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个人读书的进阶版攻略

提起读书可能现在是一个阅读的社会,我们都在倡导建立一个阅读型的社会,读书人的社会,从不管是从中国诗词大会,还是到朗读者,还是到城市各种读书会的建立,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增加课外读物阅读数量,语文教材版本的变化,甚至是高考语文阅读量的增加。可是我们学生时代从来没有被教育过,如何在步入社会以后,正确高效的读书?

在我看来,读完书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用,而且是充分的和自身相融合,来达到改变自己提升自我的终极目标。我之前读书,读过之后就读过了,看起来很有成就感,很享受过程,但是读过之后,扔到一边,再也没有任何行动,之前读过的东西没有任何积累,看似读书做了加法,但没有积累,用到的多数都是无效的努力。这也着实是浪费时间,浪费了自己花费时间换来的知识。所以在我看到麦肯锡精英这样学以致用时我深感震撼。

首先,限制自己的读书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做输出,可以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获取的知识,因此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也就是说输出和输入都是至关重要的,类似于江河的上下游,没有上游,下游就没有源源不断地输出,没有上游,河道的下游就会枯竭。下游的河水没有汇聚江河,没有东流入海,那上游的水就不会奔腾而入。所以要想保持河流的健康长流不至于陷入死水状态,那就是上下游都要新鲜的河流,及时换水,所以这也是保证我们不断的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

输出的话我们可以写微博,写在各平台的文章,或者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读完每本书之后,尽快把本书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如果身边没有人就用手机对讲,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回听,看自己哪里没有理解到位,再回看本书,要知道一本书只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囫囵吞枣的感觉不好,会消化不良,且没有尝到美味。

再者,我们要在半年后重新阅读,这很重要,但少有人这样做。

一本书,当时读和隔一段时间后再去阅读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温故而知新,而且还会把书中的知识理解得更通透。如果内容是很精彩,还可以再从头到尾仔细的阅读。

如果当时在读书时又做了笔记,那这个时候再翻过来重看笔记,只能说到重点,你也会详略得当的阅读完。此时花费的时间和第一遍阅读时花费的时间,就会不一样,这也为我们节约了看其他书的时间。

这一点我也是,看了这本书之后才选到的,我从来不会把一本书重读几遍,因为我觉得读过之后就再也不想翻那本书看了,可是,今天我再次翻看之前读过的一本书时,发现好多内容已经很模糊甚至忘记,更不用说再把书中的内容付诸实践。所以,重读这本书可以滋润自己快要枯竭的心,可以召唤出自己当时内心的所思所想,或者是把当下的困顿,情感注射进去,思考之后,这样能更明白的为之后的工作或生活,提供指导方向。

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些如何选书的建议。

  • 我们可以给自己设立读书目标,读一半商务类书籍,一半小说,因为小说也不是无用的,无用之书能丰富我们的生活和见解。可以从他们的人生经历当中,和他们的想法中,来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
  • 如果自己喜欢某一个优秀作家,就尽可能去读他全部的优秀作品,这样可以了解作家的生平,他成功的特性。但是畅销书不一定都是好书,但好书一定是畅销的。可以多读一些名人经典,它永远不会过时。他永远可以指导我们,在当下社会给我们一些稳定强大的力量。
  • 不随意买书,不随意被各种营销忽悠囤积大量图书,要有个人的见解,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不间断的收集未达目标的信息书籍。
  • 在各个年龄层中都有两位可以商讨的人,在自己的同龄人中,比自己大5岁到10岁人之中,或者比自己小5岁到10岁的人之中,都有可以商讨的人,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及时向他们请教共进晚餐互相学习。
麦肯锡精英高效阅读法:个人读书的进阶版攻略

总之我们读书都是为了个人成长而来。

对个人成长没有意义的,我们尽量不做,把日常的碎片化时间,刷剧时间,能够用上是最好的。当然也要劳逸结合,也不要忘记家庭的陪伴时间。失败者们失败的原因大同小异,但是成功人士能够成功的原因却有着高度相同的共同点:他们都很珍惜时间。时间这个坐标轴上,向正数方向出发的箭头会让你指数级增长,这是趋于无穷的,个人能力无限爆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