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唯一生存的鐵律:真正賺錢的人,這兩件事從來不敢碰!


小故事:

有一個收購玉石的商人相中一塊玉,拿到手中愛不釋手,但他表面上會裝做輕描淡寫的樣子:“老闆,你這塊玉上有個黑點子,這麼大,這是茨點,不要不要,我收回去賣不掉啊。”玉石主人拿過一看,果真如此,立馬矮了三分,商量著說:“您看,能出個什麼價?”

“這玉石拿回去我不好處理啊,這樣吧,看在老關係的面子上,給個兩三元算了。”

“我在人家那裡收來可是20元啊,那我不虧狠了?”

“老兄,你收的時候沒注意,這是個次品啊,這樣吧,我再加一元,多了我也不幹了。”

玉石商人終於花四分之一不到的價格將玉石買到手。回到他店裡就不是那回事了,立即掛上50元標價去賣,這時候有一個人看中這塊玉石,說了同樣話:“老闆,你這玉石上有個茨點。”

“茨點?大兄弟,你看清楚了,那叫畫龍點睛,你見過玉石上有這一模一樣的眼睛嗎?”

“沒有。”

“既然你知道沒這一模一樣點睛玉石,我這個就是孤品,無價之寶啊。”

終於,這個玉石商人將幾元錢買來的一塊玉石以翻十多倍的價格忽悠走了,其實呢,在股票市場裡主力在做同樣的事,那大小非上市不是特大利空嗎?主力說:利空出盡是利好。當然,如果股市後面走牛,現在幾元錢的券商股還不知被主力賣到幾十上百一股。

從成交量上看,主力現在目的仍沒達到,那就是恐慌盤的湧出,雖然跌破所謂1850支撐位,賣盤並不洶湧,入場掃貨的卻大有人在,最低殺到1826就無法在動了,只能看著炒底盤將指數托起。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主力認為他拉上去不值得,或者成本高於他的預計,可能就不會很快拉昇,而採取慢慢磨的辦法,讓忍不住的人割肉離去。今天 算起來應該是七隻烏鴉唱枝頭,中間偶爾紅,還是一根假陽線,這說明了主力磨的工夫,每天不多不少,少許跌那麼一點,讓人既煩惱又失望,何時會是盡頭。

其實呢,炒股就是不能急的事,主力一般收集籌碼成功後,至少橫盤很長一段時間,數月半年的都有,關鍵要等待拉昇的理由和機會,突然幾個漲停板,總 要說個故事給人聽,是業績翻倍還是那個公司拾到個金蛤蟆,或者有人將多少資金慣進去了。有這樣的故事可講,主力拉起來後才會有人跟風,才能將自己手裡的籌 碼賣個好價錢。

一般來講,主力收集籌碼是在傳聞開始,如果某公司可能上的某個項目很好,傳出來時,股價有時候就會上漲一些,然後很長時間偃旗息鼓,這中間就是主 力在收集籌碼,先將其拉一個臺階,後面高拋低吸橫盤整理,儘量的使自己手裡的籌碼成本降低,也就是說,這段時間主力只能賺點伙食費,或者就是貼錢的買賣, 但儘量的將籌碼控制的越多越好。

這個公司兌現這個利好了,真正動工了,主力就會毫不憂鬱的拉起,當然,拉昇前儘可能的向下打一下。主力將獲得豐厚的報酬,因為利好兌現,這個項目 上馬,將給這個公司以後帶來多高利潤,多大效益,這個市場的人都知道,人總有憧憬,大部分人就會毫不憂鬱的掏錢購買,包括不少大資金,主力這時候就逐漸退 出來。

現在整個市場也一樣,幾萬億投資激活了這個市場,很多公司都將是這個政策的受益者,所以,主力進入一些公司,做起了一波行情,但你現在讓主力再次拉高, 主力是不願意的,為什麼?在業績還沒兌現的情況下,你指望主力繼續出高價收集籌碼?基本上可能性不大。主力既然能在低位收到,何苦出高價購買。

散戶唯一生存的鐵律:真正賺錢的人,這兩件事從來不敢碰!

