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友情飛越大西洋,將信任種進心底,開出花來

你有多久沒寫過信?多久沒有在逛書店的時候看看旁邊貨架上擺放的精美信封、可愛的信紙?有多久沒有關注過郵票的圖樣是否換新,寄往本省、外省以及外國的郵資是多少?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每日在電腦前噼裡啪啦敲建盤,彷彿所有的字都在腦中亦如初始的模樣,可一旦拿起筆想要將心中所想匯聚成木漿紙上的黑色文字時,卻總也抓不住記憶的尾巴,提筆忘字,甚至連握筆的姿勢都感覺陌生?

《查令十字街84號》:友情飛越大西洋,將信任種進心底,開出花來


我有許多次,寫著寫著便無論如何都記不起那個字到底該如何下筆,什麼偏旁部首,明明記憶就在那裡,手卻不聽使喚,好比見到一個久違的熟人,硬是叫不出他的名字。

網絡的發達,縮短了交流的時間和距離,卻讓人的手離心越來越遠。

記得,中學那會兒,同學中流行交筆友,常常看到一些女生偷偷地寫著信,問她寫給誰,她只是神秘而嬌羞地一笑而過。

交筆友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實則書信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心中有一個傾訴的對象,有許多話想要對他說。於是,挑選精美的信紙,寫上心靈的文字,裝進信封,填上地址,投入郵箱,等待著送達到對方的手上。在對方收到信之後又滿心地盼望著,彷彿期盼一個嚮往已久的禮物。回信即是禮物送達。

信件,不僅是白紙黑字木漿紙,更是承載著殷切期盼和真摯情感的幸福使者。


《查令十字街84號》:友情飛越大西洋,將信任種進心底,開出花來

友誼沒有國別、不分種族、不辨膚色、不畏遠迢,只要有顆善良而敞開的心,便能帶著幸福和喜悅穿越大西洋抵達另一群同樣善良而心懷廣闊的人們心中。

《查令十字街84號》是美國女作家海蓮·漢芙的書信體小說,出版於1970年。

該書講述的是,住在紐約的自由劇作家海蓮·漢芙嗜書如命,因受不了紐約書市場的粗製濫造,閱讀了《星期六文學評論》上的廣告後,向英國一家名為“馬克斯&科恩”的舊書店寫信訂購圖書,並在書信往來的過程中與該書店的經理弗蘭克及書店員工結下綿延二十年友誼的故事。

故事很簡單,但這本書在我買來之後,曾躺在我的書房裡一年多。

起初,我主觀地以為它如倫敦貝克街221B(注)一樣的存在,為我引薦來自美國的“福爾摩斯”,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本書信合集,每封信的內容都不多,都是些閒話家常的輕鬆又溫馨的話語:想買哪些書,需要多少錢,美元和英鎊如何換算,天氣如何,乾燥蛋好吃還是該寄新鮮雞蛋,手工桌布很漂亮,寄送的火腿有沒有冒犯猶太老闆……沒有華麗佶屈的文字,沒有離奇的情節,沒有曲折的故事,一本小小的書很快便可讀完,但卻讓我非常感動。

海蓮與書店經理弗蘭克有過幾次通信之後,聽鄰居的男友說,英國處於大蕭條時期,生活用品和食物匱乏,只能靠政府定額配送,甚至連雞蛋都成了稀罕之物。於是,這位窮困潦倒的女作家想都沒想就給書店那些素未謀面的人們寄去了雞蛋和火腿。

海蓮的真誠,柔軟的心腸,令我感動。

隨著通信的增多,海蓮不僅與弗蘭克結下了友誼,更是與書店員工塞西莉、梅甘以及弗蘭克的妻子諾拉、鄰居、女兒都成了朋友。她與他們所有人通信,聊工作、聊家常,併為他們寄去日常所需,乾燥蛋、新鮮雞蛋、肉、火腿、牛舌罐頭、絲襪等等。

這場跨越大西洋,跨越英美兩國的友誼,從1949年至1969年,持續了整整二十年,而在此期間,海蓮從未踏上過令她魂牽夢縈的土地,見一見她熱愛的人們。她對“馬克斯&科恩”書店僅有的印象,只是瑪克辛的來信中的隻言片語:書店裡混著木香和黴味,門口的老紳士對她問好,書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

