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暴躁的孩子該如何教育?

淘氣小夕


媽媽懷孕的時候,性格急不急?若是媽媽懷孕的時候也是性子急,那你該打自己,沒有權力打娃兒。

沒本事的爸媽才打娃兒,娃兒是用來教育和疼愛的,不是拿來發洩和寵溺的,小孩子性子急,爸媽平時有空少玩手機,多和他一起玩兒拼圖遊戲,拼圖遊戲最能磨鍊性子,對大腦也有益。

爸媽啥也不懂管不住自己,動則動手打人,你生的就得受你的打罵嗎?憑什麼?小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生的你教育,教育好娃兒,你老了回報你的就是娃兒孝順。謝謝!祝健康平安!



素素56792842


你好,我是小葉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說到做到。家長說話要算數,如果不答應的事,孩子再哭再鬧也不能妥協,如果想答應的事,就不要等孩子哭鬧了或發脾氣了再答應。這一點是家教中家長容易忽視的。

2,當孩子大哭大鬧時,要採取不理睬態度。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的。等孩子停止了哭泣,能夠心平氣和地回答問話時,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態度堅決,自然會停止哭鬧,聽從教育。

3、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正當的需求應儘量滿足,不能滿足時應耐心解釋,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4,當孩子出現打人罵人的不良行為時,應堅決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行為在別人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嚴肅講清道理,並引導孩子自覺採取補救措施





小葉子F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一名幼兒老師,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 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
  1. 父母可以觀察一下自身是否是“急性子”的性格。

孩子會從父母的行為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如果父母自身也是這樣的,孩子就會習得這樣的表達方式。

2.孩子是否得到有效的傾聽?

比如孩子有需要時,父母是否聽孩子說完?還是急於回答而忽略孩子的表達。

  • 當孩子脾氣暴躁,著急時如何做?

打孩子是絕對禁止的,請您試一試這樣的傾聽方式。

  1. 表達愛,看見孩子的感受。

可以看著孩子的眼睛告訴孩子:“寶貝,我現在感受到你有些著急,媽媽愛你,你如果著急就著急一會兒,這是正常的,我願意等著你說完。”

2.告訴孩子處理情緒的正確方式。(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

您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貝,如果覺得很煩躁,或者生氣,你可以說:我很生氣,我不舒服,也可以像我這樣跺腳,把你的情緒釋放出來。我會陪著你。”

3.當孩子做到時,給予孩子鼓勵與欣賞。

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欣賞:“我看到你今天發脾氣的時間變少了呢,很欣賞你的自控力,你做到了,祝賀你,真為你驕傲!”

關於如何傾聽孩子,建議您閱讀《傾聽孩子》這本書,裡面有很多的案例,很有實操性。孩子的變化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父母切勿急於看到結果,孩子的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需求,父母還需時刻內關自己,及時看到孩子。


我與兒童


1.平時多與孩子溝通。父母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父母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2.多鼓勵孩子。家長要首先冷靜下來,告訴他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但是也無法避免,只要學會控制就行了。讓孩子不要太過自責。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之後,家長可以開始對他進行言語上的開導了,鼓勵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保證下次改正。

3.幫助孩子學會自我控制。讓孩子時刻記住一點,當感到自己要發脾氣時,可反覆默唸“不要發火”,也可迅速離開現場,轉移注意力去做別的事情,或乾脆去找別的人談談心,儘可能不在火氣正旺的時候跟對方針鋒相對。這樣“氣頭”過後,返回現場,發脾氣的外部條件已不復存在,理智也佔了上風,就可進行有效的剋制了。

4.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雙方在交流意見時,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瞭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對方是否能接受,這樣也可以避免大動肝火。


lily橙子


孩子脾氣暴躁,說明是個急性子孩子。急性子多是遇事不能冷靜。任性,秉性直,有一句話不中聽,就會爭吵,有一件事不順意,就愛發脾氣。

這樣的孩子需要的是冷靜,你和他爭吵,怕是爭不出個青紅皂白。因此,他發脾氣時,不要搭理他,給他充足的時間去發洩,給他充足的時間學習思考,等他冷靜下來再給他談心。給他講故事,或循循善誘的促膝長談,讓他明白脾氣暴躁會帶給他的各種影響。用對比方式讓他明白,暴躁的性格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只有冷靜才能出智慧,辦好事!且鼓勵他勇於嘗試。

久而久之,他從實踐中才能感受冷靜處理問題和暴躁可能會引起禍端,兩者的區別。從而能積極完善自己!