炒股的基本原則:

做股票的最基本原則就是“高拋底吸”。問題的關鍵在於,尋找合適的低點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歐奈爾通過對過去四十五年大牛股的研究,發現這些股票在大幅上揚之前,底部大多呈現“有柄的杯子”形態,並由此總結出在杯柄部位買進是最佳的買進時機。從股票的運行規律來看.一般有兩個大買點:一個是在大盤即將啟動時;另一個是在個股形態初成時。具體而言,主要細分為以下十二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確定大盤已經探底成功之際(關於如何判斷大盤已經探底成功,在第十四課的點評中我們會進行詳細討論)。簡單地講,當我們看到上證指教周K線的KD值已經進入起賣區,且KD值出現金叉時,我們可以大膽買進。一般而言,大盤啟動後一、二週內,就會有許多潛力股湧現出來,在大盤剛啟動的時候買進股票,顯然是最佳時機,而最早啟動的股票往往是很有潛力的。根據我們的經驗,帶動大盤啟動的市場熱點一般可以維持三到四周。所以,在大盤剛啟動時,買進熱門股肯定可以獲取高盈利。當然,當行情來得比較迅猛時,許多個股都會有比較好的表現,此時,孰優孰劣很難分出,投資者很容易迷惑,但兩、三天後,優劣之間的差異就會非常明顯,潛力股就浮出了水面。

第二種情況、當一隻股票的底部形態初成時。大盤啟動的次數是很有限的,而買股票的次數是經常性的,因而不能總是等大盤跌下來後快啟動時買股票。根據我們對個股的研究,當個股上漲形態初成時跟進,也是很好的時機。不管它是“有柄的杯子”,還是“平臺整理”形態,或“W”底,或“V”形反轉,或“平底”形態,或“旗杆’’形態,只要它的形態基本成型,且伴隨成交量的有效放大,我們就可以大膽買進。

第三種情況、當一隻股票創歷史新高時。一隻股票創出歷史新高時,大多已有相當大的漲幅,許多投資者往往會認為這種股票已無太多潛力而錯先良機。經驗告訴我們,一隻股票能創出歷史新高,說明它的潛力和莊家的實力是相當大的。從理論上講,大盤的不斷上漲必然是許許多多個股不斷創出新高的結果,否則,大盤只能做箱形整理。實際上,我們所見到的大牛股,都是在不斷創新的走勢中被市場認識的。所以,當我們看到股票創出新高時,尤其是長期被市場忽略的老股票創出歷史新高時,我們千萬不可錯過買進良機。

第四種情況、當一隻股票走勢形態非常理想,且啟動後漲幅不太高時,我們可以大膽買進。

第五種情況、當我們判斷莊家已經介入,且目前價位離莊家的持倉成本不遠時,可以大膽買進。

第六種情況、當市場熱點剛出現時。市場熱點剛出現,龍頭股必定先行,此時買進龍頭股,至少可以獲得20-30%的收益。

第七種情況、當股票的陽線多於陰線,啟動後漲幅不高,且伴隨成交量的有效放大時,是買進的好時機。

第八種情況、當確定一隻股票的基本面比較好時,其技術指標,如KD值在20以下出現金叉、SAR指標出現紅點時,也是很好的買進時機,如果再加上成交量的有效放大,那麼這隻股票一定非常理想。

第九種情況、當股票進行再次探底,開始走穩時,成交量一旦放大,可以立即跟進。

第十種情況、投資者掌握了股票的某種內幕信息,或資產重組,或重大投資項目,或莊家要炒作,在市場尚未了解之前,成交量一旦放大,應立即跟進。

第十一種情況、當股票出現爆跌,且遠離均線系統時,投資者可以搶反彈。

第十二種情況、當股票36目均線止跌回升時,投資者可以買進。

投資者投資股票時,最害怕經過自己精心挑選的股票不漲,尤其是在大盤表現非常強勁時不漲,反而下跌。投資者一旦遇上這種情況,首先不要急於賣出股票,應該冷靜地反思自己的選股思路有無問題,然後從各方面分析該股票有無問題,如有,則立即賣出;如無,則繼續持有。如果你判斷能夠立即上漲的股票,在兩個星期後仍不能上漲,就應該換換手了。

為了幫助投資者識別莊家陷阱,我們建議在以下幾種情況不要買股票或少買股票:

