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甜瓜”,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胡海老師的扶貧路

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近年來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利辛縣的精準扶貧工作,並在望疃鎮蘆溝村探索出了一條種植“平菇+甜瓜”的幫扶路子。學校農學組的胡海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擔負著蘆溝村的扶貧技術指導工作。

因地制宜,指導村民用玉米棒芯種植蘑菇

蘆溝村位於利辛與蒙城兩縣交界處,由於距離縣城比較遠,勞動力外流嚴重,產業也比較單一,2017年在胡海去之前村民收入主要靠小麥、大豆和玉米這些傳統農作物的種植。胡海在走訪瞭解村裡的情況後,提出了他的設想:“在玉米收成之後,可以用玉米棒芯粉碎加少量石灰粉和複合肥發酵做基料,製作平菇的菌棒,進而產出平菇。”在學校和村“兩委”的支持下,胡海作為技術特派員,在2017年與當地杜大雷專業合作社合作,在蘆溝村共建了13個大棚,種植了30000袋平菇,帶動了50餘名貧困人員就業。該項目每年人均收入約增加3000元,貧困人口共收益約15萬元。

“平菇+甜瓜”,安徽亳州新能源學校胡海老師的扶貧路

圖右3為胡海老師

​因平菇產業帶動方式投資極小,適合貧困戶在家小規模自種自養自銷。他還鼓勵動員六戶貧困戶(杜東風、張朝文、張家玉、張朝發、武恩祥等)利用房前屋後空閒地試種平菇。他們雖然種植的很少,但戶均增加收入近1500元。他們學到了技術和經驗,得到了良好的收益。2019年秋收結束,武恩祥、張朝文、杜東風三戶貧困戶分別建起了大棚擴大蘑菇生產,預計每戶將增加收入約6000元。

因時制宜,麥地改種甜瓜增收益

在第一批蘑菇種下後,胡海便打起了種植甜瓜的“小算盤”。他提到:“種植蘑菇之後留下的基料是優質有機肥料,其中豐富的微量元素非常適合瓜果種植。”把原先的“下腳料”變成“好材料”,發展循環經濟,這一想法不僅完成了秸稈的轉化還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農作物產量及品質,減少了化肥用量和對環境的汙染,是一條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

2019年,在胡海技術指導下,村民試點種植220畝新品種甜瓜。該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務工、種植、土地入股達60人,貧困人口共獲益25萬元,人均收入約增加4000多元。在甜瓜訂貨會上,僅一上午,就賣出3000多斤“蘆溝甜瓜”。蘆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武恩祥算了一筆賬:“以前一麥一豆,一畝地純收入也就千把塊,種甜瓜一畝地能淨賺1500塊。”他種了3畝甜瓜,僅這一項就收入了4500元左右。種甜瓜不僅收益高,還能實現秸稈還田壯地,農戶們嚐到了循環農業的甜頭。

駐蘆溝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宋代嵩說:“胡老師有段時間身體不舒服,但是貧困戶如有需要,他都是二話不說趕到村裡。貧困戶對種植大棚蔬菜沒有經驗,沒有技術,沒有銷路,胡老師領著他們和村幹部去蚌埠市懷遠縣考察、學習。剛開始,大家都很猶豫不定,思想保守,害怕失敗,胡老師多次做思想工作,鼓勵大家,增強信心,最終試種了100畝大棚蔬菜並取得了成功。貧困戶們都很感激他。”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胡海不忘初心,秉承著“扶貧先扶智”的理念,帶領貧困戶增收致富,被授予2019年利辛縣“最優幫扶責任人”榮譽稱號。談到下一步打算,他說:“現在的蘆溝村人們的思想理念正在發生變化,目前調整土地1000多畝,我會繼續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撐,為鞏固脫貧成效、增加貧困戶收入再加油。”

在新能源學校的結對幫扶和胡海的技術指導下,蘆溝村現在貧困發生率已經不到1%了,蘆溝村人的幹勁越來越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