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會推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嗎?

施比授


首先,我們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做一個定義: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虛擬現實,量子信息技術,可控核聚變、清潔能源以及生物技術為技術突破口的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基於網絡物理系統的出現而出現的。

為此,這次疫情推動了什麼呢?推動大家對無接觸的商業行為的接受,推動大家對健康的重視,推動商業體對供應鏈逆全球化的思考、推動美元退出世界貨幣的進程,等等。誠然疫情對需對事務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呢?第四次工業革命關鍵是萬物互聯,這需要是科學技術的持續推進,並不是疫情所影響和推進的。


徐梵斌


疫情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催化劑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3月5日文章】題:新冠病毒能夠引發一場新工業革命(作者 埃德 ·康韋)

新冠肺炎致命到足以令人恐懼;然而足夠可控,積極的隔離措施可預防傳播。對於任何決心防止人員病亡的國家來說,理性的反應是追隨中國的腳步,封閉本國經濟以遏制其傳播。

因此,航空公司取消了航班,企業也取消了出差行程。中國的工廠暫停開工,估計歐洲的工廠很快也會停工。曾給亞洲天空帶來霧霾的煙囪不再冒煙了。或許你已經看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佈的衛星地圖,上面顯示亞洲很多地方的汙染已幾乎完全消失。

硬核氣候活動人士長期以來一直反對經濟增長,在未來幾個月裡,隨著從中國到歐洲再到美國各地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遭新冠病毒重創,他們的願望可能會實現。

然而,這不會是一場普通的經濟衰退。大多數企業好像並未破產。金融系統的融資渠道好像也沒有中斷。即使疫情引發經濟衰退,經濟預計也會在未來幾個季度反彈。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企業和家庭將無法保持運轉。這些企業需要的不一定是錢,而是時間:支付賬單的時間,受影響員工恢復元氣的時間,以及停工部門重新開工的時間。

而且,由於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經濟危機,目前尚不清楚降息或減稅等常規補救措施能否發揮作用。更好的辦法是採取相應措施確保暫時無法支付賬單的企業和家庭有時間支付賬單。一個大膽的想法是,設立一個自然災害保險基金,以支持那些因當前和未來的危機而失去自己的工作或事業的人。

對資本主義來說,大多數衰退都是達爾文式的時刻:過時、動作遲緩、未能與時俱進的企業被淘汰;具有破壞性的競爭對手從富於創造性的毀滅火焰中走來。困難令人專注,企業找到了更有效的經營方式。新興經濟的生產力理應高於被其替代的經濟。然而,在這場危機中,情況可能正好相反。

企業原本發現,製造產品最高效亦即最廉價的方式是,利用橫跨全球的供應鏈尋找廉價勞動力。如果在世界的另一端能以較少的成本製造某種產品,那就這麼做吧。然而,新冠病毒可能會限制人員和貨物的自由流動,它將使企業無法利用這一最廉價的途徑。企業將不得不對洲際供應鏈是否有意義進行深入的思考。一些企業已開始將生產活動遷回國內,並選擇使用國產零部件。

一方面,這將造成巨大的破壞,並可能導致我們的生活成本增加。然而,還有一線希望。如果這是我們接受全球化的一種新模式所需的推動力呢?

當今經濟的骯髒秘密在於,它實際上是昨天的技術的產物:快速響應供應鏈的基礎是軟件和互聯網連接。船舶和飛機的最終能源是礦物燃料。今天的新技術——3D打印、人工智能和機器、技術——能夠帶來一種形式截然不同的全球化。綜合這些新技術就能想象——正如經濟學家理查德·鮑德溫所說的——倫敦的酒店房間由身處波蘭的清潔工控制的機器人打掃,或美國得克薩斯州的草坪由身處墨西哥的園丁操縱的機器人修剪。

然而,儘管宣傳勢頭很猛,但由這些技術推動的工業革命離我們還很遙遠。許多辦公室和上世紀50年代的辦公室沒有太大不同;製造業的大部分環節仍以工廠和供應鏈為中心;3D打印令助聽器行業突飛猛進,但在製造業的大部分領域仍無足輕重。

但新冠病毒是能迫使企業實現它們迄今因過於緊張而無法實現的飛躍的衝擊之一。當供應鏈崩潰、家家戶戶被隔離時,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者你想怎麼稱呼它都行)看上去更具吸引力了。當現金正在傳播病毒時,使用電子貨幣似乎要明智得多。當出行和人員聚集存在風險時,遠程辦公可能成為常態,而非反常現象。這一切都將有助於減少碳排放,這是一個額外的好處。

當然,在新冠病毒疫情結束後,生活很可能將恢復正常。但這種疾病的後果之一可能是,迫使我們認真思考和審視我們管理世界的方式,並改變它。


縱橫交錯兮天下之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