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下,不方便握手的情況下,是否適用抱拳禮或者拱手禮?你怎麼看?

用戶67459637202


己亥庚子之交,非冠疫情首先在我們中國武漢爆發,接著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蔓延,甚至去年更早的美國死亡率很高的所謂流感,這都是人類歷史上再一次的重大災難!

我們國家在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下,堅決果斷及時多城多地封城封路,嚴防嚴守全國一盤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勝利,包括武漢包括湖北其他地區國內已受到了很好控制。

目前,國際疫情形勢極其嚴峻,特別是歐美西方國家防控不力,帶來的多國輸入型病例,導致管控存在極大隱患。

所以,國內防控不放鬆,重點防範國外疫情輸入,即便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已復工復產,我們必須提醒大家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有高度警惕心理!出門在外要勤洗手戴口罩,儘管國內疫情基本受到控制,重點防範國外疫情輸入,與人交往仍要儘量保持安全距離。

同時,我們提倡繼承傳統,見面不握手更不擁抱,多行抱拳禮和拱手禮,抱拳禮和拱手禮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同樣也是我們在疫情並未全球完全解除期間,為避免二次甚至多次再爆發疫情的很好舉措!

願大家安好!


燕西巨偉匯


疫情期間,見面握手的禮節,的確不適宜了,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就是接觸傳染。

握手的方式,如果有病毒攜帶者,交往時,自然增大了感染的風險。所以這個時間段,絕不提倡見面握手錶示禮節了。

最近一段時間出門,與朋友見面,或者外出辦事時,有一個可喜的變化,不用過多解釋,大家主動提出不握手了,笑著打個招呼,問個好,寒暄一下,說說疫情進展,聊聊近況,也挺好。都能彼此理解。

畢竟,特殊時期,特殊對待,沒有人會覺得不握手,就是不禮貌,不懂禮數云云。現在也很少有那麼僵化、不開化的人了。

疫情改變了許多東西。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改變了大家思維的方式,改變了人們處事的方式。新冠病毒,在2020的這個春天,也改變了世界,改變了許許多多方方面面的事情。它對未來的改變和影響,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觀察和判斷。

華夏民族,作為禮儀之邦。交往時,如何體現禮的元素,儘可與時俱進,靈活處理。不必過分拘泥於形式。

比如,暫時不能握手了,拱手禮,抱拳禮,都可以啊。既規避了接觸感染的風險,維護了大家的健康,又能表達彼此的尊敬,而且,而且,而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咱們平時看電影,那些江湖大俠,英雄豪傑見面,也都是行抱拳禮,那動作英姿颯爽,又帥又瀟灑,今天大家學學借鑑一下,過過大俠癮,多好,多帶勁。

自然,普通的禮節,講究外在的形式,外在的程序。有些禮儀,需要藉助一些慣常的大家普遍認可,並接受的形式去表達。

但是,個人認為,真正的禮,還是在一個人的心裡,在於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在於一個人的道德和品格。只要你是一個道德高尚,人品卓越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相信都會有禮有節,彬彬有禮。而所謂的形式,反倒在其次了。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有人問,鑑於當前疫情,不方便握手禮的情況下,是否適用拱手禮和抱拳禮?

個人以為,自無不當。說到見面禮儀,拱手禮和抱拳禮,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倒是握手禮,是舶來品,卻後來居上。

拱手禮,又稱作揖,是古代漢民族的相見禮。古人以左為敬,致拱手禮時,通常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內,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此禮,可追溯至周朝《周禮》,為士與士之間的交際禮儀。拱手禮的正式稱呼應該叫揖禮。《論語· 微子》曾載“ 子路拱而立。” 這裡子路對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禮既揖禮。

抱拳禮,其實脫胎於拱手禮,行抱拳禮時,右手握拳,左手張開包住右拳,自然抱合,鬆緊適度,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多適用於武林,習武、練武人之間。

至於握手禮,梁實秋先生在一篇散文裡就提過,西方的握手好像起源騎士比劍,原本決鬥時候騎士要戴手套的,握手錶示我沒有帶決鬥的裝備來,表示友好。可是一見面即伸手來握手,感覺真不好.萬一手上不乾淨,或者溼淋淋的,怎麼辦?還傳染細菌.還是抱拳衛生。

聯繫當下的疫情,想來,梁實秋先生此論倒有先見之明。

至於拱手禮既作揖,可否籍此機會流行開來,並代表中國走向世界,首先,我是樂見其成的。但客觀來講,說到能否的問題,握手禮已盛行於世百餘年,會否因疫情一事而遽變,似乎有待時日驗證。個人觀點,應善加引導,順其自然,靜待水到渠成,不可強求。


