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了!國內油價今天不降了,說好的4元時代沒了


3月30日,沙特宣佈大幅增產,令市場不知所措。美國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創18年來最低。專家認為,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原油價格短期內很難上升。


來源丨綜合央視財經、新民晚報、中國網財經


據央視財經消息,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本輪週期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原油均價低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國內油價今天將不調整。未調整部分將按照《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徵收管理辦法》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國際油價暴跌大環境下,我國成品油有可能迎來4元時代,這是即2008年以來,我國最有可能重新進入4元時代成品油時代!不過如今看來是暫時等不到了~~


別等了!國內油價今天不降了,說好的4元時代沒了


“40美元地板價”從何而來?


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中有“地板價”和“天花板價”,即價格機制設定上下限。上限為每桶130美元,下限為每桶40美元。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提或者少提;低於40美元的時候,最高零售價格不再下調。從歷史情況看,2016年1-4月份,由於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觸及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調控下限,國內油價按機制在40美元以下的部分未作調整。


上一輪調價窗口(3月17日)時,國家發改委曾表示,從當日24點起大幅下調至對應的原油價格40美元的水平,低於40美元的部分不再下調。當時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了1015元和975元。


國家發改委2016年1月13日發佈新修訂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下限,國際市場油價低於每桶4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同時宣佈降低汽柴油最高零售價與“地板價”接軌——即在國際油價低於40美元/時,仍按照40美元的國際油價水平來測算成品油零售價格。


發改委方面稱,將調控下限設定為每桶40美元,是綜合考慮國內原油開採成本、國際市場油價長期走勢和中國的能源政策等因素確定的。


在3月17日召開的國家發改委例行新聞發佈會中,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紹宗曾對“地板價”和“天花板價”政策進行說明。他表示,主要是考慮我國既是石油進口和消費大國,同時也是石油生產大國,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利影響。過高,會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負擔,影響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過低,會影響國內原油開採行業的正常發展,削弱自給能力,導致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不利於保障國內的能源安全。


他還強調,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價的金額不是直接留給企業,而是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並根據《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徵收管理辦法》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用於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而採取的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油價持續下跌 專家:或許還未觸底


2月以來,疫情帶來的需求萎縮和恐慌加劇,給國際油價造成下行壓力。沙特提議在4月1日舊協議到期前,達成每日再減產150萬桶的新協議。然而俄羅斯拒絕這一動議,認為應該等6月再作考慮。於是沙特立刻宣佈大幅增產,計劃自5月起將每日原油出口量從1000萬桶提升至1060萬桶,這令市場不知所措。


當天國際油價再創新低,倫敦布倫特原油跌至每桶22.58美元,為2002年以來最低。美國原油價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同樣為18年來最低。專家認為,受多種因素綜合影響,原油價格短期內很難上升。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特朗普30日晚通話討論全球油市,兩國能源部長將就原油市場波動性進行磋商。


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震指出,沙特前期的動作都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國內矛盾。“沙特的原油開採成本只有每桶5美元,但由於附加成本高,因此20美元的價格對沙特來說壓力也比較大。”楊震解釋說,即便如此,增產可以為沙特擴大市場份額,因此增產動力依舊。


與此同時,因為疫情影響開工不足,也令市場對原油需求驟減。《金融時報》指出,目前全球每日石油需求已下降約四分之一,即2500萬桶,相當於歐佩克的日產量。而疫情導致石油消費下降的整體規模,或許相當於沙特一國的全部產出。“從未來趨勢看,疫情帶來的負面效應還未全面顯現,但是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不容樂觀。”楊震表示,各種因素綜合,導致原油價格近來暴跌。“從這一點看,原油價格短期內很難上升,每桶20美元的價格不太可能是底。”


對於未來,有分析師指出,除非石油行業能夠設法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減產,否則石油存儲很快將不堪重負。楊震認為,面對沙特等國增產,美俄不會坐視不管,沙特等國或許會以此作為與美俄博弈的籌碼。“最後結果很可能是不再增產,維持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