第一、在大盤處於弱勢或跌勢時,儘量不買或少買股票,炒股票就像炒菜,火大時要快炒,火小時要慢炒。

第二、當股票的成交量不大時,不要買進。

第三、當股票在頂部放出巨量時,不要買進。

第四、當股票處於關鍵點位,如支撐位、阻力位、均線以及時間之窗等時,不要買進。

第五、自己不能明確判斷時,不要買進。

第六、當股票形態不好時,不要買進。

股票,就是平衡與失衡之間的循環往復

股票市場是這樣,它客觀存在的意義,就是在於股票市場的每支股票的股價始終是不平衡的,即每個人認為的心理價格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不會所有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看漲或看跌,因此才出現股價的此起彼伏,上升下跌的平衡與不平衡運動。當多數人處於獲利狀態時謂之失衡,同理,當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也謂之失衡;相反,當多數人交易成本處於大致相等時謂之平衡。事實上這也是相對區間內,因為交易成本絕大多數是不一致的,失衡也是絕對的,所以股價準會變來變去。而從股價的低點向高點的上升,股價太高了就又出現了不平衡,又會出現下跌。下跌多了,又開始回升。有時這種從平衡到失衡的過程,也會令你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市場很少處於絕對的平衡,市場的平衡是通過從一個不平衡過渡到另一個不平衡來實現的,這就決定了“大漲之後必有大跌,大跌之後必有大漲”,這也是一個永恆的定律。但什麼時候會漲,什麼時候又會跌,你感覺到的始終是不確定的,甚至是隨機性的。

當所有的投資者在牛市投身於股市,股價一路飆升,吸引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資金,一旦新的資金無法繼續投入,上漲的行情因此就會停滯。在停滯過程中,股票又會被不斷的較低價格拋出,空頭為了拋盡股票,賣盤不斷掛出,並大於買盤,這樣股票價格就會進入下跌趨勢。這時候,投資者就應冷靜觀察,耐心等待。當股市漸冷,人們的投資熱情逐漸因為大盤的不斷下跌而變得越來越謹慎的時候,一些優質股票的內在價值就會被嚴重低估,此時空方再想拋空的籌碼也所剩無幾,此時聰明的投資者或投資機構就會開始大量抄底買入。當抄底的投資者又把股價從盤整區拽出,並逐級抬高時,這時,中小投資者就會隨即跟進。由此一來,股市中股票價格上漲就在所難免了。所以,股市的運動就是從失衡到平衡,再從平衡到失衡循環往復的自然運行,這就是股市輪迴的規律。

因此在股市交易中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特別是在多頭市場,無論市場情緒如何高昂、興奮,隨時要防止轉勢,必須做好做空準備。股票市場雖是經濟領域,但正如前面所講陰陽漲跌與自然的互通性,則又可作為自然科學的範疇,在運行中當然也完全反映了牛頓的“慣性定律”。

慣性定律,即任何事物運動發展都具有一定慣性。也就是一定時間、一定條件下保持原來的趨勢和狀態。趨勢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其方向性,在股票市場中,股價運動的趨勢一般可以分為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由於慣性定律在起作用,股價趨勢一旦確立,必然會沿著既定方向做慣性運動。雖然很多時候價格漲跌的方向都是不確定的,但由於價格的變化具有很強的“慣性”,所以趨勢一旦形成,其運動方向就會延續較長時間,這時候漲跌的方向反而又是確定的。

由於趨勢是潛態有序,隨機是潛態無序,這樣股價運動又總是在隨機與趨勢之間轉換,並循環往復。但在股價趨勢發展中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股價運動的速率與節奏。速率,即是指價格趨勢在單位時間內漲跌的幅度,速率代表著趨勢力量的強弱;節奏,是趨勢從起點到終點的運行軌跡,在相同的速率下,趨勢還會呈現出不同的運行節奏。股票價格也像“流水”一樣總是順著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因為阻力也是時大時小地變化,因此價格軌跡在絕大多數時間就呈現出了彎彎曲曲的線路。在正常情況下,市場也不會只朝任何一個方向直來直去,市場運動的特徵往往是曲折蜿蜒,它的軌跡又酷似一系列前赴後繼的波浪,並表現出多種特徵的“峰”和“谷”。例如有時上漲,是“進二退一”的波段式上漲;有時上漲又是“一步一個臺階”式的上漲。有時上漲是“單邊飈升”式的上漲,有時下跌又是“單邊暴跌”式的下降。但無論如何,絕大多數股票總是在盤整和趨勢之間交替出現,只是確定性佔主導時出現趨勢,不確定性佔主導時又出現盤整。但是“萬事開頭難”。所以開始運動與停止運動又都是最消耗能量的時候。

散戶唯一生存的鐵律:真正賺錢的人,這兩件事從來不敢碰!

