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美術界何家英現象和冷軍現象的?

A力2


何家英和冷軍都是中國當代知名度較高的畫家,都是以創作女性人物畫而出名的畫家。不同的是,何家英擅長於中國工筆畫,冷軍擅長於超寫實油畫,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繪畫類型。

第一次看到何家英的女性人物畫,禁不住眼前一亮,有一種春風撲面鶯聲悅耳的感覺。畫中女子的那種清新,那種清純,那種亮麗,那種悠然,那種明快,那種超俗,那種輕盈,那種韻致,那種飄逸,那種灑脫,淋漓盡致活脫脫的體現出東方女性的美!對於我這個比較偏好於寫實油畫的繪畫愛好者來說,真想不到,我們中國的工筆畫原來也可以把人物表現的這麼的好!從此也便喜歡上了何家英的畫,記住了何家英先生的名字。

何家英的工筆畫,融西方油畫的一些技法於國畫中,卻又分明是中國工筆畫兼寫意為主的繪畫,其造型精緻而又不同於寫實油畫的具象逼真,其線條簡約而又不同於寫實油畫的條塊組合,其色彩輕柔而又不同於寫實油畫的濃墨重彩,其畫面清麗超脫而又不同於寫實油畫的凝重靜穆,其人物鮮活呼之欲出而又不同於寫實油畫的赤裸直觀,但畫中人物卻是一樣的氣質優雅韻味十足氣韻流暢,這是一種掩飾不住的美,一種清新質樸的美,一種東方女性獨有的美,這種美讓人看上一眼就可以記住。

冷軍與何家英不只是畫風不同了,畫種都不同。冷軍以超寫實油畫《小羅》、《小姜》等揚名海內外,被譽為當代中國超寫實油畫的領軍人物。近年來,在繪畫藝術品拍賣市場,冷軍的油畫作品屢創新高,也使他名聲大噪,成為當今畫壇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

冷軍超寫實油畫的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寫實,將油畫中的寫實推向極致。在冷軍的油畫中,人物形象清晰到頭髮絲頭髮梢甚至毛衣線孔下的皮膚都看的清清楚楚的程度,令人歎為觀止。把畫畫到這種連高清照片都有所不及的逼真清晰精緻細膩,既是冷軍油畫的最大亮點,也是冷軍油畫頗有爭議的地方。但不管怎麼說,冷軍作為中國當代畫家,追求完美,用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創作一幅超寫實油畫,把寫實油畫畫到如此極致,展示了手工繪畫在寫實上的新高度,這是難能可貴的。





燈影書畫


經過比較,感覺何家英的美女畫千嬌百媚,看冷軍的則如看螞蟻上樹。在一段時間裡,畫家冷軍先生的超寫實美女人像油畫很受追捧,他的一些超寫實美女油畫作品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價值也高得出奇,動不動就百萬、千萬,甚至也有價值過億的人像作品出現。或許是被冷軍油畫的“價格”給震撼住了,所以筆者就在價格的迷茫中,失去了對繪畫作品“價值”的深究,認為只要繪畫作品有價格,必然就會有價值。這是因為筆者總是簡單地認為,那些掏銀子高價拍下油畫的有錢人,總歸不會是錢多心弱的人物吧,從他們所取得的財富成就來說,人家可是精英呀,精英認為超寫實油畫價值千萬,想必藝術的價值就是千萬的足配。所以,站在崇敬價格的角度,筆者也曾盲目追仰過超寫實油畫,認為冷軍的油畫人像作品價值不俗,比如認為《小羅》等等是藝術的精品。

藝術品的觀賞,與逛菜市場有著近似的道理。進了菜市場,如果你從來沒有見過大白菜,看到白瑩瑩,翠綠綠的大白菜,還認為這是天外來菜,稀罕得不得了,這時候如果發現大白菜標價一萬元一棵,或許也不覺得大貴貴。但是見過大白菜的人,如果發現大白菜的標價到了一萬元一棵,肯定會嗤之以鼻:連大白菜都炒作起來了!事實上,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有的人認為冷軍的超寫實油畫作品很值錢,就是因為忽視了自己曾經看過“超寫實”的原因!所謂超寫實,筆者認為不就是一張照片嗎?一張照片價值千萬,這裡面的價格道道恐怕不能用“藝術價值”的單項原因來說明價格的成因了,恐怕市場對“大白菜”的炒作也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吧。總之,市場給藝術品的成交價格,有時候不能完全等同於油畫作品的藝術價值,這是筆者自己的想法。

