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什麼區別?當前國家有多少個副省級城市?

地級市,是我國最普通的城市,截止2019年末,我國的地級市數量高達293個,從地級市上升為副省級城市,應該是每個城市的最大的夢想,因為副省級城市有太多的特權了,當然終極夢想肯定是直轄市,不過直轄市太難了,現實中能有個副省級城市足以很多城市笑醒。

地級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什麼區別?當前國家有多少個副省級城市?

PS:什麼是地級市,可能還有人不清楚,就是你所在縣城在往上一級,地級市處於省裡與縣裡中間。

副省級城市的特權

我國的副省級城市源自於計劃單列市,而計劃單列市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國家對一些大城市在國家計劃中(我國實行五年計劃)實行單列,這些單列市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當然最初只是享受有省級的經濟管理權限,在經濟管理方面與省一級平級,不受省裡管控,舉個例子,計劃單列城市的財政稅收是不用上繳給省裡的,除了部分給中央,其餘的都是自主支配的,而且一些需要省級才可制定的政策法規,單列市都可以,也因為這樣,很容易吸引周邊城市的大企業過來落後,比如廈門市就依此設定各類稅費優惠政策吸引了周邊漳州市和泉州市眾多企業前來廈門落戶。

地級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什麼區別?當前國家有多少個副省級城市?

一開始的計劃單列市,只有經濟權限,但不具備而不是省一級行政級別。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文件(中編[1994]1號),將原14個計劃單列市(重慶、廣州、武漢、哈爾濱、瀋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和濟南、杭州共16個市的政府機關行政級別定為副省級(即副部級,這些城市的市委書記、市長跟副省級是同一個級別的)。1997年重慶市升格為直轄市之後,我國的副省級城市的數量就定格為15個,直到今天,沒有在變化過。

15個副省級城市

如下圖所示,15個副省級城市中,十個為省級城市,另外五個為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基本上都是各地的經濟重鎮(不要小看東三省,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哈爾濱、長春和瀋陽還是傲視群雄的,只不過在最近這幾年沒落了)。

地級市和副省級城市有什麼區別?當前國家有多少個副省級城市?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副省級城市中,有的已經逐步落伍了,比如東北的四個城市、山東的濟南,福建的廈門,跟其他的副省級城市都不在一個層級上。但是國家一直以來都沒有在進行調整後,估計往後也不會再調整。目前各地要競爭的應該是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按照中規院的設想,國家中心城市對外要具有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對內則是經濟活動和資源配置的中樞,是國家綜合交通和信息網絡的樞紐,是科教、文化和創新中心,具備引領、輻射和集散功能。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先後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也就是說目前得到認可的國家級中心城市一共有9個,這些才是未來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