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機!中國汽車產業崛起機遇來臨!“後疫情時代”,產業各方該如何化“危”為“機”迎接春暉?

危中有機!中國汽車產業崛起機遇來臨!“後疫情時代”,產業各方該如何化“危”為“機”迎接春暉?

危中有機!中國汽車產業崛起機遇來臨!“後疫情時代”,產業各方該如何化“危”為“機”迎接春暉?

在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時間窗口上,中國汽車產業將如何砥礪突圍,在困境中尋找機遇?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否會有所轉移?近期,證券時報·車資本展開了系列報道策劃,詳細解析了疫情對汽車產業及各個細分領域帶來的影響。

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對於一個產業而言亦是如此。新冠疫情的衝擊,令連續兩年產銷下滑的汽車產業雪上加霜。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汽車產業的“疫後”恢復,牽涉著未來我國經濟的走勢。

基於此,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已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汽車產業復工復產,並推出多項舉措拉動汽車消費增長。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疫情對汽車產業的衝擊是短期的、暫時性的,但這也讓高速發展了的二十餘年的中國汽車產業猛踩了一腳“剎車”。

在被迫按下“暫停鍵”的時間窗口上,中國汽車產業將如何砥礪突圍,在困境中尋找機遇?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是否會有所轉移?近期,證券時報·車資本展開了系列報道策劃,詳細解析了疫情對汽車產業及各個細分領域帶來的影響。

“疫後”盼春暉

中國汽車產業如何化“危”為“機”?

從來沒有料想過,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產業會以這樣的方式被按下“暫停鍵”。

汽車產銷量雪崩式下滑、全球供應鏈頻發預警、整車企業掀起裁員降薪潮、經銷商門店門可羅雀……受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突遭多重考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份,汽車製造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79.6%,疫情對產業的影響空前。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在國內抗疫取得階段性成功、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頑強復工復產之際,全球進入了與疫情搏鬥的焦灼時期,超100多家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供應商被迫停產,全球汽車產業鏈運轉陷入紊亂狀態,這再度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疫後”復甦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疫情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影響幾何?將給2020年的車市走勢帶來怎樣的衝擊?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該如何紓困?政府對產業的扶持政策將瞄準哪些方向?汽車消費對拉動中國經濟的恢復作用如何?中國汽車產業將如何化“危”為“機”?這一系列的問題,成為了產業“盼春”之時最為關注的焦點。

影響難量化

疫情重創產業鏈各環節

疫情的衝擊,讓2月的汽車銷量降至歷史最低。過山車式的數據波動,最直觀地反映了中國車市遭遇的重創。

2020年元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範圍內蔓延。受此影響,物流運輸業受阻、零部件配套供應不暢,汽車生產端逐漸陷入停滯。與市場同頻共振的消費端,則迎來更大的衝擊。大部分消費者主動進行居家隔離,出行縮減,導致市場需求受到嚴重抑制,汽車消費呈現斷崖式下跌。

供應端、生產端、消費端的集體承壓,對於已連續兩年產銷下滑的中國車市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其中,2月的跌幅最為嚴峻,產銷量分別為28.5萬輛和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系歷史最低水平。

追溯部分上市車企披露的2月產銷快報,上汽集團(600104)、吉利汽車(00175.HK)、廣汽集團(601238)、長城汽車(601633)、比亞迪(002594)、東風汽車(600006)2月銷量同比下滑幅度均超70%,更有部分上市車企的2月銷量跌幅超過90%,驚現零產量。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如果政府不採取新的支持政策施以援手,那麼預計2020年國內的汽車銷量同比下滑幅度將達10%。”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看來,疫情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絕不僅僅侷限於上半年,對全年的影響都是不容樂觀的。

國信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梁超認為,從供需的角度來看,雖然前期大部分企業因延遲復工,導致生產放緩,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充分控制,生產端加班加點,產能並不會成為制約消費的因素。相反,需求端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3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透露,自2月19日迄今,汽車行業企業整體開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總體達產率已經與去年同期水平相當。

生產端的頑強復甦,為產業全面迴歸正軌打響了第一槍。但事實上,汽車消費端恢復仍是一道待解的難題。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有行業專家表示,與2003年非典疫情所處的大環境不同,近年來我們正處於經濟下行週期,疫情的突襲,給各行各業帶來嚴重影響,也會導致部分潛在消費者收入縮減。因此,疫情結束後,即便是消費者確實存在購車需求,也會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迷茫感而捂緊“錢袋子”。

“可能短期內前期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會有一定釋放,但長期來看這種回暖非常有限”,上述專家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

除了消費信心的不足,國外形勢的變化也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復甦增加了一絲不確定性。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蔓延,已有超100多家主流跨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陷入集體停產狀態。