因此,有時候節奏的變化並不改變原有趨勢的速率,這個時候只是股票價格運行區間發生變化,多空平衡狀態並沒有改變,原趨勢仍然存在。但是當趨勢的節奏變化開始改變原來股票價格運行趨勢速率時,就要引起警惕了,當節奏改變速率時,也就是意味著原來多空平衡狀態被打破,原股票價格趨勢出現加速上漲,可能即將出現反轉。因此在股票行情分析中,節奏和速率的變化總是先於趨勢發生變化。

實際上,我們發現股價變化趨勢真正出現上漲或下跌的時間,都比趨勢的醞釀和休整時間要短。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當然,相應的盤整期越長,則突破之後趨勢行情的級別和持續時間也越長。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橫有多長,豎有多高”。而且盤整幅度越窄,其突破後的能量就越大。如果在盤整末期,價格突破盤整區的時候,成交量若明顯放大,或在盤整末期呈逐步放大態勢,代表著長線主力資金在進駐,盤整一旦結束,則爆發較大級別的趨勢行情可能性也越大。

避開15大交易誤區

1. 沒有交易計劃

絕 大多數短線交易者進入股市的時候,都不會制定交易計劃,這使他們無法知道合理的入市資金應該是多少;在後市出現什麼狀態時,該不該加倉、減倉,加、減的比 例是多少;在什麼地方設置止損以平倉了結;在什麼地方設置止贏以獲利了結。面對始終有計劃、有目的、有紀律的市場主力,他們的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他們不 知道,市場專門修理那些隨意交易的人。

2. 非系統性交易

這包括兩種常見的情況:一種是按消息交易,即短線交易者到處尋找 小 道消息進行交易,而不是按市場規律和個股特性進行交易,這種短線交易者的總體特徵是不學無術,東打西探;另一種是按預期交易,即以為市場會怎麼走而採取行 動,並不是順勢而為。江恩有兩套技術,一套是測市技術,一套是操作規則。顯然,僅憑測市技術是行不通的。

3. 頻繁交易

如果短線交易者以1 000元本金起步,一年只進行20次交易,10次全部獲利且盈利率為8%,又有10次全部虧損且虧損率為8%,無論如何調整盈、虧的順序,短線交易者的資金都會減少到938元,還沒算交易成本。這就是頻繁交易的代價。

4. 滿倉操作

對 於一個沒有資金管理概念或急於提高投資回報的短線交易者,常常會選擇滿倉操作,即建倉時動用全部的資金,出場時沒有減倉的想法,一味地滿進滿出。他們的理 由是:既然看好就該全力投入,既然不看好就該立即抽身。但是事實上,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到後市的發展,預測錯誤和被主力欺騙的比比皆是。而這樣的短線交易 者也往往不明白,他應該靠複利而非靠暴利來賺錢。

5. 不設止損

很多短線交易者沒有主動止損的概念。究其原因,心理上的障 礙 主要是心存僥倖,一旦建倉以後不設止損,僥倖地希望價格能向自己建倉的方向運動;技術上的障礙是不知道在哪裡設置止損的點位,認為很麻煩;認識上的障礙是 認為大不了就套住不放,“二十年後還是條好漢”。於是,多數短線交易者在嚴重套牢後最終斬倉出局,少數短線交易者則被迫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6. 不設止盈

很 多短線交易者認為,為什麼要設止盈,讓盈利奔跑不好嗎?而實際的結果卻是:太多的短線交易者在貪婪的慫恿下,認為“樹會長到天上去”,遲遲不願順著梯子爬 下來,等到主力把梯子抽掉之後,才知道跳下來的代價。實際上,這一切的交易心理主力都非常清楚,怎麼可能讓散戶有機會跑在其前面呢。於是,曾經的盈利成為 了紙上富貴,不斷的套牢成為了連綿惡夢。

