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1、導言

眾所周知傳統車輛動力總成有2大核心部件:發動機和變速箱。從歷史發展來看,發動機作為動力輸出源,代表技術的高度,長期佔據舞臺C位,無論是廠家對發動機的研發投入,還是消費者對發動機的關注都非常高。相比而言,變速箱一直處於配角地位。但近年變速箱特別是自動變速箱的份量越來越重,漸有和發動機組成舞臺雙C之勢。

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我們把發動機/變速箱放到整車環境裡,發動機是動力源,變速箱把動力傳輸到輪端的同時,根據需求實現換擋。發動機是整車最關鍵零件,動力和油耗主要由它決定,是工程開發的重點,經過多年發展,目前主流發動機的熱效率為36-40%,如果要提升發動機效率(下一個5年目標44%),技術難度和投入都非常高,這和我們熟知的80-20法則類似。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率,變速箱是一個主要技術方向。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目前客戶越來越注重駕駛感受,如動力響應,換擋平順性,這些主要由變速箱決定。對於普通消費者,主觀感受決定產品口碑的第一要素。因此,為提高效率,提升客戶駕駛感受,廠家對變速箱的開發持續加大。

2、AT/CVT/DCT的區別

傳統變速箱分為手動變速箱和自動變速箱,其中自動變速箱又分為傳統Step AT(後面簡稱AT),CVT,DCT和AMT。基於市場的主流需求和後續技術發展,接下來只對自動變速箱裡的AT,CVT和DCT進行分析。

AT/CVT/DCT這3款自動變速箱的變速機構區別非常大,如下圖1,AT以行星齒輪機構作為變速機構,CVT是鋼帶/鋼鏈無級變速機構,而DCT是基於手動變速箱的平行軸齒輪結構。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AT/CVT/DCT剖面圖對比


這3種變速機構各有特點,同一類型變速箱,不同廠家的產品也相差較大。圖2基於主流產品對這3類變速箱的特點進行對比,供參考。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2:AT/CVT/DCT的優劣對比


從技術發展角度,AT主要是增多擋位,提升舒適性和效率。從4AT, 6AT發展到8AT,9AT和 10AT。CVT主要是加快動力響應性,提升扭矩能力和自身效率。採用無級+有級換擋兼顧駕駛舒適性和動力性,鋼鏈式CVT增加了扭矩和效率。而DCT是提高苛刻工況下的耐久能力,提升舒適性,如增加乾式DCT在頻繁換擋下的耐久能力,改進換擋頓挫。總體上大家都是發揮長處,補齊短板。

目前AT的市場保有量最高。基於後續應用預測,CVT的應用有一定增加,主要原因有:1. CVT有最好的匹配性,能使動力總成的總體效率較大提升 2.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駕駛感受,CVT能很好滿足客戶需求 3. 鋼鏈式CVT拓寬了CVT的扭矩範圍,使CVT覆蓋了A/B級車這個最大的銷量區間

3、CVT變速箱結構和換擋原理

接下來本文重點講解CVT變速箱。圖3說明了CVT變速箱的各主要結構,以及對應的功能,所有這些功能都是將發動機的動力,通過恰當管理,再輸出到輪端。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3:CVT變速箱結構和功能


圖4是以通用鋼鏈式CVT為例的主要結構圖,其中最獨特的結構是無級變速系統,這是CVT和AT/DCT相比最大的特點,也是鋼鏈式和鋼帶式CVT之間最大的區別。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4:通用CVT結構示意圖


下面視頻介紹了鋼鏈式CVT的變速過程和鏈條結構。這是一款由LuK提供的不等長隨機靜音鏈條,由1440子零件組成,在圓周方向由90組傳動銷通過長/短兩個節距自由串聯,在寬度方向30層4種鏈片隨機排列,同時鏈銷採用純滾動設計,實現效率/扭矩能力/噪音/耐久的最佳平衡。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視頻1:鋼鏈式無級變速系統


CVT變速箱內的各個複雜結構,是怎麼有機配合實現自動換擋的呢?我將結合圖5裡的動力流和控制流來講解。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5:通用CVT變速箱的動力/控制總流程圖


一.動力流:

如圖5橙色的動力流顯示,發動機動力通過液力變扭器,傳遞到前進擋/倒擋離合器總成,然後到錐輪無級變速系統,再通過主減/差速器總成,最終輸出到輪端。

二.控制流:

1)以前進擋(D擋)為例,駕駛者撥動換擋桿到D擋,把變速箱液壓閥體總成內的手閥,拉到D擋位置,機械地接通D擋油路,這是一個機械信號;同時擋位位置傳感器發出一個電控信號給變速箱控制器(TCM),告訴整車換到了D擋。

