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首發:至匯戰略營銷(zhihuiyingxiao)

轉發:食材品牌觀察(ID-SCPPGC)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緣起於武漢的新冠肺炎來得猛烈而迅疾,各地政府的應對也是果斷而強硬,隨著歷史上的首次“封城”,全國各地的大型商業活動以及居民的日常活動戛然而止。


在這種強力管控的態勢下,部分受到此疫情影響的行業不免憂心忡忡,而調味品行業正當其中,那麼,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整個調味品行業究竟會帶來什麼影響,調味品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調味品行業短期受影響

但長期趨勢不會變化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此次新冠肺炎的爆發正值春節期間,這是中國傳統的消費旺季,尤其是餐飲行業和食品行業,一個春節旺季高峰時產生的銷售額甚至可以佔到全年的20%-30%。而在對疫情的強力防控下,傳統的消費旺季變成了全年最大的淡季,必然會影響整個行業的增長。


那麼,調味品行業在此次疫情中可能會受到多大的影響呢?


筆者基於2003年非典時的狀況,判斷調味品行業在短期內(即2020年的第一季度)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其中主要的影響源來自於餐飲行業,但是隨著疫情的過去,餐飲行業將會出現反彈,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前期所遭受的損失。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回看2003年,非典的整個宏觀經濟是處於平穩發展態勢的,季度GDP增速平穩運行,社會消費品總額的增速在2003年的4-5月份出現明顯下行,但是6月份就逐漸好轉,7月份則恢復正常,雖然消費短期內受疫情影響出現明顯下行,但隨後較快恢復。


相較於非典,此次的新冠肺炎雖然爆發迅猛,但是週期並不會長,當年非典延續了近8個月,但此次疫情政府控制力度前所未有,恢復的時間應該會很快。


餐飲行業受損可能令調味品行業

損失250億元左右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對於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政府的力度是空前的,在此期間,全國各地所呈現出來的都是一片空城,大家基本上都是窩在家裡,以防範可能不期而至的疾病風險。


在這種嚴峻的局面下,餐飲行業確實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在整個疫情期間,只有極少數的餐飲終端在營業(含外賣),這對與其密切相關的調味品行業也有著重大的影響。


2003年非典期間,整個餐飲行業受到的損失在210億元左右,佔當年餐飲業整體銷售收入6000億元的3.5%;不過此次疫情和非典存在著一些不同,非典影響的主要是五一長假,而且暴發性沒有此次迅速,期間也並沒有實施“封城”和全面的大力度防控,那時人員還是可以自由流動的,筆者在2003年的5月份還在走訪市場,一路走下來都有吃有住,雖然疫情嚴重,但並不像此次政府管控的如此嚴格。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相比之下,此次新冠肺炎雖然週期不長,但是防控力度卻遠遠超過非典,而且正值春節期間,餐飲收入在全年中的佔比很大。


2019年餐飲行業的總營業收入為4.67萬億元,而春節貢獻了全年總收入的15.5%,也即7238億元。按此計算,此次疫情導致餐飲行業損失70%的營業額,那就是5000億元,其中調味品成本佔整個餐飲收入的比例按5%計算,因此調味品行業受到的損失至少為250億元左右。


假設2020年整個調味品行業的銷售收入按4000億元計算,那麼此次疫情造成的損失將會佔整個行業的6.25%,總體看來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會太大,主要還是集中在以餐飲渠道和餐飲定製為主的企業。


對服務員依賴較少的連鎖快餐業

會給烹飪燒菜料定製帶來更多機會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此次疫情對於餐飲行業的影響在短期內確實很大,原本餐飲企業在年前都預先購置了大量的食材,以應對居民傳統年夜飯的旺盛需求,但是在疫情公佈之後,防控一天比一天緊,原先有預定年夜飯的居民紛紛都取消了聚餐,這就造成了食材的過剩,大量的飯店乾脆就直接向居民賣起了菜,這樣還能減少一點損失。


更為關鍵的是,為了嚴格防控疫情,國家發佈了延長春節假期的規定,從原先的1月30日延長到2月3日,而部分地方政府還出臺了延長更多時間的規定,如上海市政府規定所有用工單位不得早於2月9日24時復工,湖北則規定不得早於2月13日24時復工,在此期間如果用工單位要求員工上班,將按照2倍金額髮放工資。這樣一來,許多餐飲企業就受不了了。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西貝老總賈國龍在接受中投網記者採訪時就深深表達了擔憂,當前西貝全國400家線下門店都已停業,只保留了100多家外賣業務,不過外賣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7-8億元,其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在家,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放,這樣一個月的薪資支出就在1.5億元左右,如果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連經營不錯的西貝都面臨這種窘迫,何況大部分普通的餐飲企業呢?