同樣用逛菜市場的原理來進一步體驗繪畫作品的價值鑑別。進了菜市場,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逛一逛,比一比,你就算是一個買菜的外行,也能在比較的過程中知道油菜老還是菠菜嫩,也能在比較的過程中知道什麼樣的菜是稀罕的營養品,什麼樣的菜的黃頭爛筋的收攤貨。基於這個菜市場的原理,所以今天討論冷軍藝術的價值,不妨引入何家英的中國畫美女畫。何家英創作美女畫,走的不是超寫實的油畫路子,而是中國畫工筆或是寫意的傳統。以下,筆者就說一說在比較中感受到的美女畫像的藝術差別。

經過比較筆者感覺何家英的美女畫千嬌百媚,氣韻生動,特別是線條勾勒出手指豐腴如玉的造型,再賦設妙如仙韻的膚色,透觀出相當有誘惑力的藝術魅力,這樣的美女氣質,除了有畫中有,再有天上有,超凡脫俗,千妖百媚,久觀不厭。但是再看冷軍先生畫的超寫實油畫美女,俗氣的對比結果馬上就顯現出來了,精緻於刻畫細節物象,忽視了人物氣韻的內核塑造,美女入畫,無法生髮出氣韻生動的吸引力,是復現,缺少藝術寫意的內涵,比較刻板,也顯呆板。

有的朋友有時候看冷軍的超寫實油畫,總說要拿著放大鏡去看,就會發現超寫實油畫人像中的一根頭髮絲,一個毛線孔都表現得清清楚楚,所以會感覺很高妙!筆者每每聽到有人拿著放大鏡看冷軍的美女油畫,就不覺有點兒好笑:又不是考古,為什麼要拿著放大鏡來看油畫美女呢?美女油畫作品,宜於遠觀看氣韻,不必拿著放大鏡看頭髮絲呀!

所以說拿著放大鏡去看冷軍的超寫實油畫,則無異於在無聊的狀態下,在看螞蟻上樹吧。從這個角度來講,看冷軍的作品,則如看螞蟻上樹,算是用觀察油畫技術的細節去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索然寡味,聊勝於無吧。經過比較,感覺何家英的美女畫千嬌百媚,看冷軍的則如看螞蟻上樹,這是筆者個人的觀點。不知愛好繪畫藝術的朋友們如何看油畫的超寫實和中國畫的工筆美人圖?敬請留言分享吧。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鶯看西遊


在當代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中,藝術創作發展到今天其創作方法已無法用某種固定或統一的方式來界定和評判。只能說他是一種個人風格或表現形式。至於作品有沒有價質,市場會給它一個很好的回答。

從世界美術史的發展來看,比較具有影響的創作方法主要有,古典表現方式,現實主義,印象主義,現代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目前我國美術教學都是實施一種單一的寫實或模擬色彩體系,擺好了模特,學生只知道模擬,素描和色彩追求的是真實,有的甚至追求畫得像數碼照片一樣,還要必真,這樣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這種慣性的教學結果是離開了客觀對象,畫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以後的創作中只有藉助照片,完全忠實於自然,作品變得空洞,看上去就是一個畫匠,這與我們提倡的,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背道而馳,作品經不過時間的考驗。著名畫家齊白石老先生曾經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這為我們美術創作者指明瞭方向。











康樂先生


有專業人士評價冷軍、何家英的作品不利於繪畫事業的發展,屬於炒作,我想說的是有沒有哪家機構可以把我這樣菜鳥級別的繪畫作品也炒作出一個天價來啊?

冷軍和何家英的畫讓我想到的是繪畫與攝影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冷軍和何家英的作品非常像攝影作品,然而有些攝影作品又像是繪畫作品。藝術家都在尋求創新來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冷軍剛剛拍出7千多萬的作品《小姜》給觀眾的第一眼印象,會誤以為是攝影作品;而攝影家陳雁峰的作品《千功泰祥》,攝影家劉豔華的作品《俏枝頭》又讓很多觀眾誤以為是繪畫作品。這些不同藝術門類達到以假亂真水平的作品都是非常受觀眾歡迎的。

