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研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红外无感测温迅速落地、智能消杀机器人构筑“安全”防线、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条“战线”上,在实验室、医院、公共场所、交通枢纽等多种应用场景下,成都科技防疫新技术新产品的科技“硬核”力量,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科技支撑。

今晚8点,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将镜头聚焦成都,以25分钟时长讲述科技防疫助力复工复产中的成都科技战“疫”故事,点赞成都“智”造科技防疫新技术新产品。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便携式可穿戴智能头盔

实时监测、预警人员发热状态

“最高体温36.4℃,请通过;最高体温36.2℃,请通过;最高体温37.4℃,那位帅哥请留步,请到我们的执勤点位复测一次。”在红星路步行街上,一位头戴酷似科幻电影头盔的网格员拦下了一位准备进入商场的市民。此时,他正“扫描”着来往人群,进行体温筛查和记录,科技感十足的头盔酷似经典科幻电影《机械战警》里的装备。“只要戴上头盔走在人群中,一眼扫过,即可完成对前方3到5米范围内所有目标人员的扫描,若发现发热人员,头盔立刻声光报警。”正在红星路步行街上执勤的网格员告诉记者。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成都光启集团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张铮铮介绍,深耕智能穿戴设备的成都光启在原有智能头盔产品基础上,开展技术升级改进,极短时间内研发出光启智能防疫头盔,将AI校准算法与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结合,可以实现毫秒级远距离多点批量巡查体温,无接触自动记录被检测人员信息和温度,上百人队伍可以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发热人员筛查和记录;同时,还可实时识别二维码,自动记录人员身份信息。

目前,光启智能头盔已在高速路口、地铁、机场、商超、公园、写字楼、医院、工业园区等场景及公安、交通、医务等领域广泛使用。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

支持对体温异常的人员报警

在华阳客运站,当行人在安检机前走过,无需停留,系统便会自动检测体温并反馈到显示屏上,方便工作人员查看。如果检测到旅客体温超过37.3°C,系统还会产生声光和弹窗提示。随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医用体温计做二次测量,并在智能测温筛查系统中记录确认。此外,如果旅客在进入地铁安检通道时未佩戴口罩,系统也会自动识别并提醒。

这是由商汤科技研发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可以快速进行普通人群的非接触式体温筛查,减少交叉感染;支持对体温异常的人员报警;支持在旅客佩戴口罩情况下的人脸识别,识别精度大于90%;支持未戴口罩告警。同时,可以储存人脸抓拍和体温告警记录,便于回溯历史。

在各地迎来返程复工潮的时候,疫情防控也进入了关键时期,该套解决方案已经在首都机场、多个重点城市部分地铁站、校园、社区完成部署,积极参与到各地防疫工作中。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装置

世界首款可每天检测2万个样本

一套经过了多次性能测试的高通量检测装置从瀚辰光翼装机完毕,运往第三方检测机构,即将开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疫情期间,成都瀚辰光翼科技公司完成了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装置的研发,每天可检测超过2万个样本。这也是世界首款超大通量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装置。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据公司研发部主任李杰介绍,一个小孔就是一个样本,该产品每次可检测3840个样本,突破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器通量不高、需要更多检测人员操作的瓶颈。目前,该系统已在大型第三方医检所完成装机,为返工企业员工等高风险群体提供快速、高通量的核酸筛查方案,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更大范围的疫情扩散,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智能多功能机器人

可实现移动高速测温、发热人员现场报警等功能

在成都天府新区将军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台通体白色的智能机器人正在来回“巡逻”……原来,这是一台由成都睿达四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RS-18EP热成像高速体温测量高位立体雾化消毒机器人。

据成都睿达四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静雪介绍,该机器人高约1.8米,顶部酷似飞碟,中部桅杆装有红外热成像仪器,可自主巡游、避障。顶部360度无死角喷射雾化消毒颗粒,能有效阻断空间悬浮“气溶胶形态病毒”的存活及传播;30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消毒仅需15分钟就能完成;并且装备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实现移动高速测温、发热人员现场报警等功能。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全自主递送服务机器人

送饭、送药……“样样精通”

在阻击疫情最前线的隔离区,烈性病房内更是少不了机器人的身影。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四川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成都医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战场”。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烈性病区的走廊上,随时都能见到这样的小家伙——“他们不用穿防护服,每天的主要职责就是在风险极高的隔离病区来回穿梭,把可口的饭菜和急需的药品送到每一位医护人员甚至病人手中。”

这是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全自主递送服务机器人,“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一些非必要的接触,比如,送东西这些活可以由机器人完成。”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人员李希成说道。

潘露是成都市公卫中心烈性病区的一位护士。除必要的检查和诊疗以外,病人的衣食起居几乎都是由潘露和她的同事们来完成,虽然每次都会穿上最高规格的防护服,但依然存在风险。潘露表示,自从这几个“小家伙”来了烈性病区,她和同事们压力小了许多,“现在我们使用这个机器人的话,会让我们的感染风险降低一点,我觉得机器人确实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的便捷。”

目前,这种送药送饭机器人已经在成都市公卫中心已运行了一段时间,为减少医护人员和病患之间的一些非必要接触做出了重要贡献。

2.5亿元助力科技战“疫”

成都给2000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点赞!央视《经济半小时》“开箱”成都科技战疫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做了一些政府的服务保障。第一个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那么这次80多个项目,我们财政出资超过2000万元来进行资金保障。第二个我们做了上下游对接,实际上在这个关键的时期经费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接着用户上下的需求。”

自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给了科技企业最实惠的帮助,总共为近2000家企业和单位提供资金支持近2.5亿元,助力科技企业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从病例筛查到疫苗研发,再到疫情防控的新设备,抗疫的各个链条都因为科技的力量而变得更加高效。

科技防疫正在助力复工复产,给我们筑牢防疫的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