按賈國龍所說,西貝的綜合人力成本佔整個營業收入的30%,這個比例很高,正常經營的時候看不出來,如今遇到疫情而停業,現金流立刻吃緊。通過此次疫情危機,相信不少餐飲企業都會更加重視現金流,同時還會注意控制人力數量,以避免再次發生這樣的危機。


如此一來,對服務員依賴程度相對較少的快餐行業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在非典時期就已經得到了充分體現,此次疫情之後還會更加得到重視,從而將會給烹飪燒菜料的調味品企業帶來更多的定製業務,這個機會應該牢牢抓住。


外賣產業加速發展將進一步鞏固

餐飲市場在調味品行業的核心地位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此次疫情中應該得到大力稱道的就是外賣產業,雖然形勢嚴峻,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餐館和外賣人員堅持開展業務,這次公共衛生事件可謂是好萊塢大片的真實版,當一切聚眾活動都被禁止之時,外賣產業便成為了支撐商業活動的核心支柱之一。


尤其在這個春節期間,鐘點工和保姆有不少都已返回老家,即便居民們可以直接到超市買菜回來自己做,但卻難以支撐太久,平常都習慣了飯來張口,現在則要持續多日自己燒菜洗碗,這是挑戰多麼巨大的事情!


於是,外賣便擔當起了支持家庭日常餐飲的重要角色,正是如今已日漸普遍的外賣產業,才讓這次疫情中的人們不會顯得那樣狼狽不堪,並得以輕鬆地在家中休養!


此次疫情後,外賣產業必將得到更大的重視和更快的發展,這種局面將使得餐飲市場仍然會成為調味品行業的核心。對於調味品行業來說,應該繼續強化對餐飲市場的拓展,以更好地幫助餐飲企業實現高效烹飪。


疫情後餐飲行業的“報復性”反彈

將成為調味品行業挽回損失的關鍵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目前對於整個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普遍的觀點都是傾向於短期發生波動、長期持續增長,從2003年非典的經歷來看,也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當然目前的整體形勢與2003年不太一樣,當年的中國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而現在正處於調整結構的“盤整”階段,內外都面臨挑戰,可能恢復的時間要比非典時期更長。


不過就消費者的心理來看,疫情期間都被“憋壞”了,疫情過後必然會發生情緒的釋放,這就給餐飲行業的反彈創造了機會。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在非典時期,疫情的高峰期是5月份,6月份以後餐飲行業立刻就出現了回升,而調味品行業在2003年的一二季度出現增速低迷情況,但從第三個季度開始也得到了較快恢復,這都是和餐飲行業的反彈緊密相關的。


因此,調味品企業應該充分做好疫情過後可能產生的市場爆發,要提前針對客戶、渠道、品類、供應鏈、資金等方面進行規劃,密切關注疫情動態和社會民眾的動向,加強對重點終端的現場客流觀察,一旦形勢稍有放鬆,就要立刻開展渠道鋪貨和陳列,並輔以相關的推廣,以最快的速度搶佔市場。


疫情後調味品企業將會

更加註重多元化渠道建設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像非典和新冠肺炎這樣的疫情,影響最大的必定是與公眾活動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餐飲、旅遊、交通、娛樂等,所以這些行業在此次疫情中都損失慘重。


對於調味品行業來說還相對好一些,不至於像旅遊、娛樂等全行業覆沒,其受影響大的主要還是和餐飲行業相關的市場,而家庭和工業這兩大類市場受到的影響並不大。


因此,以餐飲渠道或餐飲定製為主的調味品企業和經銷商在此次疫情中受損較大,而以家庭市場為核心的企業還可以通過商超渠道和電商平臺進行維持,如果以餐飲渠道為主的企業渠道結構單一,在此次疫情中肯定就非常被動。


經歷磨礪找規律,疫情過後再出發


所以,此次疫情給調味品企業帶來的啟示就是,要更加註重渠道的多元化建設,尤其是以餐飲渠道為主的企業,除了要繼續強化核心渠道之外,還需要適度對家庭市場進行佈局,根據企業自身戰略和商業模式來確定不同渠道的比重,儘量形成能相互聯動的多元渠道結構。


當然,餐飲渠道仍然還要大力拓展,畢竟這是調味品行業中佔比最大的市場,只是一定要考慮到像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提前為企業的有效應對進行謀劃和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