其次,冷軍和何家英的繪畫作品無論是炒作也好,實際情況也罷,能拍出高價,說明大眾是喜歡寫實主義作品的。只有被大眾接受並喜歡,作品才有市場。儘管多位專業人士站在專業的角度並不特別看好冷軍和何家英的作品,但是,藝術作品最終是滿足普通大眾的審美需求,而非僅供專業人士的審美。大眾認為美,那作品就是美的。

最後,我想到的就是---存在就是理由。像繪畫一樣的攝影作品和像攝影一樣的繪畫作品既然存在,就是有存在的理由的。很多人認為冷軍的作品能以7千萬的價格拍賣屬於炒作,我認為冷軍的作品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有價值才可以炒作到7千萬的高價。若最基本的水平都不具備,再高明的機構也是無法創造作品的高價格的,比如:像我這種菜鳥的畫作,不要說拍賣炒作,就是白送別人也不一定會要。市場是必須遵循相應的經濟規律才能持續下去的,冷軍的作品價格越來越高,說明目前這個市場還是處於上升趨勢,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準,冷軍的畫作也將接受時間的檢驗。

專業人士談到的冷軍這類“極像”畫作不利於推動繪畫事業的發展,有誤導普通觀眾之嫌,我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要讓繪畫事業欣欣向榮,必須有其他類型的畫作能超越冷軍,讓機構認為有推廣價值,願意來推廣才行。若沒有更好的畫作被觀眾、被機構看好,來替代冷軍和何家英的寫實主義畫作,那麼冷軍和何家英依然會佔據鰲頭。

圖片說明:第一圖,是冷軍的超寫實主義油畫作品《小姜》;第二圖,陳雁峰的攝影作品《千功泰祥》;第三圖,劉豔華的攝影作品《俏枝頭》;第四圖,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落英》。第一二圖和第四圖是不是太像了啊?可是,它們的確一個是攝影,一個是繪畫。


海闊天空雁高飛


何家英,當代中國畫工筆人物畫畫家。他的工筆人物畫既吸收西畫寫實的造形(面部寫實具多),又有中國畫線條誇張式的放大。人物面部刻畫傳神阿堵,下半身衣飾誇張式的放大線條精準且有寫意的風格!無形之中增加了人物的厚度及達意!是中西結合畫法工筆人物畫中最成功的一位畫家。讀他的作品總能讀出雅俗共賞的美感和歷史風俗的厚重感!他不是一種現象,更象是一次中西畫水乳相融的完美,值得每位畫家學習和反思!

冷軍,當代油畫家。他的作品因過度寫實而被人認為是攝影作品。人物表情,衣飾紋理極盡致微,堪稱當代一絕!是當代油畫家裡面畫得最寫實最逼真的一位畫家!他也不是一種現象,而是一種寫實油畫的創新,也是一種高度!

以上回答,僅是個人理解!




竹風含韻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冷軍,是極端寫實主義畫家

個人斗膽一說,冷軍的極端寫實藝術,其源頭是西方美術史上,20世紀興起的超級寫實主義油畫流派,超級寫實主義油畫家作畫,追求真實,逼真,照片效果的畫面效果

中國美術界的冷軍現象,個人粗淺的理解是,冷軍的繪畫藝術一直有爭議,有人崇拜冷軍極端細緻的精緻繪畫風格,個人拙見,冷軍油畫作品的精細入微的程度,已經超越了美國超級寫實油畫的精細刻畫程度,但是,諷刺冷軍油畫藝術的人,覺得拍一張照片,都比冷軍的油畫作品來得清晰,逼真

其實,個人斗膽一說,在西方美術史上,在文藝復興時期,至新古典主義時期,繪畫創作,畫得非常寫實,逼真,是讚美一個畫家深厚紮實的繪畫功底,能在畫布上惟妙惟肖逼真地展現真實的物象。

現在的當代油畫,畫得逼真,寫實,彷彿已經變成了一種普遍的貶義的現象,尤其是在紛繁複雜風格的當代油畫

而當今時代,畫得像,彷彿已經變成了一種諷刺畫家只會抄照片的說法。

但是冷軍的油畫藝術,雖然不及抽象油畫,意象油畫,表現主義油畫中多元豐富自由的表現語言,但是冷軍的油畫藝術,其清晰,精細的刻畫,精細到人物臉上的斑點,皮膚紋理,也不失為一種創新吧。

