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人在互聯網上有兩次死亡。

第一次是別人在緬懷你,第二次是無人再緬懷你。

沒錯,這就是80後。

不知不覺,曾經在輿論風口浪尖的80後已經不再被人談起,90後和00後才是流量的保證。

80後,不僅失去了被評價、被分析的版面,也自我放棄了除了曬娃以外的社交活動。

生於1980年代,他們都去哪兒了?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從小被罵到大的一代


1979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開始實施。80後成為了第一代獨生子女。

出生開始,他們就被戴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

”溺愛“這個詞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回到1980年代的兒童發展研究,你會發現“溺愛效應”這個描述社會現象的詞語頻繁出現,為的就是講述這一代80後。

2000年,中國中央電視臺一檔叫《對話》的節目火了。

節目對話的是現在擁有無數粉絲的作家、導演、賽車手韓寒。在當時,他是叛逆的80後,青年人的反面典型。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北京大學的陳曉明教授和華東師範大學的陳永明教授在節目上痛心疾首:“韓寒現象把握得不好,會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覺得你現在有點畸形發展了,希望你更加全面發展。”

“你這樣的頭髮是為了叛逆麼?”

對韓寒的攻擊迅速成為了對80後的攻擊,叛逆,自私,冷漠,這些抽象的詞語一下子有了聚焦,“不好好管教,這一代小孩就會變成韓寒”。

2004年,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手裡拿著一隻鋼筆的韓寒以一種不符合年齡的冷酷直視鏡頭。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2012年8月19日,內蒙古,2012CTCC房車錦標賽鄂爾多斯站賽況,韓寒奪冠


“在今天的中國,想實現自己的願望會有許多不同的路。當有這麼多不同的道路可以選擇的時候,沒有理由總是沿著那條正經路去走。”

2005年,80後胡戈惡搞電影《無極》,《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引發網絡狂歡。被惡搞對象陳凱歌怒罵:“怎麼可以無恥到這個程度”。

這一年的《中國企業員工敬業指數調查報告》寫道,“與其他年齡段相比,上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年輕人最不敬業”。

2006年,60年代作家簡寧在《南都週刊》發文,“80後一代存有普遍缺陷,有的缺陷還是致命性的。”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2003年,河南省洛陽市,做完作業去玩會遊戲的孩子可能就被家長說不學無術


這時候打開報紙,提到80後,大多都沒有好詞。“80 後獨生子女離婚多”、“為蹭飯獨生子女結婚願與父母做鄰居”,“中國九成80後獨生子女不做家務”……

據統計,2000年到2004年主流報章中關於獨生子女的報道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負面形象。社會對於“第一代獨生子女“的恐慌,全部投射到了80後頭上[1]。

“80後是沒有昨天的一代”,“是精神缺鈣的一代,是靈魂沒有歸宿的一代,也是缺乏自我內省和對世界擔當的一代”……一時間這樣的響應無數。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靠著雙手努力生活也是值得驕傲的80後 / unsplash


2010年,80後30歲,而立之年,啃老成為了下一個指責80後自私自利的熱點。“海歸80後啃老七年不工作”,“近六成80後啃過老”……80後從一代嬌生慣養的小皇帝成為了家裡蹲的廢柴。

任何世代對年輕人都不友好。

然而,鮮少有80後這樣的群體,從“小皇帝”到“垮掉一代”再到“啃老族”,人生前三十年幾乎都活在輿論漩渦裡,隨後徹底消失,為90後,00後讓路。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生為80後,太難了


“自私”,“啃老”,“懦弱”,“小皇帝”,“巨嬰”……被罵了半輩子的80後到底是怎麼過來的?

他們是小皇帝小公主,也是家庭裡唯一的希望。

獨寵一人,成為了每個家庭難以避免的現象。

據1995年的數據統計,大部分中國城市夫妻把總收入的40%到50%花費在孩子身上。中國城市兒童從父母或祖輩那裡收到了大約50億美元的零花錢,相當於蒙古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2]。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寧可用光家裡所有的積蓄,也要送孩子出去讀書 / 《都挺好》


從某種意義上,這種輿論批評的“溺愛”其實是社會環境下必然的結果。

20世紀80年代,油、糖、肉和魚的供應量都達到了歷史新高,巧克力、冰淇淋、肯德基都逐漸進入了中國[2]。

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1984年到1988年,中國的恩格爾係數持續下降,也就是食品消費佔家庭支出越來越少了[11]。

客觀上,生活好了房子大了,沒有必要省吃儉用。

主觀上,80後的父輩多是從領糧票時期活過來的一代。不讓孩子受苦,省給孩子吃是他們情理之中的選擇,更何況國家只讓生一個。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2018年12月12日,上海,兩位老人幫忙照看孫子孫女


“溺愛帶來自私自利”的推測也並沒有得到證實。

日本廣島大學經濟系角谷快彥教授的研究就發現,中國獨生子女政策之後出生的這一代“小皇帝”,在工作上的合作能力,和其他年齡層的中國人幾乎沒有差別,甚至比同齡的美國人和日本人更好[3]。

