寫,“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是眼前見到荷花欣喜之餘而脫口而出的讚美之詞,後者更質樸無華,回味無窮。


寫人最多是寫美人,而寫美人者《碩人》無出其右,不過這裡不介紹它了,我們來看一看大詩人曹植是怎麼描繪她心中的女神的:


餘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採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採湍瀨之玄芝。


這一段選自曹植《洛神賦》,全部都是對美人的極盡描寫,而且特別詳細,描寫美人我都從來沒有見過能夠如此細膩刻畫的,有神態的動靜描寫,有外貌的遠近描寫,各種細節描寫從體態到身高,從肩膀寬窄到彎細長眉,頭髮嘴唇眼睛皮膚,就連酒窩都寫上了,身上服侍從頭到腳寫了個遍,總之曹植把他能看到的,能想到的都寫了個遍。不得不說,真是個痴情的男子,也唯有一腔真心誠意才能寫出如此栩栩如生的美人。


說到關於抒情的詩詞,那太多了,凡是詩詞都為抒情,並無高低。《漁家傲·秋思》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每讀這首詞,都會有不同的感悟。這首詞首先給人的感覺是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些傷感。而就在這悲涼、傷感中,有悲壯的英雄氣在迴盪著。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 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讀起來真切感人。


芬芳杜若


詩人跑上山,是為了拜訪常道士,來開解自己的失意、政治上的苦悶,更甚者人世的困惑,一路踏著“莓苔”,留下自己的“履痕”,卻在小屋前看到野草已經快覆蓋住了門,只見白雲悠悠,流水潺潺。隨著一場雨,來訪尋人而不遇的一點惆悵也被流動著綠的松沖洗掉了,繼續向山中走去,探尋水源,在溪花中感覺到了禪意,進入“相對亦忘言”的佛道。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越品越覺得順心而為,只不過出自本性而已。執著刻意的也許並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領略恬靜的景色,來達成自己的心願,雖然與自己計劃並無多少關聯,可誰又能說不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呢,這首詩還真是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不可造次一觀而已。


籽秋


古詩詞浩如煙海,美不勝收,但最美的,我覺得不過這首《錦瑟》。從美學角度來說,這首詩堪稱完美。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唐·李商隱《錦瑟》

李商隱這首《錦瑟》像謎一樣吸引著後人,很多人給了她很多解釋,卻越發撲朔迷離,不知所云。但基本可以視為一首情詩。其華麗綺美,音韻諧婉,又意蘊豐厚,耐人尋味,百讀不厭,堪稱古今之冠。世人說:詩家常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就其系列無題詩而言,而一首有題等於無題的《錦瑟》,更是這句話的生動寫照。

全詩語言奇麗,對仗工巧,極易讓人沉醉在絢爛之中,幾乎讓人會忘了作者到底在寫什麼。而事實上,當我們回過頭來想要釐清的時候,確實發現詩人似乎有意編了一張炫技的文網,讓所有人深陷而不出。出而無跡可尋。

詩不像其他愛情篇章有慣常意象,如錦書、雙鯉、青鳥、玉顏、紅袖這樣的字眼,這也是這首七律讓人新奇的地方。從莊生、蝴蝶、望帝、杜鵑,到滄海、明月、珍珠,再到藍田、日、玉、煙,詩人自已編織了一個愛情的情話世界。這正是李商隱對這一類詩詞表達疆界的開拓。僅憑這獨一無二的一首,他也堪稱情詩之王。


詩詞桃花源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打工人胡哥


落日樓臺一笛風。一句詩寫出夕陽無限好的下午,微風掠過髮際,耳畔傳來悠揚笛聲。詩情畫意,盡在其中。


墨幻樓主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月如銀盤,春庭朗照,離人落花皆詩意。


千夜看世界


最美的句子應該是對某人的感悟而言,最念而不忘的是對應你生活思想意境的!

古人在生活裡創造了無數的美好詩詞,其中的句子很多對應指導著今人的生活。對於人們的各種思想、情感、行為、學習、勞動、哲理、道德、理想及人的生活苦辣酸甜裡都有美好而實在的詩詞。因為切合你的生活,令你感到難忘而使你覺得很美,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比如:朋友離別,餞別時,你覺得難離難捨,你就會覺得王維的:“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很美。當你鼓勵朋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美。

與戀人離別你會體會到柳永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或林逋的“君淚盈,妾淚盈”或秦觀的“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很美。

表達愛情:“我願與君相知,生命無絕衰。”“玲瓏骨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相思愛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想戀人:“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節日想親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家:“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等等,都是因為促動你的感悟,你才覺得美。

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有古人留下的美好句子,不能一一列出來。

我喜歡哲理方面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雖然寫山環水繞的景物,但是也喻困境中往往蘊含希望。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詩人說自己如同沉船,然而沉船的旁邊仍有千帆競渡;自己是一株病樹,然而樹前卻有萬株枝葉繁茂的樹。詩人沒有被貶謫的逆境壓倒,而是在逆境中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實在令人欽佩。所以我覺得這個哲理最美。

其實對古代詩詞人有個自的喜歡,所以題者才問你覺得最美的是哪一句。這就是“蘿蔔青菜,個有所愛。”關鍵是你的感覺。我個人認為,不論哪句詩詞,只有對你的心情和意境,你才覺得最美。

不論古今的詩詞,它都好比世上的花朵,只有你最喜歡的,它才是最美的!