2)TCM根據內部傳感器信息(油壓/油溫/轉速/擋位共7個信息),和通過CAN總線交互從發動機/整車控制器得到的外部信息(如油門開度,車速,發動機/整車是否報故障碼等信息),基於內置在TCM裡的工作邏輯(控制軟件)和標定參數(shift map),確定對應的換擋操作,從而向變速箱的6個電磁閥發出電控指令。

3)收到電流信號的電磁閥,根據電磁閥的液壓/電流特性(PI curve),將電流轉換為控制油壓,控制油壓輸出到液壓閥體總成推動各閥芯,打開/關閉/增大/減小各油路。

4)機械油泵輸出的高壓油,通過不同油路輸出到各執行零件。如輸出油壓到液力變扭器離合器(TCC),控制動力輸入模式是液力輸入還是機械直連輸入;輸出油壓到前進擋離合器腔體,使離合器片組結合,實現前進功能。以及輸出到無級變速系統裡的主動和從動油腔,推動活塞移動,改變鋼鏈的工作半徑,改變鏈條速比,實現擋位變化。此外,在啟停工況下,發動機控制器直接輸出指令給變速箱電子輔助油泵,在啟停工況下由電子油泵提供一定油壓,起停後實現快速起步。

通過動力流/控制流複雜多維的交互作用,確保在各複雜工況下,CVT能夠傳遞動力和自動換擋,完美實現駕駛者的意圖。

4、鋼帶式和鋼鏈式CVT的對比

講完CVT的結構和換擋原理,我們來看CVT的類型。市場上量產的CVT變速箱分為鋼帶式和鋼鏈式。在主流合資品牌車型裡,分別以JATCO/豐田CVT變速箱,和奧迪/通用CVT變速箱為代表。這2個不同的流派,實現無級變速的核心零部件分別是博世的推力鋼帶和LuK的拉力鋼鏈。

但無論是鋼帶還是鋼鏈無級變速,變速原理並無區別,都是通過油壓推動錐輪的活塞缸,改變鋼帶或鋼鏈的工作半徑,實現速比連續變化。從整個傳動架構上,也沒有本質區別。圖6為一款典型的鋼帶式CVT(Jataco CVT7)和一款典型鋼鏈式CVT(通用CVT250)的架構對比。可以看出CVT7的輸出端有一個副變速機構,分為高/低擋位;而通用CVT250的傳動傳動結構非常精簡。為什麼會這個差異,我們通過鋼帶和鋼鏈的區別來講解。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6:鋼帶式/鋼鏈式CVT的傳動架構對比


從結構角度,鋼帶和鋼鏈完全不一樣,如圖6和圖7。鋼帶是由金屬片和金屬環相互疊加而成,通過金屬片的依次推動,實現動力傳遞。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7:鋼帶無級變速系統及鋼帶結構


如圖8所示,鋼鏈是由鏈片,傳動銷和限位銷組成。動力通過由鏈片串聯的的傳動鏈銷的拉力作用,實現動力傳遞。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8:鋼鏈無級變速系統及鋼鏈結構


從結構角度,鋼帶和鋼鏈各有特點。從技術指標的角度,鋼鏈的優勢相對較明顯。

1)效率:鋼鏈傳動效率更高,在高速/起步階段高1.5%-3.5%。這是由於鋼鏈在小工作半徑時,內應力相比鋼帶彎曲應力小,功率損失較小。傳動銷彼此配合的側面,以及傳動銷和錐輪接觸的端面,都是圓弧結構,分別實現純滾動傳動和點接觸摩擦,這都提升了傳動效率。

2)扭矩:鋼鏈傳遞扭矩更大。主流鋼帶式CVT的扭矩180NM,鋼鏈式CVT的扭矩250NM以上。

3)速比範圍:鋼鏈速比範圍更大。速比範圍=最大速比/最小速比,代表一款鋼帶或鋼鏈的綜合能力。最大速比越大,起步加速性越好;最小速比越小,燃油經濟性越好。通常最大速比是最小速的倒數,意味著改變鋼帶或鋼鏈的速比範圍,最大速比/最小速比是對稱地變化。通用CVT鋼鏈的速比範圍達到同級最大的7.01,就鋼鏈本身而言,能同時實現最好的起步加速性和最優的燃油經濟性。

4)扭矩密度:鋼鏈的扭矩密度高,在同等扭矩情況下,重量和空間更小。

5)噪音:鋼帶的噪音表現更好。由於鋼帶的鋼片與鋼片之間的距離更小,也就是節距小,傳動過程中的多邊形效應小,因此更靜音。目前越來越多的技術在不斷提升鋼鏈的NVH表現,已接近鋼帶的NVH水平。消費者在駕駛時,完全無法分辨這到底是鋼帶式還是鋼鏈式CVT。

