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果農田間“走秀”展示農產品 月銷數增十倍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頭頂假髮、身穿“奇裝異服”、配合著搞怪的步伐與表情,四個人在田間地頭擺起了“土味兒”走秀現場。在收穫的同時,他們也不忘把蘋果、柑橘等農產品拿在手上進行展示,畢竟對他們來說,這個才算視頻真正的主角。視頻中的四個人來自廣西桂林市靈川縣,都是地地道道的果農。做起搞怪視頻,也無非是為了宣傳農產品,帶一帶貨。水果品類也不完全來自本地,對於其他地區滯銷的特色農產品,也是他們宣傳的來源。就在疫情期間,他們還幫助果農銷售了十幾萬斤滯銷的沃柑。

廣西果農田間“走秀”展示農產品 月銷數增十倍

農產品、農業元素常出現於姚振飛(右一)的服裝上。受訪者供圖


端著農產品在田間地頭“走秀”

2011年,姚振飛大學畢業後回老家做起了果農,主要種植廣西桂林常見的砂糖橘。多數時間裡,他和其他當地果農一樣聯繫批發商、打包農產品裝車,為了每斤上下幾毛錢的批發價與採購商周旋。用自己的話說,銷售不算差,但畢竟自己年輕,總希望能做得更好。

如今,拍攝視頻成了靈川縣果農姚振飛最近的主要工作。大多數時間裡,他和團隊其他三人一起商量視頻內容,怎樣能更搞笑、更好地展示農產品。果農姚振飛成為了如今短視頻平臺上“鄉村四寶”中的大寶。

“鄉村四寶其實就是我們四個人,有兩個是我堂弟,還有一位是我同學,之前就一直種植、銷售農產品,很早就是一個團隊了。”


廣西果農田間“走秀”展示農產品 月銷數增十倍

姚振飛主要種植砂糖橘。受訪者供圖


說起製作視頻的初衷,姚振飛的理由也很簡單,在展示水果上,有什麼是比視頻更直觀的呢?

2019年6月,團隊四個人在短視頻賬號上傳了第一支視頻,內容也十分簡單,四個人拿著芒果向鏡頭喊著“吃芒果麼咯”,背景也是簡簡單單的山與水。之後的幾支視頻也是如此,相同的方式、內容,不同的只是變換的背景。觀看量不在少數,但並未達到姚振飛和團隊的目標。

“一直刷各種類型的視頻,看看別人怎麼做的,然後怎麼和我們的農產品結合,後來想到了T臺走秀,我們4個男的,乾脆就做一些搞笑點的,讓大家看著開心,還能記住我們展示的農產品。”

更換內容後的第一個視頻,無論是播放量還是與網友互動都比之前有了質的飛躍,“一下子幾千條評論,6萬多點贊,我們也覺得這個是可以走下去的一個方向”。

如今再回頭看當時的視頻,“四寶”的服裝只是紙箱、麻袋、破布,材料簡單,也談不上製作有心思。相比現在更加“奇異”的服裝外表,顯得要平淡得多。

“現在其實還是在按這個路線拍攝,只不過每個視頻中的服裝都會不同,儘可能地就地取材,做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從月銷兩千單到月銷兩萬單

花牛蘋果與沃柑,是目前姚振飛視頻內容中出現頻次最高的農產品。其他的還有甘蔗、雪蓮果、芒果。如果說沃柑、甘蔗等熱帶類水果是來自家鄉的美味,相比之下花牛蘋果卻顯得有些不同,畢竟在廣西桂林,很難尋到這種長於溫帶氣候下的水果。


廣西果農田間“走秀”展示農產品 月銷數增十倍

此前,來自甘肅的花牛蘋果出現在視頻中。受訪者供圖


姚振飛告訴記者,花牛蘋果來自距離2000公里外的甘肅。去年秋天,他聽說了當地種植花牛蘋果的果農出現了滯銷情況,自己便立即聯繫了當地種植園,“我們做視頻進行推廣,收到訂單後反饋給種植園,他們從甘肅直接發貨”。

對姚振飛和團隊來說,銷售農產品並不侷限於四人總共60餘畝的農產品,在能力範圍內也會幫助不少農戶進行推廣、銷售。在品類選擇上,多是在當地有特色,但銷售上存在一定困難的種植戶群體。

“農產品本身是有季節性的,像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準備下一輪的播種工作,果園裡的農產品也都賣得差不多了,但是別的地方會有,我們也會選擇一些進行推廣”。而對於推廣費用,姚振飛表示會根據製作服裝的成本需要來看,但團隊本身並不能藉此賺錢。

一個最直觀的變化是,農產品的銷量有了提高,從製作視頻前一個月的2000單到3000單,到如今每個月20000單。姚振飛記得,就在今年2月,由於疫情原因採購方沒有上門批發農產品,不少農戶種植的沃柑出現了滯銷情況,團隊也專門給這一農產品做了一系列的視頻進行推廣。

“多多少少能帶動一些銷售,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賣出70000多單,合計有十幾萬斤,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個視頻傳播,當地有一些批發市場、商店的老闆看到後和我們聯繫,也帶來了一些購買量,做視頻其實就是希望把農產品更好地傳播給更多人。”

新京報記者 張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