微雨2324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璞玉,都需要精雕細刻。父母的言語,就好比那一把雕刻刀,是成為一塊廢料還是能成為舉世佳作,父母的言語至關重要。

父母的言語可以是三月春風,也可以是夏日酷暑;可以是潺潺流水,也可以是驚濤駭浪。

​父母的嘴,影響孩子的路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日常用語,決定了孩子的性格和人格。

三字經裡講到:“養不教,父之過。”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嬰幼兒到明事理懂是非的少年,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成長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們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總能發現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很像父親或者母親。我的兒子也不例外,我的愛人經常對我的兒子說:“你看你的脾氣,跟你爹一個樣。”並不是說孩子的脾氣性格生下來就隨誰,而是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誰的影響對孩子更大,孩子的脾氣性格就像誰。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當孩子什麼都不懂,第一次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時,是向父母模仿學習的。所以作為父母在日常用語中要溫文爾雅,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溫文爾雅;如果父母整日脾氣暴躁如雷,口吐芬芳,那孩子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也會跟父母一樣,不會有太高的素養。在日常與孩子接觸生活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過多的負面情趣去帶給孩子。

據心理專家調查顯示,很多有心理障礙的人,都是由於年幼時受過言語刺激所致,而這種言語刺激之所以威力巨大,恰恰是由於出自最親的人口中。

作為家長們,一定要認清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在孩子幼兒小的時候,一定不要給孩子說出傷害孩子心靈的話。特別是在孩子鬧人有情趣的話,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趣和嘴巴,不要說:“你給我出去,你再也不是我的好寶寶了,你這孩子真煩人,我在也不愛你了”這樣類似的話。作為家長朋友都感覺,父母與孩子沒有隔夜仇,都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孩子還小,懂什麼是記仇啊,過兩天哄哄都好了。其實不然,當孩子被語言暴力給傷害後,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不是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對孩子實行冷暴力,或者冷嘲熱諷,在這樣的語言壓力環境下,會讓孩子感到害怕,精神緊張,還會讓孩子否定自己,變得不自信。嚴重的會影響孩子讓他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父母跟孩子溝通,特別是三歲以上的孩子,果爸在這裡呼籲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站在一個朋友的角度去,讓孩子感覺你們是站在一個位置上的。好好跟孩子進行溝通,不要盛氣凌人,動不動就上綱上線。發脾氣誰都會,是一個人的本能,能控制住脾氣不是每個人都會,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的人那才叫有本事。


果爸講故事


孩子脾氣暴躁的應對方法

1、冷處理

別以為小孩子只顧著發脾氣,他其實也在偷偷地觀察你的反應。遇到這種情況,你一定要做到“威武不能屈”。別理他,要讓孩子明白,你已經看穿了他的把戲,這一套不管用了。

另外,爸媽們要提醒自己,別被孩子的壞脾氣傳染,如果孩子不聽你的勸,告訴自己人在氣頭上都是這樣的,給他一點冷卻的時間吧。

2、轉移注意力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無理取鬧,當孩子無理取鬧時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既讓他有新鮮的感覺,又不會違背父母的原則。

3、提供選擇的機會

如果孩子行為良好,提供選擇的機會將會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尤其是當你在特定場合下需要孩子的配合的時候,這點最為重要。例如,當你吩咐孩子準備洗澡時,清楚告訴他:“你有5分鐘的時候來看收拾玩具,然後過來洗澡。”要適當的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可愛的嚶嚶醬


看看你們家裡,在他跟前的家人裡是不是有誰就這個樣子,給他無形中樹立了榜樣?而且說實話,在這種情況下打他一頓,也就是家長髮洩一下怒火而已,對孩子的行為沒任何幫助。反而更會讓他覺得打人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講道理對低齡的小孩來講,作用也不大。以身作則是上策。


國王爸爸的公主女兒


脾氣暴躁的孩子,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錯了就得接受懲戒。先要說服他,讓他認錯,否則還會犯錯。指明他錯在哪裡,要他心悅誠服,以理服人,對他今後的路,很有幫助。打解決問題嗎?可能口服心不服,要麼打皮了,不怕打了;要麼打成兩面派,表裡不一。


落葉穩又輕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當孩子出問題了,父母應該反思一下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以不予過多關注,不予孩子打罵,當孩子平靜時不要責備孩子,讓孩子可以表達,接納自己的情緒,與孩子共情,讓孩子說出發脾氣的原因,安慰和表達對孩子的愛,慢慢的,當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也會慢慢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