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鳳壩區“變形記”: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

四周環山,五個主山脈形似五隻鳳凰,頭朝東方,取《紅樓夢》“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這是團澤鎮五鳳壩區“五鳳”之名的由來。

2019年7月,團澤鎮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項目。2019年9月,團澤鎮成立農業產業強鎮聯合黨委,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工作專班,統籌推進產業強鎮建設、農民工下鄉創業創新、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三大項目,聚焦“一園一村三基地”,持續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帶動萬戶職業農民穩定增收。

五鳳壩區“變形記”: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

“六個一”良方

在強鎮聯合黨委的引領下,“一園一村三基地”中的五鳳壩區“變形”的故事開始了。

  曾經的五鳳壩區四年撂荒,雜草叢生。如何利用壩區帶領群眾走上強村富民、共同發展之路?2019年9月以來,團澤鎮強鎮聯合黨委立足鎮情、創新求變,為五鳳壩區開出一劑“六個一”良方。

五鳳壩區“變形記”: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

掃碼看視頻:匯川區團澤鎮成立強鎮聯合黨委 推進農業產業強鎮建設

  “一盤棋”。該鎮充分發揮涉農資源“指揮棒”“吸鐵石”作用,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向壩區聚焦。組織市、區、鎮、村四級科技特派員、技術指導員開展技術培訓,整合農田水利、保供蔬菜基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以及各級財政資金等項目資金,推進千萬元產值的香蔥產業落地。

  “一塊地”。該鎮推行“一塊地”改革經驗,破除“土地細碎化”,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通過召開群眾會、壩壩會等方式,引導群眾參與壩區發展,確保土地集中連片整治,為壩區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突破壩區經營瓶頸。

 “一套標”。該鎮圍繞“四新一高”發展理念,堅持“五化”標準,創新“七統一分”,規範壩區生產組織。因地制宜編制“一壩一策”,精準選定市場需求大、經濟效益高的香蔥產業作為壩區主導產業。緊盯壩區農業“321工程”目標,推廣優良種養模式。

壩區一年種植3茬香蔥,每茬畝產量2500公斤。2020年壩區預計實現畝均產值達3.3萬元以上。

五鳳壩區“變形記”: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

 “一條龍”。該鎮全力打通各類市場銷售渠道,有效實現壩區農產品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無縫銜接。通過招商引資,與企業簽訂紅蔥訂單2000畝,由公司免費提供種苗、地膜、技術培訓,按協議訂單回收;同時與多家經營主體合作發展小香蔥325畝,藉助現有渠道直銷重慶等專業批發市場。圍繞“五五五”工作模式,與遵義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化服務中心形成直供配送關係,通過發展訂單產業,

2020年預計實現壩區產值達2300萬元以上。

 “一股繩”。該鎮融合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有效促進村集體經濟積累;創新“租金+薪金+股金+現金”方式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家門口就業,帶動農戶150人(脫貧人口18人),預計脫貧戶戶均分紅收益達1600元以上,壩區農戶通過反租倒包發展香蔥產業獲得“現金”,預計戶均可獲“現金”達3000元以上。

 “一條心”。該鎮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通過市場化經營主體、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間的高效分工與協作。統籌生產種植、農戶培訓、田間管理和產品銷售;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統一組織勞務、統一提供服務;充分突出群眾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參與務工、入股等方式參與壩區建設,實現“三方”共建共管、共利共贏。


“一條龍”產銷對接

疫情防控下如何抓春耕生產?團澤鎮黨委書記黃濤介紹,疫情期間,強鎮聯合黨委整合壩區資源,搶春耕、抓生產、戰疫情,將物資、技術、服務等生產要素送到田間地頭,全力保障農用物資調運儲備,按期完成土地翻犁、起壟覆膜、種苗移栽,確保疫情防控和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兩手抓、兩手硬”。

五鳳壩區“變形記”: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

  從“撂荒雜草”到“綠意盎然”,如今,

五鳳壩區產出的第一批5000多斤小香蔥已經上市,並持續熱銷,受到市場的廣泛歡迎,供不應求。區農投公司、香蔥經紀人等紛紛到現場收運,真正實現了“一條龍”暢通產銷對接。

  強鎮聯合黨委的精彩篇章將持續上演,五鳳壩區的“變形”正是這股強鎮浪潮中的縮影,它的故事還在繼續......

來源丨貴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