6)夾緊油壓:同樣扭矩和整車應用情況下,在起步加速工況,鋼鏈的油壓需求比鋼鏈高。這是由於鋼帶的片組和錐面是面配合,而鋼鏈的傳動銷端面是一個弧面,理論上是一個點配合。根據大速比起步時的夾緊力策略,為防止打滑,鋼鏈需要相對較大的夾緊力。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9:鋼帶和鋼鏈的技術對比


回到圖6裡 CVT7和通用CVT250的傳動架構對比, CVT7增加了一個副變速機構實現高低擋位的原因是:鋼帶在起步/高速的傳動效率較低,為提高效率,增大了鋼帶工作時小端的曲率半徑,使鋼帶運行在高效率區間,為此犧牲掉的速比範圍,通過增加一個副變速機構找回來,在起步時副變速機構採用高擋位提高主減速比,增加動力性;在高速時採用低擋位,降低主減速比,提升經濟性。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唯一的問題是結構和控制系統變複雜了,增加的離合器會帶來部分效率損失,成本增加。而通用鋼鏈式CVT,由於在起步/高速階段效率優勢明顯,速比範圍大,因此可以採用最精簡的傳動架構,進一步提升變速箱的傳動效率。

從應用角度,鋼帶式CVT體量更大。目前市場上CVT鋼鏈式和鋼帶式的比例約為1:4。這是由於鋼帶/鋼鏈不同的發展軌跡決定的,博世鋼帶的扭矩小,而LuK鋼鏈扭矩大。日系選用博世的鋼帶,應用CVT在主流A級車上,銷量遠比奧迪大(搭載鋼鏈式CVT)。同時無論是鋼帶還是鋼鏈,都是最核心產品,需要在變速箱開發的最早期階段來確定方案,一經確定一般不再更改。隨著鋼鏈的扭矩範圍下探到250NM甚至180NM這一主流區間,鋼鏈式CVT的應用在逐年增加,代表產品有通用CVT250, JATCO CVT8高功版,以及現代鋼鏈CVT。到2025年,預計CVT鋼鏈式:鋼帶式將上升為1:2。

5、CVT的效率

如前文提到,發動機效率提升已到了一定瓶頸,越來越多廠家關注變速箱的效率提升。我們常說CVT車油耗低效率高,但圖2裡又顯示CVT和AT/DCT相比,效率較低。這似乎彼此矛盾,在這裡我們重點澄清一下。我們常說的CVT效率高,是發動機匹配CVT後,發動機+變速箱這個動力總成的效率高。而CVT變速箱本身,由於鋼帶/鋼鏈傳動的結構特點,效率比DCT/AT低。

我們先探討CVT自身效率較低的原因。組成CVT效率損失有幾個部分:1.液力變扭器損失(起步機構) 2.鋼帶或鋼鏈傳動效率(變速機構)3.油泵效率4.主減齒輪效率5.離合器損失6.攪油/空轉等其他損失。圖10是AT/CVT/DCT的傳動效率對比。和AT/DCT相比, CVT在變速機構和油泵效率上有差距。具體表現為:1.鋼帶/鋼鏈的效率區間94-98%,且只短時間工作在最高效率下,而DCT平行軸式齒輪的效率最高,AT行星齒輪的效率次之。2.CVT變速箱鋼帶/鋼鏈傳動,需要高油壓夾緊,並時刻保證足夠的後備油壓,防止某些瞬態苛刻工況下的鋼帶/鋼鏈打滑,這就導致CVT的油泵損失比AT/DCT要大。另外,作為DCT起步機構的離合器,比AT/CVT的液力變扭器損失小。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0:AT/CVT/DCT傳動損失對比


既然CVT的效率不佔優勢,那麼CVT車低油耗高效率是怎麼實現的呢?這是因為CVT無級變速的特性,對應任何一個工況,都能在CVT速比範圍內,調配到最佳速比點,使發動機工作或更靠近此工況下的最佳效率區間。而AT/DCT都只有幾個固定速比,發動機受到固定速比限制,不能調配到最佳工作區間。圖11是匹配AT/CVT/DCT的發動機的工作區間對比圖,其中綠線是發動機最優功率線,理論上發動機沿著該線工作,效率最高。可以看出,匹配CVT能讓發動機長時間工作在最佳效率區間,且該轉速區間1000-3000rpm是客戶最常使用的區間(佔比>90%)。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1:匹配AT/CVT/DCT的發動機工作區間對比


