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小時候跟大人去清明祭祖的情景嗎?都有什麼自家做的祭品美食?

像霧像雲像風


我的家在山西的一個小鄉村,小的時候真的感覺清明祭祖是一個很盛大的事情。早早的我媽媽會蒸饅頭,但和平日吃的不一樣,媽媽饅頭裡會包很多東西。也許這就是我們這裡的風俗,媽媽在饅頭裡包報紙,也許是讓祖先保佑家裡的後代當文化人吧!還會在饅頭裡包個整雞蛋,這個我不太知道意思[捂臉]還會在饅頭裡包蔥,意思是讓祖先保佑後代各個聰明吧!而且媽媽會做很多各式各樣的造型饅頭,有魚,鳥,小豬。還有個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買好多金銀紙,回家疊元寶,摺紙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小孩最喜歡的事情了,當時也沒有什麼可以玩的,和現在的小朋友不一樣,那時候折元寶感覺特別有意思,金色,銀色的紙特別漂亮,折一堆好有成就感。到了早上吃完飯爸爸會帶著我們去地裡上墳,燒準備好的紙錢,元寶等祭奠!

後來長大了,嫁到老公家,雖然我孃家和婆家離的不算遠,可風俗大不一樣。這裡的風俗到清明的時候我婆婆會炸油餅,炸菠菜做的大丸子,還會煮雞蛋。祭奠的時間也很早,天不亮就出發了!也許這就是十里不同俗的真實寫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