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哪兒對清明祭祖有限制或規定嗎?

室靜蘭香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但是今年是特殊情況,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退,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即將到來,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新風,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這裡各個單位都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織全體員工開展清明節“雲祭祀”活動,以網絡獻花的形式向中華民族的先賢英烈以及犧牲在抗擊疫情一線、在涼山森林大火中遇難的英烈們致敬,緬懷先烈,追思功德,感恩英雄,見賢思齊。

開展文明祭祀、網上祭祀既是當前疫情防控的形式需要,更是文明生活的“關鍵小節”,人們都在積極參與,在網上向英烈“獻花”,抒發敬仰緬懷之情。

大家紛紛表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祭祀重在心意而不拘泥於形式,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對家庭、對社會是最大的負責,對逝者的最好告慰,提倡文明環保祭掃,以實際行動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漢江博覽


我們這邊很多年就實行火化了,骨灰盒放在冥樓裡。清明祭拜都去大院裡燒紙錢,有一個化紙池供品擺設在骨灰盒前神桌上。冥幣金銀元寶統一在化池焚燒,那邊村長會計大概安明細發放錢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