圖12是通用CVT的實際控制工況點,這和圖11中的CVT工作區間完全匹配。紅色線為實際最優油耗轉速,這和理論最優功率線稍有區別,這是因為在靠近怠速區域(700-1000rpm),實際需求的發動機扭矩較低,本身就不貼合理論最優功率線,同時考慮到舒適性,低扭工況發動機提升了轉速,對這條理論線做了適當的工程修正。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2:通用CVT實際工況控制點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對發動機+CVT和發動機+DCT這2個配置,前者CVT效率低而發動機效率高,後者DCT效率高而發動機效率低,那麼這2個動力總成,到底哪個燃油經濟性更有優勢?要回答該問題,得先看整車的效率損失分佈。據《汽車理論》一書關於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在城市工況下,發動機的能量損耗(包括熱損耗/怠速/附件損耗)約為81%,傳動系損耗為5.6%;而郊區工況下發動機約為74%,傳動係為5.4%。可以估算出在城市工況,發動機效率提升1%,變速箱效率要提升4%才得到相同的節油效果。在郊區工況,發動機1%對應變速箱3%。顯然,發動機對油耗提升起絕對主導作用。回到之前的問題,假定CVT能提升發動機效率3%(各發動機特性不一樣),且DCT比CVT的平均效率高約10%,那麼DCT配置有優勢;如果發動機效率提升大於3%,或DCT效率比CVT平均效率低約10%,則CVT配置有優勢。基於產品不同,這2種情況在不同車上都存在。

通過上述分析,CVT在提升發動機效率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效率是當前的主要趨勢。圖13簡要列舉了通用CVT提升效率的技術方案。其中針對鏈條無級變速,上文從鋼帶VS鋼鏈的角度已做詳細講解。高效減振TC,智能油泵和變速箱油自動加熱,其他日系主流CVT上也有配置,區別是實現該功能的具體結構各有不同,本文不作詳細介紹。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3:通用CVT提升效率的技術


這裡特別講一個精細技術--自動油位控制。變速箱內約有8.4L油,主腔裡的主減齒輪部分浸在油內,工作時會導致攪油損失。如圖14所示,自動油位控制閥安裝在副腔內,在低溫時打開,主腔高油位。此時油粘度高,齒輪/軸承工作阻力和鋼鏈摩擦損失都較高,遠大於攪油損失。攪油損失的益處更多,其熱量能幫助油溫儘快上升。當油溫上升到工作溫度時,就要儘量降低攪油損失。此時自動油位控制閥關閉,副腔油位升高,多存儲了一部分油,從而降低主腔油位高度,降低攪油損失。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4:自動油位控制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視頻2:自動油位控制


通過一系列的效率提升技術,通用CVT的臺架實測最高效率達92%,主要工況下效率約為82-85%。

6、CVT變速箱的控制

CVT變速箱的控制(包括軟件和標定)是實現舒適性,動力性和耐久性的核心。我們都知道CVT舒適性好,換擋平順無頓挫。這是鋼帶或鋼鏈能連續改變工作半徑來實現的。通過油壓控制,CVT能切到速比範圍內的任意速比。這是CVT和AT/DCT傳動結構相比的最大特點和優點,CVT無級變速箱的名字正是由此而來。

但是無級變速並不總是優點,在需要動力的大油門工況下,如果還是無級變速,會導致加速相應慢,動力性不好。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通過改進CVT的控制策略,在大油門下通過油壓控制,迅速將速比切到某些特定的速比點上,從而模擬有級換擋,提高動力性。並且CVT能自動調節這些特定的有級速比點,在不同工況下,都實現最佳的動力性,滿足客戶的駕駛需求。所以這個模擬有級換擋,不像AT/DCT是固定的速比,而是彈性有級速比。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5:CVT的無級/有級速比控制


CVT無級變速的特點,需要油壓夾緊鋼帶/鋼鏈來傳遞。硬件的關鍵是這個無級變速系統,而控制的關鍵是怎樣確保動力平穩傳遞和速比變換,防止在任何工況下鋼帶/鋼鏈打滑。對CVT而言,全油門加速,輪胎打滑,急剎車,坑窪路面,超低溫等工況,從打滑控制的角度都是苛刻工況。通用CVT專門針對17個苛刻工況,建立苛刻工況的控制程序。根據圖5示意圖,變速箱內部有7個傳感器時刻監控變速箱的狀態,同時還和整車通訊,收集到整車工況。一旦識別整車進入了苛刻工況,就會立即激發苛刻工況控制程序,通過增大夾緊油壓,加快油壓響應,控制離合器有序打滑等措施,來控制鋼鏈避免打滑,實現動力平穩傳遞。圖16顯示在低附著路面上,突然全油門加速,此時油壓迅速響應,在監測到車輪打滑的同時,油壓瞬間提升,夾緊鋼鏈,從而防止了鋼鏈打滑(圖示Pulley打滑量為0)。接下來從低附著路面進入高附著路面後,車輛受到衝擊,車速很快降低,此時油壓同樣瞬間提升,穩定控制鋼鏈,實現動力平穩傳遞。


