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這是一本優秀戰爭回憶錄,名為《被戰火燃紅的記憶——對越首批輪戰紀實》,作者是原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1師1團政委趙傳喜。

在1984年至1989年曆時5年多的老山輪戰中,解放軍先後組織多軍區部隊赴雲南前線進行輪換作戰,包括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蘭州軍區陸軍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陸軍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陸軍第13集團軍步兵第37師,以及加強上述軍、師的各軍兵種部隊(含炮兵、高炮、工兵、防化、通信、汽車等兵種,15個偵察大隊,空軍航空兵、地空導彈部隊和地方守備部隊),參戰總兵力累計達35萬餘人。

在上述參戰部隊中,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首戰收復老山,陸軍第11軍繼之收復者陰山,爾後擊退越軍兩次大規模反撲,形成了在邊境長期堅守防禦的態勢。而首批奉命入滇參加輪戰的部隊,就是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1984年7月中下旬,陸軍第1軍在軍長傅全有、政治委員史玉孝等軍首長組織指揮下,出動陸軍第1師、陸軍第12軍36師、軍直屬分隊、軍區炮兵第9師,共26624人,率各型車輛2231臺、火炮700門、步兵武器19194支(挺、具)、電臺1539部,長途拉動開赴雲南前線,接替昆明軍區陸軍第11軍執行在老山地區堅守防禦的任務。

越軍在6月11日、7月12日發動兩次從團到加強師規模的反撲遭到慘敗後,又制定了所謂“第三戰役計劃”,再次集結重兵,囤積彈藥物資,進行積極準備,企圖伺機同我軍決戰,達到其“收復失地”的目的。越軍以頻繁炮擊為掩護,採取“塹壕延伸式”新戰術,大搞土工作業,延伸塹壕對我前沿陣地形成緊貼圍逼。當第1軍部隊進入老山戰區接防之際,越軍已進行了5個多月的全面準備,其兵力集結、火力配置、塹壕掘進、工事構築都已基本到位,隨即發動了第三次大規模反撲。

1984年12月20日至21日,越軍出動1個多團兵力,在部分特工配合下,先後向老山戰區正面的662.6高地、那拉方向發動團營規模進攻。第1軍1師1團守備部隊克服初接陣地、不熟悉環境的困難,頑強堅守,步炮協同,堅決將反撲之敵擊退。兩天戰鬥中斃傷433人,我軍傷亡60餘人。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在此次抗反戰鬥中取得勝利的第1軍1師1團,就是《被戰火燃紅的記憶》一書作者趙傳喜所在的部隊。他和團長陳傳發指揮部隊沉著應戰,採取少擺多屯、量敵用兵、守反結合的戰術方針,克服了越軍的炮火襲擊和步兵輪番攻擊,以小的代價大量殲敵,在首戰就打掉了敵人的銳氣。

此後,步兵第1團在軍師正確指揮和兄弟部隊有力配合下,又參加了1.15抗反戰鬥和3.8出擊拔點作戰,攻得猛守得固,均取得較大戰果,威震敵膽。越軍二軍區副司令兼河江前指司令黎威密因連吃敗仗,部隊傷亡慘重,被撤職調回。繼任其職務的越軍名將阮友安亦無法在戰場上佔到便宜,無奈感嘆對面的中國部隊“很兇!很兇猛!”

在歷時半年的老山守備作戰中,步兵第1團先後抗住越軍16萬多發炮彈襲擊,粉碎了敵人從班排到加強團規模的65次進攻和偷襲、襲擾,牢牢守住陣地,並4次主動出擊拔點,攻克敵6個陣地,共斃傷敵2600餘人,俘敵1人,繳獲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一批,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戰後,步兵第1團被昆明軍區記集體一等功,並獲得“一等功臣團”榮譽錦旗;軍委授予該團6連“英雄硬六連”榮譽稱號,授予9連班長黃仲虎“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昆明軍區授予該團9連“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授予5連戰士魯燦新、6連排長林祖武烈士“戰鬥英雄”榮譽稱號,授予2營炮兵連見習排長朱勇烈士“智勇雙全的炮兵排長”榮譽稱號。

在《被戰火燃紅的記憶——對越首批輪戰紀實》一書中,作者作為親歷戰爭的歷史見證者,以翔實的史料、嚴謹的態度、真誠的文筆,記錄了步兵第1團參加老山輪戰的光榮歷程,熱情讚頌了廣大指戰員忠誠祖國、英勇作戰、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正是他們喊出的歷史強音!

被戰火燃紅的記憶!永遠的“一等功臣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