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研發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紅外無感測溫迅速落地、智能消殺機器人構築“安全”防線、大數據提升疫情防控精準度……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條“戰線”上,在實驗室、醫院、公共場所、交通樞紐等多種應用場景下,成都科技防疫新技術新產品的科技“硬核”力量,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科技支撐。

今晚8點,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將鏡頭聚焦成都,以25分鐘時長講述科技防疫助力復工復產中的成都科技戰“疫”故事,點贊成都“智”造科技防疫新技術新產品。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便攜式可穿戴智能頭盔

實時監測、預警人員發熱狀態

“最高體溫36.4℃,請通過;最高體溫36.2℃,請通過;最高體溫37.4℃,那位帥哥請留步,請到我們的執勤點位複測一次。”在紅星路步行街上,一位頭戴酷似科幻電影頭盔的網格員攔下了一位準備進入商場的市民。此時,他正“掃描”著來往人群,進行體溫篩查和記錄,科技感十足的頭盔酷似經典科幻電影《機械戰警》裡的裝備。“只要戴上頭盔走在人群中,一眼掃過,即可完成對前方3到5米範圍內所有目標人員的掃描,若發現發熱人員,頭盔立刻聲光報警。”正在紅星路步行街上執勤的網格員告訴記者。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成都光啟集團成都分公司副總經理張錚錚介紹,深耕智能穿戴設備的成都光啟在原有智能頭盔產品基礎上,開展技術升級改進,極短時間內研發出光啟智能防疫頭盔,將AI校準算法與紅外熱成像測溫技術結合,可以實現毫秒級遠距離多點批量巡查體溫,無接觸自動記錄被檢測人員信息和溫度,上百人隊伍可以在不到2分鐘的時間內,完成發熱人員篩查和記錄;同時,還可實時識別二維碼,自動記錄人員身份信息。

目前,光啟智能頭盔已在高速路口、地鐵、機場、商超、公園、寫字樓、醫院、工業園區等場景及公安、交通、醫務等領域廣泛使用。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

支持對體溫異常的人員報警

在華陽客運站,當行人在安檢機前走過,無需停留,系統便會自動檢測體溫並反饋到顯示屏上,方便工作人員查看。如果檢測到旅客體溫超過37.3°C,系統還會產生聲光和彈窗提示。隨後工作人員可以使用醫用體溫計做二次測量,並在智能測溫篩查系統中記錄確認。此外,如果旅客在進入地鐵安檢通道時未佩戴口罩,系統也會自動識別並提醒。

這是由商湯科技研發的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可以快速進行普通人群的非接觸式體溫篩查,減少交叉感染;支持對體溫異常的人員報警;支持在旅客佩戴口罩情況下的人臉識別,識別精度大於90%;支持未戴口罩告警。同時,可以儲存人臉抓拍和體溫告警記錄,便於回溯歷史。

在各地迎來返程復工潮的時候,疫情防控也進入了關鍵時期,該套解決方案已經在首都機場、多個重點城市部分地鐵站、校園、社區完成部署,積極參與到各地防疫工作中。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裝置

世界首款可每天檢測2萬個樣本

一套經過了多次性能測試的高通量檢測裝置從瀚辰光翼裝機完畢,運往第三方檢測機構,即將開啟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疫情期間,成都瀚辰光翼科技公司完成了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裝置的研發,每天可檢測超過2萬個樣本。這也是世界首款超大通量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裝置。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據公司研發部主任李傑介紹,一個小孔就是一個樣本,該產品每次可檢測3840個樣本,突破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儀器通量不高、需要更多檢測人員操作的瓶頸。目前,該系統已在大型第三方醫檢所完成裝機,為返工企業員工等高風險群體提供快速、高通量的核酸篩查方案,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更大範圍的疫情擴散,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智能多功能機器人

可實現移動高速測溫、發熱人員現場報警等功能

在成都天府新區將軍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臺通體白色的智能機器人正在來回“巡邏”……原來,這是一臺由成都睿達四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RS-18EP熱成像高速體溫測量高位立體霧化消毒機器人。

據成都睿達四維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靜雪介紹,該機器人高約1.8米,頂部酷似飛碟,中部桅杆裝有紅外熱成像儀器,可自主巡遊、避障。頂部360度無死角噴射霧化消毒顆粒,能有效阻斷空間懸浮“氣溶膠形態病毒”的存活及傳播;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間消毒僅需15分鐘就能完成;並且裝備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可實現移動高速測溫、發熱人員現場報警等功能。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全自主遞送服務機器人

送飯、送藥……“樣樣精通”

在阻擊疫情最前線的隔離區,烈性病房內更是少不了機器人的身影。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是成都醫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戰場”。在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烈性病區的走廊上,隨時都能見到這樣的小傢伙——“他們不用穿防護服,每天的主要職責就是在風險極高的隔離病區來回穿梭,把可口的飯菜和急需的藥品送到每一位醫護人員甚至病人手中。”

這是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自主遞送服務機器人,“我們的目的是儘量減少醫護人員和病患之間一些非必要的接觸,比如,送東西這些活可以由機器人完成。”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李希成說道。

潘露是成都市公衛中心烈性病區的一位護士。除必要的檢查和診療以外,病人的衣食起居幾乎都是由潘露和她的同事們來完成,雖然每次都會穿上最高規格的防護服,但依然存在風險。潘露表示,自從這幾個“小傢伙”來了烈性病區,她和同事們壓力小了許多,“現在我們使用這個機器人的話,會讓我們的感染風險降低一點,我覺得機器人確實給我們工作帶來很多的便捷。”

目前,這種送藥送飯機器人已經在成都市公衛中心已運行了一段時間,為減少醫護人員和病患之間的一些非必要接觸做出了重要貢獻。

2.5億元助力科技戰“疫”

成都給2000家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點贊!央視《經濟半小時》“開箱”成都科技戰疫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做了一些政府的服務保障。第一個我們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那麼這次80多個項目,我們財政出資超過2000萬元來進行資金保障。第二個我們做了上下游對接,實際上在這個關鍵的時期經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對接著用戶上下的需求。”

自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市給了科技企業最實惠的幫助,總共為近2000家企業和單位提供資金支持近2.5億元,助力科技企業加快創新產品的研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說,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從病例篩查到疫苗研發,再到疫情防控的新設備,抗疫的各個鏈條都因為科技的力量而變得更加高效。

科技防疫正在助力復工復產,給我們築牢防疫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