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諾大腿抱不住,寶馬撐起半邊天,華晨中國路在何方?

處處透露著隱憂。

失去華晨寶馬25%的股權,華晨中國的處境正變得愈發艱難。

雖然2月銷量有所回升,但是1月觀境汽車7輛的銷量仍然讓人“大跌眼鏡”。作為華晨雷諾成立後推出的第一款車型,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未能讓華晨雷諾一炮打響。

對於華晨而言,觀境的慘淡表現不是個例。華晨汽車三個自主品牌中華、金盃、華頌都曾擁有輝煌的過去,而如今都已走向沒落。2003年與寶馬集團聯姻後,華晨汽車原本寄望於重返當年“赴美第一股”的光鮮時刻,但由於過度依賴寶馬,留給華晨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利潤奶牛寶馬

近日,華晨寶馬的母公司華晨中國正式交出了2019年的成績單。年報顯示,2019年華晨中國收益同比下滑11.77%至38.62億元;毛利0.74億元,同比下降74.04%;淨利潤67.62億元,同比增長16.18%。

在車市寒冬中,華晨中國之所以能夠逆勢保持利潤增長,主要得益於寶馬集團的輸血,但收益和毛利下滑中仍透露著隱憂。

對於華晨中國來說,華晨寶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財報顯示,2019年華晨寶馬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2.1%至76.26億元,銷量同比增長17.1%至54.59萬輛。華晨中國淨利潤67.62億元,其中華晨寶馬就貢獻了76.26億元。如果將華晨寶馬的淨利潤剔除,華晨中國在2019年的業績實際虧損10.64億元,與2018年相比虧損擴大了1.5倍。

華晨中國之所以能夠實現2019年淨利潤正增長,主要依賴於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業績和銷量增長。具體到車型方面,寶馬5繫累計銷量16.35萬輛,同比增長12.0%,寶馬2系表現慘淡,在2019年累計銷量3680輛,同比下滑56.7%。寶馬X3在2019年累計銷量12.16萬輛,同比大增216.6%,成為華晨寶馬汽車銷量上升的主要推手。

事實上,華晨中國表現堪憂已持續多年之久。從2016年到2019年,如果將華晨寶馬所貢獻的利潤從華晨中國的業績中扣除,其餘板塊在這4年間分別虧損5.4億、6億、8.6億、4.2億和10.64億元,虧損逐年擴大。受此影響,部分證券分析師下調了華晨中國的目標股價。

在依仗寶馬過活的日子裡,華晨汽車也似乎主動選擇將賭注都押在了寶馬身上。在其他品牌不斷推陳出新豐富產品矩陣時,華晨汽車的產品推出節奏卻越來越慢,車型品類短缺,與其他一線自主品牌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陰影下的華晨

對於2019年的表現,華晨中國解釋稱,虧損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輕型客車、MPV以及汽車零部件銷量減少導致。其中,輕型客車及MPV銷量主要來自合資公司華晨雷諾,但華晨雷諾2019年銷量僅4.02萬輛,同比下降6.5%。

除此之外,曾經讓華晨汽車名聲在外的華晨中華,隨著產品矩陣縮小,能夠給予華晨的貢獻也越來越小。車主之家數據顯示,2019年華晨中華的累計銷量為25119輛,同比下滑66.5%。今年2月,華晨中華的銷量為556輛,V3、V7和H330銷量分別為4輛、24輛以及528輛。

華晨競爭力的缺失以及導致收益下滑的表現不止於此。2015年,為了衝擊高端MPV市場這塊大蛋糕,華晨汽車推出全新子品牌華頌,並斥資26億元打造高端商務MPV車型華頌7。但這棵獨苗表現欠佳,似乎要成為華頌這個品牌的“絕唱”。

2017年12月,華晨雷諾合資公司成立後,雙方曾規劃在一家公司內實現金盃、華頌、雷諾三大品牌協同發展。華晨中國主席兼執行董事吳小安曾在2018年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希望通過藉助雷諾技術(如電動化技術)及市場化的管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爭取到2021年扭虧為盈。

但實際上,新公司成立至今兩年多時間裡,只推出了一款名為觀境的SUV。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新車在2019年4月上市後,過去一年累計銷量只有2720輛。

截至2019年底,海獅輕型客車佔36210輛,同比減少7%;閣瑞斯MPV銷量由2018年的3007輛,下跌6.8%至2019年的2803輛。華晨中國表示,海獅及閣瑞斯銷量減少均由於產品組合成熟及市場競爭激烈所致。此外,國內落實多項新法規對華晨雷諾多款輕型客車年內銷量造成負面影響。

按照計劃,2022年,華晨將正式將其在華晨寶馬中的25%的股份出售給寶馬集團。但在合資股比放開後的兩年裡,華晨中國業績並無起色。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當時信誓旦旦地表示,“華晨在股比降低的情況下獲取利潤一定會更高”,也仍然只是一句空話。

從當前的處境來看,作為國內首次出現的同時開發和經營外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合資公司,華晨雷諾不僅沒有通過觀境打開新的市場,也沒能帶領金盃及華頌兩個自主品牌扭轉局勢。當2022年股權交割完成,在寶馬“利潤奶牛”中的話語權進一步下降,華晨汽車如何靠自己撐起未來,仍是個未知數。


作者 | 王妍

雷諾大腿抱不住,寶馬撐起半邊天,華晨中國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