友誼沒有國別、不分種族、不辨膚色、不畏遠迢,只需要善良而開放的心,便能帶著幸福和喜悅穿越大西洋抵達另一群同樣善良而心懷廣闊的人們心中。


《查令十字街84號》:友情飛越大西洋,將信任種進心底,開出花來

友誼需要“鈍感力”。

週末在家追了一部TVB老劇《幕後大老爺》。

該劇講的是幕僚與官老爺之間的故事。

馬國明飾演師爺周炳,高鈞賢飾演金山縣知縣沈君博。

二人在合力查處山西貪案的過程中結下兄弟情。後來,隨著沈君博官職的擢升,二人的友情變得貌合神離。沈君博越來越重的得失心,讓他對周炳的一言一行格外敏感。周炳的胸懷磊落,足智多謀,能言善辯,曾幫助沈君博屢破奇案。然而,這些優點、功績,在官拜二品的沈君博眼中全都成了威脅的利箭,箭箭戳心。

電視劇最後,二人的友誼走到了盡頭,沈君博更是對周炳趕盡殺絕。

友誼若要長久,除了真心,還需要有種“鈍感力”。心思過於敏感,把友人的提醒、關心和玩笑當作了輕視、嘲諷和中傷,如此,友情的小船必將沉沒於無形。

“鈍感力”這個詞,源於渡邊淳一。

他說:“在人際關係方面,最為重要的就是鈍感力。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形象,但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我所理解的鈍感,就是少點兒計較多點兒信任,少點兒胡思亂想多點兒樂天知命,少點兒吝嗇多點兒慷慨,少點兒精明多點兒愚鈍,少點兒自怨自艾多點兒豁達。

世界雖為一體,每個人息息相關,彼此都是對方的夥伴。但每個人又都是不同的存在,獨一無二的個體,如若想要結下長久而緊密的友誼,必然要心胸開闊、以心換心、包容真誠。因為,友誼源自開放的心胸和對人的信任。


《查令十字街84號》:友情飛越大西洋,將信任種進心底,開出花來


《查令十字街84號》之所以讓我感動,讓我與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感,主要源於它的真實和情感的真摯,給人平實而溫馨之感,信中的每一句話、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彷彿就在你我身邊,在我們每日的生活之中。

2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對於友情來說,卻是心靈震撼又難能可貴的存在。

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我一個朋友都沒有?

我的回答是,因為你將自己的心關進了60平米的屋子裡,緊閉門窗不讓陽光照射進來。

海蓮·漢芙雖然身處紐約的一間“白蟻叢生、搖搖欲墜、白天不供應暖氣的老公寓”裡,但她的心卻是一個大大的空曠的草原,陽光明媚,花草飄香,各種鳥兒,杜鵑、雲雀、紅嘴鷗、啄木鳥、信天翁、喜鵲、藍鴉在其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歌唱,築巢,覓食。

所以,如果你想要交朋友,只需勇敢地踏出小小的一步——打開門窗讓陽光透進來。如此,所有你所願都會如約而來。

我有個同事,兩年未見,再見面時他有了新的愛好、新的朋友圈子。他說,過去的一切“已經切割乾淨”,故時的友情不必留戀。

他奉行友誼“人走茶涼”的原則。

他認為,在21世紀的今天不會再有《查令十字街84號》那種綿延20年的真誠友誼,並無限感嘆:不知幸與不幸。

我對他說,無需哀傷,每個時代有屬於自己的特色。21世紀的生活搬不回20世紀,20世紀的友情自然也穿越不來。我只能做個有容乃大的“大”,如寬廣而寧靜的天空,俯視一切、包容一切,如此才算活在當下,不虛此生。

(注)貝克街是真實存在於倫敦的街道,但是貝克街221b卻是一個不存在的地址(當時貝克街是從東側從南到北有1號~42號、西側由北到南是44號~85號,並不存在221號),但是這個地址在英國作家柯南道爾所撰寫的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中,被設定為小說主人公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住所及偵探事務所的地址。

雖然貝克街221b在小說連載的時候尚是個不存在的虛構地址,但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神探,1930年使其成為可用地址。現今該地址被分配給夏洛克·福爾摩斯博物館使用。


迷茫時讀書,糊塗時跑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