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半年素,血脂反而高了,破解其中的祕密

老楊,平素喜愛吃肉,體檢時檢查出血脂高,醫生說高血脂是百病之源,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基礎,要他多吃素,勤走路,把血脂降下來,減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誘因。可是老楊吃了半年的素,一口肉都沒敢吃,複查血脂時反而高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吃了半年素,血脂反而高了,破解其中的秘密

55歲的老楊是個廚師,可能是職業的原因,特別喜愛吃肉,無肉不歡。一次體檢發現,他血脂中的甘油三酯高達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也偏高,醫生告訴他說,您的血脂很高,如果不把血脂降下來,會導致血管內的血流變慢,容易產生動脈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的發病率。遂讓老楊不僅服用藥物,還要堅持飲食控制,戒掉經常吃肉的習慣,多吃素,勤走路。

老楊也怕冠心病、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來找自己,從醫院出來後就制訂了自己的食譜:西紅柿VC含量高,西紅柿炒雞蛋;冬瓜利水,還能減肥;炒冬瓜,芹菜含膳食纖維多,炒芹菜;還有燒茄子等等。

經過自己的堅持,老楊度過了,一見肉就慌的時間,慢慢的習慣了吃素。半年後,他滿懷希望的來到醫院複查血脂,可是出現了一個奇怪的事,就是血脂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醫生也納悶了,為什麼不見療效呢?經過仔細的詢問老楊後,才知端詳。原來老楊認為,血脂高和吃肉有關,我不吃肉不就行了,但是為了改善口感,他在做飯時要麼先把菜過油,要麼炒菜時多放油,自己認為這樣既改善了口感,又不吃肉,從而降血脂,一舉兩得,豈不美哉。然而事與願違,老楊的一個誤區使自己的血脂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升高。

其實控制飲食也有很多的學問,一定要清淡、低鹽、低脂飲食。多吃肉一定攝入高脂肪,但不吃肉不一定是低脂,炒菜時油放多了也不行;生活中如何選擇食用油呢?

吃了半年素,血脂反而高了,破解其中的秘密

一、適宜人群

食用油一般包括飽和脂肪酸和非飽和脂肪酸類

飽和脂肪酸類:椰子油、棕櫚油,豬、牛、羊等動物油脂等,不適合高血脂人群食用。

非飽和脂肪酸類:橄欖油、茶油等,適合高血脂人群少量食用,少量、少量、少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少量。

二選擇方法

吃了半年素,血脂反而高了,破解其中的秘密

兩看一聞,看時間和油質,無沉澱、透明度高,生產日期近;問氣味,無異常氣味。

您身邊的人有這樣的誤區嗎?轉發給他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