驛外梅花雪


我非常贊同抱拳禮或者拱手禮代替當下的握手行禮!當年中國文豪郭沫若曾經大力提倡不要握手,見面行拱手禮,抱拳禮與拱手禮!首先給大家展示什麼是“抱拳”與“拱手”。下圖1即是“抱拳”;下圖2即是“拱手”

“抱拳”即是:左掌右拳攏屈,兩臂屈圓,表示五湖四海,過去講“五湖四海皆兄弟”五湖四海大家合在一起,卷在一起,團結在一起,大家都很團結、友愛。因為拳就是要動武的,那麼左掌就是要擋住右拳不要動武,把它放在胸前,表示武術禮儀。

“拱手”即是:兩手稍彎,相疊於胸前或偏上,形成一個“拱形”(好像“拱形”這個詞就是這麼來的) , 也可一手虛握,用另一隻手抱住(如.上圖下邊兩張)。拱手是我國的傳統禮節,古今均常用(古代只用於男性,現在女性也可用),多用於祝賀,恭喜,拜年等喜慶場合。

新冠病毒傳播性極強,致死率極高,如果繼續行使平常的握手會大大提高其傳染性,握手本來是對對方的一種禮節性問候,如果導致感染病毒,就太諷刺了。

暴力拳和拱手拳行禮姿勢優雅, 心領神會,不僅適用,應該大力提倡發展!


二十八畫先生


也不知道這握手禮儀起源於哪兒。

握手真的不算是乾淨衛生的禮儀,現在疫情下很難說明握手不是好的禮儀。

每個人的個人衛生習慣不一樣,所以,直接握手就是直接接觸,真的不太好。

有些傳染病也是通過肢體接觸傳染的,所以,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可能被傳染。

拱手禮和抱拳禮,歷史悠久,幾千年了,偏偏民國以後就丟了。

無論拱手和抱拳,都不會互相接觸,存在幾千年是有合理之處的,古代也有很多瘟疫,這樣的禮儀就能減少人與人的接觸,傳染。

丟了,想要重新拾起來,那可就難了。

除非統一一致這樣要求,不然,也難以恢復。

沒必要走向世界,強大了,自然會有想要學習的。

就像清末民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還不是別人強大先進,自然就去學了。


媯中夢


當前疫情下,朋友相見,不便握手,本人認為,用中國傳統的抱拳禮或拱手禮替代未尚不可。中國是禮儀之邦,朋友相見,自當以禮相待!握手是現代禮儀,抱拳拱手禮多源於舊時,相比握手而言,抱拳拱手禮顯得更為正式和莊重!

抱拳禮是我國漢族傳統禮儀中一種常見的見面禮儀,在舊時尤為常見,據記載,此禮有3000多年的歷史,源於周代以前,是漢族特有的傳統禮儀。當然抱拳禮也講究一定的規則,據瞭解,抱拳通常以左手抱右手,呈自然抱合之勢,一般左手抱右手稱作“吉拜”,據我國道德經中記載:"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因此吉慶之事常以左邊居上。

拱手禮,又稱“作揖",也是我國漢族常見的見面禮儀。見面行禮時,行禮之人雙手互握,併合放於胸前,據說古人一般以左為敬,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敬意和誠懇。

中華禮儀文化源遠流長,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之下,我們不便握手,而施以抱拳禮和拱手禮,又何尚不是對中華傳統禮儀文化的宣傳、維護和繼承?


餘景良


非常時期不方便握手的禮儀,已是全民共識。見面一個點頭,一句你好,一個微笑就行了,至於說要不要像古人那樣抱拳拱手施禮,還是免了吧,新時代已經推陳出新了先進方便的握手禮儀,何必復古呢?祖先的複雜見面禮儀只須記載不便繼承。現代的一個點頭,送去了一個招呼,一個認可;一句你好,送去了一聲祝福,一襲美妙。一個微笑更是不得了,微笑是春風,讓人得意,微笑是春雨,潤人心扉,微笑是溫暖,給人以舒適。微笑更是良藥,能治人生各種碰撞煩惱誤會的頑疾,甚至所謂的不共戴天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也!這樣的簡單禮儀有什麼不好嗎?


點墨散人


在當前情況下,不握手,是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

抱拳禮、拱手禮,需因人而異

點頭之禮也未償不可

拋個媚眼也不算過份

……

諸如此類,都是形式。病毒之害,世所罕見!

一場疫情,讓我們明白:

活在這個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除了健康,一切都是浮雲,

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生命,

只有身體健康,才是幸福的根基,

一家人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安健康。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艾條艾柱艾絨


當前肺炎疫情非常的嚴重,與他人寒暄問候的時候,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對對方的一種敬重。


肺炎疫情主要靠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減少肢體的接觸。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在保護他人。

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禮貌文化,應該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更加的敬愛生命。

每個人如果你想更好的,在這場疫情之下,健康成長。都需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握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