手機用戶名侯志豐


關於對“你認為古詩裡最優美的是哪一句?”問題的回覆,筆者只好表達一點見仁見智看法,正如所謂一百個人看《紅樓夢》就是一百個《紅樓夢》的道理一樣,姑謂之一家之言。

詩聖杜甫有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絕句《江南逢李龜年》:

歧王宅裡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為何說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的一首小詩,是最優美的呢?我們知道,詩貴含蓄。但凡作詩,抒情達意,應是渾圓蘊藉。古人談論評價詩歌,往往會用“言近旨遠”、“興寄深微”、“餘香曲色”或用“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等等,都指這一點。詩能含蓄,可以使讀者反覆吟誦,意味深長。反之,則索然寡味。

誠然,詩之含蓄也有不同的方法。沉鬱頓挫固然是含蓄,而空靈蘊藉也同樣是含蓄。

而杜甫的這首詩的作法,極盡含蓄蘊藉之能事。李龜年是開元天寶年間著名的歌者,音樂家,深得唐玄宗欣賞。開元十三四年(725,726年),杜甫在洛陽岐王李範與貴臣崔滌的邸宅中,經常聽得李龜年歌唱。那時還正是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然而四十多年後,至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杜甫在潭州(湖南長沙)又與賣唱討生的李龜年相遇了。這四十多年的闊別,變化滄桑。安史之亂,使得大唐王朝幾近傾覆,瘡痍滿目;而李杜二人,在這喪亂中,各地徙轉,顛沛流離,此次偶遇,人生家國之慨,一言難盡。

僅憑此,作為詩聖的杜甫,本可寫一首長詩,然而他卻只用了二十八個字,寫了這首短短的七言絕句。前兩句追寫四十多年前的景象,中間大亂一字不提,後兩句一直說到今天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偶遇。言外有無窮的感喟,而又以“落花時節”作襯托,增加了意象的幽美。

全詩短短四句,大開大合,空靈通體,感慨深至,極具含蓄之美,極能讓人體味到“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的含蓄美,不愧是一曲千古之絕唱。



三草書苑


1.春江花月夜——唐朝:張若虛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山中與幽人對酌——唐朝: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3.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4.采薇——先秦:無名氏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5.行香子——宋朝:蘇軾

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6.長相思——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7.憶江南——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8.清平樂——五代: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9.約客——宋朝: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10.示長安君——宋朝:王安石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11.野有蔓草——先秦:無名氏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珂以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這些一句句極美的詩詞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讓人心碎的故事?不妨一起來看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

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悽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這首詩是為安慰一位失戀的朋友所作,當初兩人定有私情,而後來女方迫於無奈,另嫁他人,男方無法接受,所以作者寬慰朋友接受現實,並引用典故說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開些。

如果人生的很多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還如初見時的模樣該多好。若只是初見,一切美好都不會遺失。很多時候,初見,驚豔;驀然回首,卻已是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且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後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道士宋華陽相識相戀。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他不堪忍受。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內又奔湧著無法抑制的愛情狂瀾,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並隱其題,從而使詩顯得既朦朧婉轉、又深情無限。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釵頭鳳》:

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陸游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與表妹唐琬成婚。婚後伉儷相得,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華橫溢與陸游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女子無才便是德),後陸母認為唐琬把兒子的前程耽誤殆盡,遂命陸游休了唐琬。陸游曾另築別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覺後,命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數年後,陸游去遊覽沈園,正巧遇到唐琬夫婦也在園中。

唐琬徵得丈夫趙士程同意,親手向陸游敬了一杯酒。陸游飲後,在沈園題寫了那首《釵頭鳳》。寫罷,擱筆而去。沈園一會後,唐琬悲慟不已。回家後,反覆玩味陸游的詞,便和了一首同樣的曲牌的詞,不久即怏怏而卒。

陸游直至晚年,仍常常憑弔遺蹤,追憶當年,不能忘懷舊情,為此寫下了不少感人的詩篇,人們在感動於這些詩句時,也便記住了他與唐琬的故事。

天涯何處無芳草

出自蘇軾《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首詞借惜春傷情,抒寫詩人遠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寫詩人的感傷。面對殘紅褪盡,春意闌珊的景色,詩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詞中。藝術構思新穎,使尋常景物含有深意,別有一種耐人玩味的情韻。傳蘇軾謫居惠州時曾命妾婦朝雲歌此詞。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牆裡、牆外、佳人、行人一個無情,一個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憂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滿矛盾的人生悖論的思索。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唐代:溫庭筠

一尺深紅勝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裡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想當初,女主人公在與丈夫兩情歡娛的時候,她是那樣相信她們用桃核來表示的永遠好合的誓言,現在明白,原來那“合歡桃核”裡面,已經有了另外一個“人”了。“人”是“仁”的諧音,說“合歡桃核”另有“人”,就是說她的丈夫內心裡另有新歡的“人”了。所以,這是借鑑了民歌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寫桃核內有“仁”以隱喻合歡之人心中原來別有“人”,富有民間的生活氣息。既然對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舊物不如新”;雖前有“合歡桃核”之約,然“終堪恨”也。這就既巧妙地諷刺了愛情上的喜新厭舊者,又曲折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所愛者的執著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種難言的幽恨之情。面對負心人,詩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勸戒,言有盡而意無窮,反映了甜蜜愛情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