風笑天於1988年,1996年,1998年三次進行了對城市城市獨生子女的調研,結論也認為獨生子女並沒有成為問題兒童[4]。

與物質上的豐盛相伴而來的是精神上的壓力,“唯一的希望”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80後頭上。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生活的重任時刻提醒著他們,不可以停下來休息 / unsplash


1997年-2002年,社會學家馮文在大連展開了27個月的調查。對大部分的中國家庭而言,唯一的孩子不僅是光宗耀祖的希望,也是未來養老的指望[5]。

“我年輕的時候沒有這麼好的條件,你為什麼不懂珍惜?”這句父母的訓導貫穿了80後的童年。

成年後80後的日子也不好過。1998年,剛剛18歲,還沒站穩腳跟,分配工作早幾年就指望不上了,現在連房子都不包分配了。原本可預測的上升路徑變化莫測。

高考,成為了許多家庭唯一的希望。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1977年12月,北京五中高考考點,正在高考的學生 / 翁乃強


然而80後考大學那年就碰上了高校擴招。1999年,招生人數增加51.32萬人,招生總數達159.68萬人,增長速度達到史無前例的47.4%。上大學容易了可不完全是件好事。

急劇上升的招生人數導致的是下降的教學質量。2002年,北京市教委對50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65%的學校由於師資力量缺乏所以沒有能力繼續擴招,86%的學校出現了硬件不足和經費短缺的問題[6]。

好不容易畢業了。工作不分配,遍地大學生。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從第一批80後畢業起算,截至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從212萬迅速增至699萬。

好不容易走出校門找到工作,攢錢買房,撲面而來的是一天一變的房價。

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附近房價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到2009年,直接漲到了30000元/平方米。早買還是晚買直接決定了80一代的財富階級。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大部分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是會選擇“蝸居”,讓自己儘可能的減少一點開銷


2011年,電視劇《裸婚時代》熱播,文章和姚笛還不是週一見的出軌男女主,他們是一對相知相戀十年的裸婚夫妻。

“雖說我沒錢,沒車,沒房,沒鑽戒,但是我有一顆陪你到老的心”,文章的這句臺詞讓電視機前的你掉了無數的眼淚。

一部分因為感動,一部分因為寫實。

他們是活在家庭期望和市場競爭斷裂中的一代。一方面一人要挑起全家的未來,另一方面又毫無過往的社會經驗可從。

這就是80後,前不見坦途,後已無退路。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80後去哪了


2020年,第一批80後已經四十歲了。從此以後,80後在互聯網上可以直接被定義為中年人。

和上一代一樣,他們正在消失。

不再發朋友圈,不再被報道,不再被關注。80後去哪兒了?

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為成為“有錢有閒”的中年人最後一搏。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2018年8月14日,杭州,凌晨四點,店鋪的負責人正在為明天早上的食材做準備


“比高房價更可怕的是,40歲以後,你還能幹什麼?”,財富自由焦慮困擾著不上不下的他們。

華南師範大學一項橫跨18年的研究方向,年輕一代的收入總比年老的一代收入更高。

工作十年之後,你發現自己的工資只比應屆生高一點,可能不是玩笑。

而80後要面對的不僅被拍死在沙灘上的恐慌,還有“看看同學老王已經是CEO”的同儕壓力。

1960年底以後出生人口,收入不平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80後之間的收入差異,要比父輩之間的差異大得多[8]。

剛喘口氣的80後,又迎來了照顧父母的重擔。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2018年3月19日,青島,兒子照顧老年痴呆還摔倒在家的父親,年邁的父親如今只認得他自己


童年時候是小皇帝,青年時期是啃老族,到了現在,焦頭爛額的中年,80後要成為分擔社會養老責任的中堅力量。

國家衛健委的資料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裡,超過七成都有慢性病。

與此同時,據估算,中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

也就是說,中國居民平均有8年多的晚年生活需要帶病生存[9]。

教育孩子,賺奶粉錢,下一代成為了80後生活的中心。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教育孩子已經成為80後的必備課,二胎政策的開放也讓更多獨生子女80後撫養孩子的壓力更大


“80後家長陪孩子寫作業至心梗”並不是搞笑新聞,上班陪領導,下班陪孩子,步入中年的他們不得不面對這樣全年無休的生活。

孩子才是真正的銷金窟。根據尼爾森諮詢的調查報告,80後的消費支出大多以家庭為主,孩子的教育消費佔到了80後總消費的55%,遠超過了其他年齡段40%的平均值[10]。

各有重擔的生活和更年輕一代的喧譁壓倒了他們。韓寒還在寫博客,科比單場81分,我要我的地帶的年代已經遠去。

80後只能看著一個個偶像逐漸逝去,在生活的壓力下逐漸沉默,安慰自己“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然而,當使命召喚,是他們在“拯救地球”。


從小被罵到大的80後,40歲了

他們身兼幾重身份,但不曾說過一句累


汶川地震,走在前面的是80後志願者。疫情當前,撐起一片天的依然是80後。連續工作十個小時才能休息的醫護,情人節當天奔赴湖北的醫療隊,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

80後消失在互聯網了,但現實世界裡,80後從來沒有當逃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