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托爾斯泰: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戰爭與和平》是托爾斯泰的三大代表作之一。


年輕的公爵安德烈為了輝煌與榮耀,在法俄開戰的時候,滿腔熱情地從軍出征。但是,事情並不如同他所想象的那麼美好。他於一次戰役中受了重傷,傷愈後僥倖回到家裡時,妻子又不幸難產去世,這給他以巨大的打擊,從此他消極處世。在他的好友比埃爾勸導下,他才重拾生活的信心。當俄國衛國戰爭爆發時,為了民族的尊嚴,他毅然重返前線……


小說以1805年開始的爭奪歐洲戰爭和1812年的俄國衛國戰爭為主線,反映了俄國一個重要歷史時期中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面貌,既寫了金戈鐵馬,刀光備影的戰鬥,又寫了安逸寧靜的日常生活。作者以高超的藝術技巧塑造了一個系列鮮明的人物形象,寫盡了各種人情世態。


托爾斯泰: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1、沒人對你說“不”的時候,你是長不大的。


2、你能否做到——

膽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輕佻,愛動而不粗浮,服從上司而不阿諛奉承,身居職守而不剛愎自用,勝而不驕,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剛強而不迂腐,活潑而不輕浮,直爽而不幼稚……


3、讓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們既然有生命,我們就應當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4、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5、沒有人想到,承認與是非標準不相符合的偉大,不過是承認他自己的沒有價值和無限的卑劣。


6、人所作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一個人的行為和別人的無數行為同時產生,便有了歷史的意義。一個人在社會的階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關係的人愈多,他對於別人的權力愈大,他在每個行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顯。


7、歷史事件中的所謂大人物,其實只是給事件命名的標籤罷了。


8、只要人們沒有發現生命的遊戲是愚蠢的,他就會期待它,人們一旦能夠認識它的愚蠢,便會自殺。


9、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10、上帝要那些人滅亡,必先使他們發狂。


11、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總和,這是唯一的原因。只有在我們完全放棄了在個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時候,才可以發現這些我們不知道的規律,正如同只有在人們放棄了地球不動的概念的時候,才可以發現行星運動的規律。


12、一個沒有自由的人只能被看作一個沒有生命的人。


13、我們總以為一旦離開走慣的道路,一切就都完了;其實美好的東西才剛剛開始呢。有生活,就有幸福。


14、我們喜歡別人不僅僅是因為別人對我們好,更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好。


15、政府需要殘忍的人,就好像自然界需要狼一樣.


16、禍從口出,我的嘴巴是我的敵人。


托爾斯泰: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臥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莊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該書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1、如果有多少腦袋就有多少種思想,那麼有多少心就有多少種愛情。

2、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

3、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4、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5、一個人只要能忘我和愛別人,他在心理上就不會失衡,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和完美的人。


托爾斯泰:瞭解一切,就會原諒一切


《復活》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


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為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為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為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為伉儷。


《復活》是托爾斯泰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總結,被譽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發展的高峰。小說通過瑪絲洛娃的苦難遭遇和聶赫留朵夫的上訴經過,廣泛而深刻地抨擊了法庭、監獄、官僚機關的腐敗、黑暗,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動官吏的殘暴昏庸、毫無人性,撕下了官辦教會的偽善面紗,反映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的極端貧困,勾畫了一幅已經走到崩潰邊緣的農奴制俄國的社會圖畫。 《復活》多次被中國教育部列為中學生推薦讀物。


1、生活要求我們做應該做的事,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要求。

2、只要我們及時地看到眼中的梁木,我們就會變得善良。

3、這個人的智商,就像分數中的分子一樣,是很大的,可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就像分母一樣,卻是無窮大的,遠遠超過了他的智商。

4、有一種極其常見、極其普遍的宿命論點,認為每個人都有一成不變的本性,認為人有善良的,有兇惡的,有聰明的,有愚蠢的,有熱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實,人往往不是這樣的。

5、我們說一個人,可以說他善良的時候多餘兇惡的時候,聰明的時候多餘愚蠢的時候,熱情如火的時候多餘冷若冰霜的時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們說一個人是善良的或者聰明的,說另一個人是兇惡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對了。然而我們總是這樣把人分類,這是不合實情的。

6、人好比河流,所有河裡的水都一樣,到處的水都一樣,可是每一條河裡的水都是有點地方狹窄,有的地方寬闊,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渾濁,有的地方清涼,有的地方溫暖。人也是這樣。每一個人都具有各種各樣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時候表現出這樣一種本性,有時候表現出那一種本性,有時變的面目全非,其實還是原來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