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直軍:華為要爭取活到明年發財報

時代週報記者:曾憲天

3月31日,華為發佈了2019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華為2019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為627億元,同比增長22.4%,經營活動現金流為914億元。

對比2018年,華為營收、淨利同比增速均出現了一定程度放緩,銷售收入、營業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三大數據指標過去5年的平均年複合增長率也同步下降。

具體到各個業務板塊,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為4673億元,同比增長34%,增速較2018年有所放緩,但已支撐起華為營收的“半壁江山”,比重從2018年的45.1%增長至了2019年的54.4%。

2019年華為企業業務營收為897億元,同比增速跌至個位數,為8.6%;運營商業務收入為2967億元,擺脫2018年的負增長局面,同比增速為3.8%。

市場區域方面,華為2019年業務增長大部分來自於中國市場,同比增長了36.2%。而在中國之外的亞太地區、歐洲中東非洲、美洲等地區市場中,華為的業務收入增速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放緩,在部分地區市場中甚至出現了從原本高增長態勢向下滑、萎縮狀態轉變的情況。

雖然2019年的業績表現不如往年亮眼,但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依然給予了“整體經營穩健”的評價。他表示2019年華為經歷了極為嚴苛的外部挑戰,如今的財報數據表現基本符合預期。

“華為在2020年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佈年報。”徐直軍在財報發佈會上坦言,2020年是華為最為艱難的一年,華為還將面臨更大的困難和挑戰,這也讓求生存成為了華為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

以生存為目標

“以生存為目標,意味著華為無法維持往年的業績指標。”徐直軍表示,美國“實體清單”的封鎖和打壓,對華為2019年的經營發展造成了較大影響。

以消費者業務為例,徐直軍介紹稱,受“實體清單”影響,華為手機終端無法使用GMS後,原本高速增長的海外手機銷售態勢戛然而止,海外手機銷量迅速下滑,直至Q4才稍有回升,初步估計受影響損失的銷售收入或達100億美元。

在談及2020年業績展望的話題時,徐直軍更是袒露了較為悲觀的發展預測。他認為2019年5月前,“實體清單”還未發佈,華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高速發展態勢,“實體清單”只在2019年下半年對華為造成了影響。

而縱觀2020年,華為全年都將處於“實體清單”的封鎖打壓下,業界也預測稱華為應對外部壓力的技術儲備已於2019年悉數上場,換言之華為在應對外部持續性打壓上,將會變得越來越捉襟見肘。

除此之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為華為的2020年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徐直軍表示,在未來更長的週期中,持續的疫情增大了華為全球供應鏈能否穩定發展的不確定性。2020年將是全面檢驗華為積累的供應鏈體系能否連續性發揮作用的關鍵一年。

徐直軍坦言,疫情可能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金融動盪,市場需求放緩等情況也會對華為在2020年的發展造成影響。

儘管如此,但在業界看來,華為的2020年也並非毫無希望。

“至少短期來看,華為傾向於國內市場的手機銷售結構,有利於其抵禦全球疫情的衝擊。”3月31日,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倚重國內市場的現狀也讓華為形成了一定的對沖能力。

孫燕飈也表示,華為過硬的產品迭代能力提升了其手機產品的利潤空間,而華為也將18%左右的利潤空間讓利給了渠道方,這樣的讓利比例遠大於其他廠商。

這意味著2020年華為國內市場的渠道體系將得到進一步的穩固,這對其緩解海外市場的業績影響無疑有著更為積極的作用。

對上述風險及難題的應對舉措,徐直軍也表示,將在國內全面推進“1+8+N”的全場景智慧終端和生態,同時對標蘋果App Store,著力打造HMS生態以支撐手機終端的海外市場份額。

尋求原始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重外部壓力和自身業務發展的共同影響下,華為在研發策略上也做出了較大改變。

“華為將從基於客戶需求的技術、工程、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1.0時代,邁向基於願景驅動的理論突破和基礎技術發明的創新2.0時代。”徐直軍在財報發佈會上介紹稱,以往華為注重的是“1到N”的創新,2.0時代華為將更加聚焦於“0到1”的研發突破。

對於“創新2.0”,華為財報中也解釋稱,這是基於對未來智能社會的願景假設,打破制約ICT發展的理論和基礎技術瓶頸,是實現理論突破和技術發明的創新。簡而言之,華為將從以往注重成熟技術的應用發展,轉向更為前端的基礎理論和科研創新層面。

“華為希望在‘0到1’的研究中持續找準未來的發展方向。”3月31日,上海交大行業研究院半導體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王金桃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華為目前已經進入到了需要從原始創新中尋求突破動力的階段。

不過王金桃也坦言,華為押注的創新方向有著巨大的難度壁壘和風險,畢竟從技術的誕生到最終被市場認可,成為成熟的落地應用,華為需要面對漫長的回報週期以及存在於多個環節的潛在失敗風險。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為降低風險,攻克壁壘,華為在技術研發尤其是研發人才方面不斷加大投入。

據財報顯示,華為現有約15000人從事基礎研究,其中包括700多位數學博士、200多位物理和化學博士、5000多位工學博士。同時,華為也與全球300多所高校、900多家研究機構和公司達成了合作,整合利用全球科研創新資源服務於基礎創新研究。

截至2019年底,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9.6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49%。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佔全年銷售收入15.3%。相較於2018年而言,華為各項研發投入和人員數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