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團隊稱開發出有效非瘟疫苗

導讀:

該疫苗是通過刪除了一個之前未被鑑定的名為I177L的基因,小規模驗證表明保護率100%,低劑量注射即可提供保護,中等劑量可以實現無菌免疫,高劑量也可以保持完全的弱毒狀態。該研究成果預印在Biorxiv上面。以下為文章的摘要及相關報道。文章原文可通過文末原文鏈接查看。

美國科研團隊稱開發出有效非瘟疫苗

摘要:

在這裡,我們報告發現:從高毒力ASFV-G(格魯吉亞2007株)中刪除先前未鑑定的基因I177L可以產生完全減毒的毒株。

對豬使用102至106 HAD50的劑量進行肌肉注射後,在28天的觀察期內保持臨床正常。所有被ASFV-G-ΔI177L感染的動物均具有低毒血癥滴度,無排毒,併產生強烈的病毒特異性抗體反應。

重要的是,在受到高毒力的親本菌株ASFV-G攻擊時,豬受到了保護,沒有發展出疾病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小劑量(102 HAD50)下,ASFV-G-ΔI177L仍可提供保護,而在大劑量(106 HAD50)下接種時,ASFV-G-ΔI177L仍保持完全弱毒,證明其作為安全疫苗候選物的潛力。在中等劑量(104 HAD50)下可獲得無菌免疫。

因此,ASFV-G-ΔI177L是一種新型有效的實驗性ASF疫苗,可保護豬免受當前廣為流行的的ASFV Georgia分離株的侵害。

相關報道:

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梅島動物疫病中心的科研人員開發出一種非常有希望的非洲豬瘟候選疫苗。研究成果預印在Biorxiv上面。

文章的聯合作者Douglas Gladue表示:“我們非常激動。我認為把這個疫苗商業化是可能的。”

該疫苗是對當前在亞洲、東歐廣泛流行的高毒力毒株進行基因修飾實現。由於非洲豬瘟病毒的基因組很大,使得疫苗開發相對困難,因為這意味著有大量的病毒蛋白會與宿主的免疫系統產生互動。

但是梅島實驗室找到了它的一個弱點。他們刪除了一個名為I177L的單個基因。去年西班牙的科研人員發表的研究表明,這個基因與病毒膜蛋白有關,但是具體功能尚不清楚。

梅島研究人員發現,刪除I177L基因後產生的弱毒株疫苗在初期實驗中獲得非常成功的結果。每5頭豬一組注射弱毒株之後,所有豬都產生了抗體反應,所有豬在豬舍之後的觀察期以及使用親本毒株攻毒之後均未產生非瘟病毒感染症狀。此外免疫豬也沒有向未免疫豬傳播病毒。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國際疫苗中心VIDO-InterVac主任兼CEO Volker Gerdts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如果在進一步的大群實驗中得到驗證,那麼這個疫苗將是一個突破。”

之前的通過基因修飾獲得的一些備選疫苗效果普遍較差,要麼不能對豬提供很好的保護,要麼大量排毒會感染未感染豬。

儘管需要進一步的大群實驗驗證,但是Gerdts 表示,梅島的實驗結果表明這個可能是個既有效又安全的非瘟疫苗。但是即使在未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評估中過關,走完流程到上市也需要幾年的時間。

英國佩布賴特研究所的Chris Netherton認同初期結果表明這個疫苗很有前景。而且他指出,單獨刪除I177L基因所產生的這個毒株與之前的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獲得的毒株不太一樣。因為它可以誘導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使完整毒株在接種豬體內無法複製。“這個是價值所在!”Chris Netherton接受電話訪問時表示。

Netherton也在進行非瘟疫苗的研發,他主要是將提取出的幾種非瘟蛋白注入豬的體內,看是否會引起免疫反應。他說他迄今為止都還沒有取得像梅島實驗室這樣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