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暖式大棚變直播間 女鄉長為有機果蔬代言

沾化:暖式大棚變直播間 女鄉長為有機果蔬代言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成熟的西紅柿從裡面紅到外面,沙瓤的,果肉結實、酸甜可口,像我們小時候吃的西紅柿的味道,真正的原生態、無公害。現在剛剛上市,西紅柿的價格每斤3.5元左右,每天一個棚可以採摘大約1000斤。我們已經與宜家超市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每天經採摘、分揀、裝箱後配送到宜家超市各門店。”3月31日上午,濱州市沾化區下河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敏走進天成創業園西紅柿大棚,通過山東電視臺閃電新聞直播鏡頭,向觀眾展示剛剛掰開的西紅柿,並詳細介紹全鄉的發展致富之路。

沾化:暖式大棚变直播间 女乡长为有机果蔬代言

下河鄉地處沾化區東北部,土地鹽鹼化程度高,水澆條件較差。近幾年,下河鄉打破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困局,創新探索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打造了大棚冬棗、生態養殖和有機果蔬三張產業新名片。

沾化:暖式大棚变直播间 女乡长为有机果蔬代言

“2018年,我們首先打造了農業產業的第一張名片——大棚冬棗,接著同年引進了生態養殖的龍頭企業——江西正邦集團,打造了農業產業第二張名片——生態養殖。根據糧農種植經濟效益日益下滑的現狀,我們又從經濟作物的種植下手,著力培育第三張農業產業名片——有機果蔬的種植。”王敏一邊引導記者走進大棚,一邊說。

沾化:暖式大棚变直播间 女乡长为有机果蔬代言

通過到東營、濰坊、天津、濟南等地多次考察學習,下河鄉刁家村90後女支書王娟娟接過這個試點的艱鉅任務,建起第一個大棚。“2019年3月10日西瓜苗入棚,5月12日西瓜上市。2個月的時間每個棚收入9000-16000元。”刁家村黨支部書記王娟娟說,“去年我們種了兩季果蔬,一季西瓜、一季甜椒,戶均實現增收3萬元。”良好的收益效果讓廣大群眾看到了商機,也看到了發展前景。在90後女支書的帶動下,全鄉開始了有機果蔬的大面積種植和栽培。

“西紅柿從最底層開始成熟,採摘完後第二層才成熟,目前第一層已經基本採摘完。西紅柿從種植到採摘結束大約5個月的時間,一季的收益能達到15萬元左右。”王敏高興地說,“為了扶持果蔬產業發展,政府出資300萬元在園區內配套水電路和水肥一體化等基礎設施,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便利的生產條件,讓群眾隨時入駐、隨時投產,現在我們是勒緊腰帶發展產業、扶持產業。”

沾化:暖式大棚变直播间 女乡长为有机果蔬代言

為了激發群眾種植的積極性,維護好基礎設施,下河鄉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式”管理。由合作社或公司在流轉出來的土地上集中統一建設大棚,或賣或租給群眾,做到大棚“姓私不姓公”,讓農戶為自己工作,實現群眾增收。同時提供全流程服務,聘請了濰坊的專家常駐下河提供技術指導,與新合作超市、宜家超市和濰坊果蔬客商深入合作,不斷拓寬產品營銷渠道,搶佔市場份額。

“今年我們規劃再建設3個集中連片的有機果蔬生產園區,力爭種植面積突破2000畝,進一步擴大規模效益,打造魯北地區最大有機果蔬生產地。隨後建立相應的追溯體系,確保果蔬質量達標,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同時加快園區旅遊板塊建設進展,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周邊城區市民到園區旅遊採摘,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拓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新空間’。”王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