汽車作為一種高度複雜的產品,一輛整車上涉及到約2萬個零部件。這種複雜性造就了汽車產業呈現出高度的全球化特徵,國外零部件供應商的停工停產,勢必會為國內汽車企業的復產帶來一定的制約。太平洋證券分析稱,短期來看,全球汽車供應鏈的多米諾骨牌尚未倒塌,但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供應端的壓力將逐步凸顯。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短期來看,疫情對產業的衝擊集中於生產端、消費端和供應端;但長期來看,它直接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的節奏,觸動了產業向上的中樞。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處於轉型的攻堅期,前期產業內外的協同奮進,已讓我們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暫時領先於全球,但疫情的突襲卻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我們轉型的步伐,從這個角度來看,疫情對產業的打擊是空前的。

“活下去才有春天”

“我可以接受降薪,也充分理解公司的難處。這種情況下,只要不裁員,大家就都有長期發展的機會”。

受疫情的影響,1-2月份,汽車製造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79.6%,具體到企業層面,則是營收和淨利潤的大幅縮減。基於這樣的原因,汽車行業內掀起了一波小範圍的降薪裁員潮,即便是頭部車企,也難逃降薪的命運。

一位汽車企業的員工告訴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最近身邊不少同行都接到了降薪通知,但其實大家都還挺理解的。對於員工而言,最期望的是公司能有可持續性的發展,如果公司在疫情的衝擊下倒閉了,吃苦頭的還是員工。”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根據中汽協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此次疫情對於零部件企業的影響更大。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零部件企業將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

此外,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瞭解到,部分汽車經銷商庫存已位於警戒線之上,現金流吃緊。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約30%的4S店現金流無法支撐超過3個月。

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那些平常經營狀況就比較堪憂、利潤較低的企業,在這一輪衝擊中是很難活下來的。相應的,疫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產業內的兼併重組和優勝劣汰。

那麼對於企業而言,應該如何避免在疫情衝擊下被淘汰,面對現有的挑戰該如何紓困呢?

有行業專家認為,從短期來看,企業要做的就是急劇收縮,在低溫冷藏中穩固推進生產經驗恢復正常,同時企業也需要堅定信心和策略,對長期的戰略轉型不動搖,尤其是要更重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從長期來看,疫情考驗的是企業的免疫力和核心競爭力。

因此行業內的企業更應該在加強跨界合作、國際交流的同時,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以有競爭力的產品作為應對沖擊的法寶。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認為,疫情給了產業上下游企業一個很好的反思時間,企業大可以在修煉內功,提升產品和品牌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將目光放長遠一些,為未來的競爭做好準備。

東興證券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在“後疫情時代”具備很好的崛起機遇。其中,乘用車方面,中國品牌企業可以加碼印度等海外國家佈局,抓住歐洲與日韓品牌帶來的空檔期,發揮在品價比層面的優勢;零部件方面,由於全球疫情的衝擊,全球零部件供應商告急,中國零部件企業的溢價能力和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將有一定提升空間。

政策護航

產業空間待釋放

“過去兩年,我一直不贊成將汽車產業作為刺激經濟的臨時手段,但今年的形勢不同。疫情給國民經濟帶來重大損失,汽車行業理應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做出貢獻。”一位行業內資深專家認為,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對於拉動國民經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據悉,汽車產業的銷售額在全國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佔比,汽車稅收在全國稅收中的佔比均超過10%。應該說,汽車產業的穩定恢復,對於推動國民經濟的整體穩健運行有著重要作用。

近期,國家有關部門在積極推動汽車產業復工復產,解決中小企業困難的同時,也在大力倡導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辛國斌指出,儘管目前汽車企業的復工率很高,但市場需求仍然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工信部將同有關部門一同,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建議,促進各地加快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廣東、山東、吉林、海南、深圳、杭州、南昌等地區已出臺了具體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那麼,政府對汽車行業的“護航保駕”究竟將從哪些角度入手?刺激消費和扶持產業的政策將持續多久?成為行業內近期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

證券時報·車資本記者瞭解到,目前新能源汽車是各地拉動汽車消費的重點領域。而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關於暫緩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不僅如此,產業界也在不斷呼籲針對部分限購城市,在新能源牌照上適度放開,這樣既可以在短期內拉動汽車消費,同時還可以持續引導產業的綠色轉型。實際上,日前,工信部也透露出相關信息,會協調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以及相關政策作出調整。

有行業專家指出,除了將汽車行業作為刺激經濟恢復的重點,政府對產業的馳援還可以體現在更多層面,例如在金融政策上予以支持、引導相關投資、幫助企業穩定就業等。總體而言,各項政策應以組合拳的形式出現,全面拉動汽車產業的復甦,以充分產業的發展空間。

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均來自圖蟲創意。

End

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危中有机!中国汽车产业崛起机遇来临!“后疫情时代”,产业各方该如何化“危”为“机”迎接春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