CVT無級變速箱深度剖析

圖16:CVT苛刻工況下防止打滑的控制策略


7、CVT的使用/保養/維修

CVT相比AT/DCT車型,是否有需要關注的工況或注意事項呢?在超低溫工況下如零下20度,需要充分熱車,否則不建議做激烈駕駛(大油門,急加速急減速),因為此時油的粘度高,不能快速響應激烈工況下的大油壓需求,易造成鋼帶/鋼鏈磨損。另外避免頻繁全油門起步和急剎車,儘管在這些工況下的油壓控制能確保動力的穩定傳遞和速比切換,但此時系統夾緊力大,降低了CVT效率,增加了油耗。在坡道停車時,確保要掛P擋,防止溜車;避免空擋滑行;不能前輪著地拖車,這些工況都可能對CVT造成損傷。

在做車輛保養時,一個常見場景技師倒出小杯變速箱油,看到油黑了,向車主建議換油,不然會損害變速箱。這時候車主往往會很糾結到底要不要換油。CVT變速箱油是高壓低粘度合成油,售後保養手冊上通常要求在一定里程換油。以通用CVT為例,售後手冊上80000公里要求換一次油。從工程開發角度,在模擬苛刻工況整車壽命24W公里的變速箱臺架或整車耐久試驗裡,整個試驗過程中不換變速箱油,意味著變速箱油自身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已充分得到驗證。實際上試驗過程中,由於摩擦片微粒,齒輪磨合以及正常磨損,變速箱油就會從新油的淺綠色或紅褐色,變成黑色,但功能依然OK能繼續跑到試驗結束,所以變速箱油變黑不作為換油的依據。

在客戶日常溫和的使用工況下,如果沒有其他異常,終身不需要更換變速箱油。如果常感受到衝擊/抖動,動力相應慢,噪音增大,曾深度涉水等情況,建議檢查變速箱油,如目視能看到大雜質,有泡沫,或者有嚴重焦味,建議換油或者開箱檢查零件。很多客戶換油的目的是做一個預防性保護,特別對經常大油門,或頻繁加減速的客戶,內部零件磨損量加大,換油確實能降低電磁閥卡滯/零件磨損的風險,建議按照手冊8-10W公里後更換變速箱油。

針對故障問題,一般變速箱故障分為有報碼和沒有報碼兩類。由於變速箱處於整車前艙左前方,其佈置決定要開箱檢查往往很困難,要先拆整車一大堆零件,才能把變速箱拆下來,就算只換一個小零件,其工時費用也非常高。因此對於車輛儀表盤上出現報碼的情況,先找4S店讀碼,對於不影響駕駛/感受的報碼,4S店往往會做清碼處理。客戶繼續用車看後續是否報碼復現。對於影響駕駛的碼,如加速無力,頓挫等,4S店往往能通過碼的含義,針對性地知道是什麼問題,從而給出維修策略,比如刷新軟件,更換某些零件甚至整機更換。由於變速箱控制模塊(TCM)往往是外置式,在更換變速箱後,需要對TCM刷電磁閥特性曲線(PI curve)並進行自學習。就算2臺車是完全同型號,同生產時間,我們也不能簡單互換TCM,因為在互換後需要重刷PI curve。如果同型號不同生產時間,可能要刷新標定甚至軟件版本。所以涉及到變速箱維修特別是控制系統維修,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建議去4S店做維修。

8、總 結

最後,我們來回顧一下本文內容。我們分析了變速箱為何越來越重要;橫向對比了各主流自動變速箱的結構和優缺點,從整車油耗和客戶感受角度指出CVT會進一步拓寬應用。以通用CVT為例,講解了CVT結構,基於動力流/控制流闡述了CVT的變速原理;然後從結構/性能/應用3個維度詳細對比了CVT鋼帶和鋼鏈各自的優勢;接著深度分析了CVT自身效率和以及如何和發動機匹配實現動力總成的高效率;進而探討了CVT兼顧舒適性和動力性的控制策略;最後普及了CVT車型在駕駛/保養/維修上的注意事項和相關知識。通過這篇系統性的文章,希望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CVT,更深的瞭解車,更多的通過汽車探索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