畫家何家英,擅長工筆畫,畫筆下的工筆人物,個人拙見,呈現一種恬靜,樸素,天熱又不是現代風格

何家英畫筆下的女性形象,優雅婉轉,清香典雅,但是卻是中西藝術融合的成功典範。

何家英畫筆下的工筆女性人物,既不失中國工筆畫傳統的根基和底蘊,又融合了西畫追求立體感的造型,西方油畫中提倡的典雅的形態

何家英的工筆人物畫藝術,已經上升為何家英現象,個人斗膽一說,值得提倡這種藝術的創新。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我是天津人。何家英見過幾次。印象就一個字……帥!何家英藝術天賦很高,加之自己勤奮,低調,在美術界的作品,人品,口碑都極好。美術界,山頭林立,派系眾多。人們唯有把話題轉到何家英身上,才會有罕見的統一。他的工筆畫作品如,女紅,百合花,心雨等受到孫奇峰,蕭朗,史如源,白庚延,劉泉義等美院幾代畫家的稱讚。在全國更是好評如潮,幾乎沒有質疑聲,反對聲。這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上是十分罕見的。我手上有一本。福建美術出版的何家英畫集。8開本127頁,何家英無論是當院長還是美協副主席,總是見人真誠的微笑,一句……您好。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冷軍長期生活在武漢。看到新聞,他的作品小羅賣出了天價。搞笑的是,該幅油畫在展出時,人們紛紛質疑?這是照片,更有好事者,踩著凳子,手拿放大鏡要近距離查看。冷軍超寫實油畫,幾年來拍賣價格一路扶搖直上。但質疑聲,與讚美聲,交織一起,紛擾不斷,沒有停歇。這跟何家英形成了鮮明對比。應該說兩位藝術家,都有極高的美術天賦。學習能力都很強。又趕上了好的時代。好的機遇,乘勢而上,才有了今天的社會地位。


一船星輝伴月明









秋水詩畫


評價一幅繪畫作品優秀與否的條件,無非就是從技法到風格,“技法”這東西沒有多大的討論意義,而“風格”這是一個可以深入探索的話題,國畫以“寫意”為核心,油畫以“寫實”為核心,問題來了:您是如何看待中國美術界何家英現象和冷軍現象的?

中國美術界何家英現象和冷軍現象

何家英是當代國畫家,擅長“工筆”,冷軍是當代油畫家,擅長“超寫實”,這兩人的創作雖然不是同一畫種,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崇尚“寫實”,求極致形似逼真,這就是中國美術界何家英現象和冷軍現象,這樣的現象存在諸多爭議,有人說“好極了”,有人說“爛極了”



那麼到底是“好極了”,還是“爛極了”呢?那就要結合傳統來分析理解了:國畫以“寫意”為核心,油畫以“寫實”為核心,我們先說何家英的工筆畫,人物看起來的確逼真,和傳統國畫有很大差別,差別就是何家英的工筆畫嚴重缺乏寫意,給人“枯木”的感覺,無法體現筆墨文化,


冷軍作品

至於冷軍的油畫,那是一個“照相式的超寫實”,看起來是非常寫實,但卻是嚴重脫離了油畫的注重“寫實”元素,只可遠觀,才能隱約感覺到油畫的意境;若是近看,那就是“冰冷”的一張照片,油畫的“寫實”,是體現說明萬物哲理,而冷軍的“超寫實”卻絲毫和哲理無關,自然就不能引起觀者的深度思考,

何家英作品

當代國畫和油畫,為什麼會出現“何家英現象”和“冷軍現象”,這說來話長,只能簡單概括,那是畫家要拋棄傳統,追求與時代同步的“創新”,於是國畫與油畫融合,油畫又與攝影融合,就好比樹木“嫁接”,動物“克隆”,完全不考慮整體藝術效果,藝術完全脫離文化,然後依靠“炒作宣傳”賦予作品價值。


詩夜城主


兩位都可能稱得上大師了。作品也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但是我個人覺得,這種認可因素比較複雜,目前國內的藝術商業化,各種方式都用,炒作並行,這是社會整體現象,藝術圈子更不能免俗。人人都想成為中國的畢加索,能夠生前就將財富和名望共收,誰也不想成為梵高那樣的。既然想成為畢加索那樣的,那各種炒作應用肯定不能少,而且主動參與其中。

兩位大師的功底都很深厚,但是藝術創作,不僅僅拼的是技藝,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呢。

站在個人角度上講, 我對兩位大師的作品都無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