7. 不懂資金管理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很多短線交易者不知道10萬元資金、 100萬元資金、1000萬元資金在操作上的不同之處,因而一視同仁,套用同一種交易策略,最終招致失敗;另一方面是短線交易者不懂得資金的運用和調度, 尤其是缺乏建倉、增倉、減倉、平倉時的技巧和經驗。要知道,即使是對市場有同樣的預期,但是懂資金管理和不懂資金管理的短線交易者,其最後的盈、虧差距是 很大的。

8. 越跌越蠻幹

當股價層層下跌的時候,部分短線交易者通常會出現三種情況。

其一,不分場合和時間趕緊“割肉”,結果可能一割就漲,後悔莫及;

其二,越跌越加倉,期望攤低持倉成本,同時認為自己拿的是優質股,無視熊市的存在,把自己當作是基金必須保持倉位;

其三,認為反彈即將展開,於是匆匆入市去等待反彈的果實,但結果卻往往是一動就錯、一錯就虧。

9. 疲勞交易

有些短線交易者持續“戰鬥”在股市一線,沒日沒夜地盯盤和分析;有些短線 交 易者則受不得刺激,患得患失,容易失眠。但他們都仍然帶著疲憊繼續交易。他們不知道,股市不是工廠,不需要勞動模範,需要的是效率。當短線交易者身心疲憊 的時候,記憶力、反應力、感知力、決策力、協調性、敏感性等都會降低,作出失誤的交易動作也就在所難免。

10. 不思進取

有 些短線交易者看起來比較勤奮,到處找方法、學經驗,但實際上,卻不願自己思索交易方式,自己考慮前因後果,而是生搬硬套,囫圇吞棗;又或者,發明了一套盈 利模式後就不分時宜地反覆使用,自認為可以一勞永逸,萬事大吉。股市之所以能持續發展,就是因為它的不可預知性和其自我驗證、自我變異的生命活力。跟不上 市場節奏的短線交易者,遲早都會被市場淘汰。

11. 無交易風格

每位短線交易者都很難戰勝自己的性格,所以每位短線交易者 都 應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經驗來形成自己的交易風格,這包括自己的預測策略和交易規則,也包括自己的選股標準和進出時機。沒有自己的交易風格,就等於沒有自己的 主見,連主見都沒有的短線交易者是無法在市場立足的。這樣的短線交易者很難不被市場風暴席捲而去,也很難不喪生在詭秘洶湧、陷阱密佈的證券市場。

15. 自身不穩定

短 線交易者往往知道市場是不穩定的,其風險也是可以預計的,但短線交易者自身的不穩定性卻往往被自己所忽視。如持倉數量的不穩定、資金管理的不穩定、準備的 不穩定、操作的不穩定、視角的不穩定、進出的不穩定等。這些不穩定性即使是發生在預測正確的情況下,也難免出現虧損,何況是在多數預測被證明為錯誤的情形 下。自身不穩定因素,是短線交易者的一大致命問題。

交易獲勝的真正秘訣

不要預測未來的行情,而應該評估現在的行情性質並制定好交易策略! 買賣規則重於預測! 這是交易獲勝的真正秘訣: 停損單是贏家的法寶,保本是永遠不敗的秘訣。

交易不是知識的學習,交易永遠是修煉場, 人性的一切弱點在這裡暴露無遺。

成功的交易者是技巧、心態和德行的統一,三者不可分離。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無我,無慾、無喜、無憂、無恐懼。 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張著兩隻眼, 一隻望著市場,一隻永遠望著自己。 任何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 校正自己,永遠比觀察市場重要。

預測是個陷阱,一個美麗的陷阱, 從本質上講,預測從屬於主觀。 一切必須由市場來決定, 市場永遠是客觀的,不以交易者的主觀來決定的。 跟著市場行動,拋棄任何主觀的東西,是成功交易者的前提。

建立起你的交易系統,放棄預測,放棄恐懼,也放棄貪婪和歡喜, 一切由你的交易系統決定出入市。 機遇是留給肯下苦功,目光遠大的人的; 留給不受眼前行情起伏震盪,有完全思想準備的人的; 留給有博大的胸襟氣度和頑強的意志品質,優秀的人格魅力的人的。

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沒有一套穩定贏利方法是不行的;想學習的朋友可以關注筆者圈子,每天更新個股點評、大盤走勢、選股買賣點和技術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